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技巧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师要做到“四心”:细心,就是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关注与关爱;耐心,就是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避免对“学困生”急躁、冷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学生取得长足进步;真心,就是要用鼓励的评语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仅是成绩好,更要有良好的作风、人品;精心,就是要用多彩的活动成就学生,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地成长,也促使整个班级和谐一致地向前迈进。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班级和谐
  北京大学教授、诗人林庚先生说过:“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我认为这句话也是教育箴言,值得我一生记取。因为教育本身也是诗。如同每一位诗人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一样,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教师这个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人。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这种工作会对学生的未来起作用,就能感到美和幸福。
  曾听一位学者做德育报告,他说到“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对学生发火”,“要永远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当时我很惭愧,细细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经常有批评学生过于严厉、用语不够恰当的情况,也充分反映出自身修养的不足。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我觉得重点要做到“四心”:细心、耐心、真心、精心。
  细心——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一位学生急切地找到我:“老师,您看我成绩这么差,排到122名(全年级140人),我还能行吗?”我坚定地回答:“放心,你准能行,但是这是有条件的。你的学习越踏实,越高效,就越行;你在考场上越有信心,越冷静,就越行。”这位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了信念,更得到了支持信念的方法。期中考试后,这位学生进入了年级前20名。他兴奋地找到我说:“老师,您怎么说的这么准呢?”其实,我不是预言家,无法预测学生的未来,只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给予学生肯定。
  我相信每个孩子从内心都愿意进步,每个孩子都愿意有好的成绩,只不过他们暂时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无力克服罢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惜的是,这些潜力往往被父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爱心”给扼杀了。爱之深、责之切,往往适得其反。做个“细心”的老师,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些暗示,反而可能使他们成功[1]。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缕温馨、一脉沟通和理解、一份信任与祝福。欣赏能使人具有成功感,可以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效果。
  徳育可以将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将不辉煌的生命铸造地辉煌。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欣赏就能帮你擦亮眼睛发现美。
  耐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赞美成绩突出的学生,这对许多教师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是对于那些经常跟你“作对”的学生,对于成绩差、品德差的所谓“双差生”,对于“屡教不改”,让你头疼的“刺头”你会“耐心”的对待他们吗?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我怎么一看到他们就来气呢?我原来肯定也会这么说,直到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放学我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有一张纸条写到:“在好学生面前,您总是眉开眼笑的,可是见到我,您可就晴转阴了。我知道自己笨,又不用功,上课捣乱,总惹您生气,可是我也想学好呀!可您却对我说:‘想学就学,不学拉倒。’您这话不是等于对我最后的宣判吗?这比打我、骂我更让我痛苦啊!”看完纸条后我才意识到:教师如果不能以耐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就会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摧残,自信心就会动摇,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厌倦学校生活,甚至会从此堕落下去。
  孩子的心里话,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意识到我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壞而“冷热”有别。于是,课上我对这位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注,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当他不会回答时,我会微笑着告诉他正确答案;当他回答正确时,我就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让他感受到大家没有放弃他,我时刻都在关注他,使他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教育了我,事实教育了我,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这样一条真理——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该体会生命的丰富性和主动性,以耐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真心——鼓励的评语激励学生
  给学生写评语是教师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教师都喜欢使用这样一些语句,如:热爱班级,团结同学,学习刻苦等等。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通用型评语。但是不管这些评语的内容怎样,学生都是非常在意的,因为学生希望通过评语了解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家长们也期待通过评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此,我把给学生写评语作为自己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不是当作形式主义的任务去完成。
  教师应该“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而这种真诚往往就体现在写评语这种小事儿中。让学生通过评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肯定、对他们的爱护,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比如,我教过的一个男孩,几乎每天都迟到,上课总睡觉,各科成绩一塌糊涂。可是其他学生和我说他几乎每天都去喂街上的流浪狗。在期末评价时,我给他写的是:“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爱生活。”他看到评语不好意思地问:“老师,我有那么好吗?”我说:“这是我对你的真实评价,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只不过你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有一些平时默不作声的学生,总以为被老师忽视了,我也会通过欣赏的评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目光时刻在追随着他们普普通通的身影。在写评语的同时,我感到一年一次的评价周期太长,缺少时效性,达不到及时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改为每月一次小评价,期末一次总评价。把学生平日里一点一滴的进步更充分地收集起来,对学生及时评价反馈,从而做起思想教育工作能得心应手。   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鼓励性的评语,不仅了解老師对自己的评价,还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仅是成绩好,更要有良好的作风、人品,这些都是走向社会后更重要的为人之本。通过表扬为主的评语,学生们心满意足并对他们起到激励的作用[2]。正如鲁迅所说:“一滴水用放大镜来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孩子们更是这样,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鼓励,他们就会更加奋发向上,更渴望成功。
  精心——多彩的活动成就学生
  如今的高中生,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负担沉重,又背负着分数、升学的精神压力。学生的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学习和功课,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只会使学生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作为紧张学习的松弛,压抑心情的释放,也可以让学生得到价值认同,通过不同领域获得成就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是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活动,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航模、体育等专项兴趣活动,还可以是艺术画廊上的随意发挥、以及轮流当班长活动。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很自卑。但在一次班级书画比赛中,我发现她很有画画的天赋,我就找她聊天,让她承担起了班级板报、宣传栏的策划工作。在承担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她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进一步强化,她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瞩目。她自卑的心态逐渐消除,在学习上变得愈加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也得以不断提升。后来,她通过特长,成功地考上理想的大学。可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成就更多的学生。
  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种经历,培养其实践能力[3],促使着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地成长,也促使着整个班级体和谐一致地向前迈进。
  教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仅看考试成绩一刀切的衡量标准,而要多几把衡量的标尺,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纳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
  爱所有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娟.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管理[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1).
