文学文本中的超链接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9123456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借用网络术语超链接的方式将文学文本的组合分为结构超链接与意义超链接,本文重点从文本意义、文学接受及文学史的承传等方面对文本中存在的意义超链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学文本 超链接 意境 文学接受 文学互联
  文学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1]在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审美结合。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三个层面。但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例如从网络网页的结构来分析文本层次。
  网络页面浏览有个词叫“超链接”,通过超链接可以打开新的页面。在文本阅读中,我们发现类似网页超链接的层次关系。它有别于传统的文本层次,大致可分为结构超链接和意义超链接。
  一、文本结构的超链接
  在文本中,我们可以将文本题目看作是一个标题链接,这好比我们所浏览网页的域名。若是对这个题目感兴趣,便可以翻开阅读了。在文本结构中的目录标题就犹如网页结构中带下划线的小链接。通过看目录,我们便可知文本的大体风格、体例安排、情节结构。尔后即可根据个人的爱好,依次或倒次翻阅观看。在其目录结构中,目录标题后还标有页码,这类似于超链接的地址,可以让浏览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到具体内容,并且文本目录标题与页码之间常用多个间隔号连接,这些也就相当于网页中表示有超链接的下划线。下面以例为证。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教材》(童庆炳主编)作为一个文本,其书名即是标题性链接。它链接了五大部分,即五编。在第一编导论下又有两个小链接。这里对于更细微的结构链接不再一一细述。但可以看出,这种结构链接是外在的、直观的、也是形式的。更值得我们探讨的则是文本的意义超链接。
  二、文本意义的超链接
  文本意义超链接是所链接内容与文本存在着相融,贯通和嵌套的关系,通过这种超链接,使文本内容丰富,意义得以加深拓展。通过文本超链接,可以使文本意境生动、雅致和高远。同时,这也使文本蕴含了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余韵无穷。使之不仅有了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还有了味外味、韵外韵。呈现出文外之文,文文相生,相映成辉之态。
  下面我们就以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作《红楼梦》为例来分析其意义超链接。在这部书中有一处十分典型的意义超链接,就是它的第23回,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在这一回中,作者大量涉及了《西厢记》的内容和《牡丹亭》的唱词。在意义上将《红楼梦》文本与《西》和《牡》这两部戏曲建立了超链接,在描写宝黛爱情过程中写到这两部戏,其用意不言自明。《西》和《牡》两部戏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意义超链接丰富了《红》中主人公的情感个性。《西》本身是封建时代下人人喜看却又被禁看的传奇书。但这种追求自由幸福的民主思想与“大观园”是相适相融的,在这里,不仅可以偷偷读《西厢记》,甚至还可以在梨香院里排演《牡丹亭》这样同样因情而生而死感人的、追求婚爱自由的另一部传奇。另外在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里,林黛玉在行酒令时无意中说出了《西厢记》里面的诗文,被机警的薛宝钗听出。于是便有了第42回“蘅芜君兰解疑痴”。可见,熟悉这部书的不仅宝黛两人。即便是随分从时的宝钗也熟知其内容。
  像这样的意义超链接在《红楼梦》文本中还有很多,正因为文中存在着这么多巧妙多样的超链接,才使文中文学需要去“品”,需要“悟”。由“品”得“味”,“悟”而畅“神”。所谓耐“品”之作“味”长,其“味”在“酸咸之外”,文本中的意义超链接,可状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妙悟空灵言近旨远。
  三、文学接受中的意义超链接
  “文学接受”一词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德国接受美学的兴起而广泛流传。文学接受被认为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扬弃。[2]从其定义看,文学接受提出并强化了读者的主体地位,对于读者来说,一个新文本就像片陌生的未知的园地。而文本的结构超链接可以使读者对其从宏观上先有个初步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性质和目的能动地去阅读接受文本。
  文本的意义超链接为文学的欣赏和品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需要读者有着相近或相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只有这样,读者才会在文本的阅读中发现、体味并妙悟作者精心建立的意义超链接,也才能扩充丰富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此同时,读者也因能进入作者的意义链接而获得欣悦和满足。进而产生一种对共同背景的认同感,对原本陌生的文本认同或似曾相识的熟悉使其油然而生了接受意识、共鸣趋向。所以,读者可以借助文本意义超链接进入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但是,文本意义超链接也会造成读者对文本的“陌生化”,使文本产生“阻拒性”。这也便产生了期待挫折。因为文本意义超链接有时可能是深藏远奥、曲致多折,难以被读者轻易发现理解。当这种链接惯性受阻遇挫时,读者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阻遇而不适,这就诱使其进入一个想超越自己期待视野的新奇艺术空间中。可毕竟文本与其超链接之间贯穿着共通的生活逻辑,很快,可能也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会因扩充和丰富了期待视野而感到欣悦和满足。山重水复多环绕,曲径通幽意深涵。在这样一种遇挫与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读者才能体验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文本意义超链接也使文本在同类作品中得以参照比较。通过《红楼梦》与《西厢记》和《牡丹亭》建立的超链接,我们很自然地将三者的主题思想连接起来看。宝黛是爱而不能得其爱的爱情悲剧;崔张和杜柳都是最终科举高中婚姻完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三者不同之处,也正是《红楼梦》主题的深刻之处。首先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对女性的尊重;其次《西》和《牡》最后对封建礼教的复归,在意义上削弱了主题的深刻性,但也在意义超链接上加深了文本《红》主题的深刻性。
  四、民族文化史上的文本意义超链接
  自己民族所特有而又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反映在文学上就能形成民族风格。我国文学的民族风格是含蓄、深重和内敛的。故其中多含有意义超链接,但大都不是很显著、清晰,基本上是化用其意,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因为古人多爱引章摘句,寻其出处觅其典故,用其妙处。这种意义的超链接层层叠叠,曲曲致致,溢美流芳。犹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代的歌谣,更是因其形式短小,谐韵,便于吟诵记忆,再加上它们玲珑有致、韵意匪浅,所以在文本写作中多被镶嵌在字里行间,使得文本摇曳生姿、光彩绚烂,增添了无尽的韵味,文本气质也因熏染上了唐风宋韵,变得典雅起来。
  当然,文本意义超链接不仅存在于文本之内,文本与文本之间也建立着意义超链接。文学中的这种互联、互映与互相影响,使得文学源远流长,生机勃勃。可以想象,这一脉相承而又“百花争艳满园春”的文学现象是离不开文本超链接的。
  参考文献
  [1]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167-168 .
  [2]文学理论教程:280.
其他文献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
介绍了利用通用电路模拟程序进行电路模拟分析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比硬件操作法更方便和更准确,能解决一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所不易或不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可作为电子技术实
摘要:《为吏之道》是秦朝的一部法律,其中的内容涉及了大量的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但是更加侧重于对儒家思想的灌输,这和秦始皇消亡其他六国,实现国家统一前的法家治国思想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对《为吏之道》中的思想文化进行解读。  关键词:《为吏之道》 儒家思想 修身养性 考核评价  《为吏之道》这里面有大量关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概述,因此被高敏先生称之为是各家思想的有机融合。本文将通过《为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