  [2]刘大庆. 用鼓励点亮每颗纯真的心[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1).
  [3]高玉芬,张伟.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J]. 天津教育. 1995(1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高三实习生所面临的实习就业困惑和问题,进行“实习指导课”的研究与实践,实习指导课进行课程化建设,走“私人订制”的路线,为职校学生量身定制实习指导课,把实习指导课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层面,进行深层的课程设置,面向全体职校学生所进行的课程探索。  关键词:私人订制;校本课程;实习指导课  2002年《延庆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中发现:关于学校德育途径对学生教育作用的调
期刊
摘要:2017年新中考政策开始实施,学生实行选科参加中考,既产生了数理化的“精英班”,又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坎坷班”。更难以想象的是,身负各种困难的20位奇葩学生又凑巧分在了一个班。为此,我在班级活动和情绪管理方面分层推进,对于有影响力的学生采取行为疏导、气质导引、突破自我,勉励追求的策略,鼓励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做有自救能力、能焕发微光的星星。  关键词:自救;品格再塑;微光;心理;追求  情景描述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一、案例介绍  事例1:校园暴力  不久前,某学校出现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即主张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发展自我、尊重他们的天性和个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让班级形成具有一定宽仁、融洽、协作、进步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师关系、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教育境界。本文正是以“和”为出发点,描述了如何创建“和乐、和谐”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和乐;和谐;班级管理  常言总说“家和万事兴”的确,如果一个孩子在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
期刊
一、背景描述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承担了初一a班的班主任工作。一次王珍懿同学连续两天没有到校上课,孩子爸爸又气又急,终于在孩子姑姑家找到了她,见到孩子就是火冒三丈的一顿暴打,孩子反抗不来上学,结果爸爸硬是把孩子拽到了我的办公室,看着孩子泪眼汪汪的样子,既可怜又心疼。我安抚好孩子,拉着他的手用心的和孩子交流。原来王珍懿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他为什么不来上学呢?起因是王珍懿的妈妈叫
期刊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  关键词:品德学业;家庭情况;个案教育;个案转化;行为习惯;自信心和自控力;循序渐
期刊
摘要: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表明,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生能否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学生体育考试前心理状态及调整办法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影响学生体育考试前心理状态主要因素是考前激动状态、考前淡漠状态、考前盲目自信状态及外界条件对考前状态的影响。及考试时的场地、观众、器材、天气、监考员等对学生的影响。提高考试前和考试中所发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她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爱,她们更渴望的是尊重和重视。对于健全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暖阳般的关爱,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给予父母般的爱护和尊重。  关键词:融入;热情;互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她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爱,她们更渴望的是尊重和重视。对于健全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暖阳般的关爱,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
期刊
刚开始把绘画介绍给班主任的时候,他们都惊讶于我的想法太奇葩,从常理来看,我这心理健康课是辅导学生心理成长的,又不是教学生画画培养他们艺术气息,也算是合理的质疑吧,所以这绘画方法的应用推广还是要从根本上做以解释的。  简单的说,人类是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我们看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现如今盛行的绘本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不同的人对同一图画内
期刊
班主任教育学生时,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问题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及生理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在校犯錯误是难免的;教师有效的教育是说服,说而不服的达不到教育效果;如果依靠权威“压服”学生,只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只有使学生心服,才能扭转其错误与行为。  作为班主任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时,应注意到循循善诱,要做到真心地去爱他们。这份爱是需要在心里上与学生相容,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