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鲜衣怒马正少年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磊属兔,取名的时候父母想到狡兔三窟这个成语,最后用了“磊”字,于是有了现在的“三石弟弟”。
  2017年9月17日,吴磊更新一则微博,很简单的一句话:天快黑了,早点回家。
  什么话不重要,重点是配图!
  


  照片中的吴磊身着黑色小背心,海风微微吹乱了他的头发,吴磊眼睛微闭,似寐非寐,仿佛在享受夜幕降临那一刻带来的宁静。
  精致的锁骨、线条流畅的手臂,无一不显示着这位少年的青春。
  王俊凯和吴磊出生的1999年,有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古装偶像剧《绝代双骄》。
  《绝代双骄》的主角是一对孪生兄弟:小鱼儿与花无缺。小鱼儿,精灵古怪,花样百出。花无缺,丰神俊朗,天下无缺。
  这两个角色分别由当时最具人气的小旋风林志颖和乖乖虎苏有朋饰演。其实这样的两个角色,对于演员的外貌、气质、年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原著中小鱼儿和花无缺的父亲是天下第一美男江枫,相貌极美,引得大批美女倾心,有这样出色的父亲,再加上花容月貌的母亲月奴,这对双生子的颜值想不爆表都难。
  其次,气质方面,小鱼儿活泼闹腾,有点坏坏的,但心地善良,而花无缺从小被严格培养,一举一动都要掌握住分寸。
  第三,原著中双生子的出场都在十几岁左右,因此演员必须是少年感十足。
  影视剧选角,选得好,皆大欢喜,选角不慎,只会适得其反。
  而小鱼儿这个角色相对花无缺要更加复杂。
  从前就有古龙迷讨论现在的新生代演员中,有谁最适合扮演《绝代双骄》里这两个角色。
  少年杨过一出场,很多人说:新一代的小鱼儿出现了。
  2014年的《新神雕侠侣》,在这部主角颇受争议的剧中,不满15岁的少年杨过成了一大亮点。衣衫褴褛却掩饰不住的眉清目秀,正是金庸老爷子在原著中的描述。
  也是从这部剧起,演员吴磊正式走入了观众的视线。
  作为童星的吴磊,几乎是在观众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小少年成长得太快,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哪吒、唐不苦时,他已经长成一位翩翩少年。
  3岁的时候,吴磊就因为长得好看,被挑去拍了人生第一个广告,此后一发不可收,短短两年,就接了五十多个广告,成为小有名气的广告童星,拍广告的经历,激发了吴磊的表演天分。
  吴磊曾表示自己是家族中的一朵奇葩,“整个家族只有我这么一个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家里也算衣食无忧,我能走上演艺道路纯属是我的兴趣”。
  因为第一个角色小哪吒的成功,灵气逼人的吴磊自然而然迎来了更多的角色。
  母亲也深知儿子的梦想,一直很支持他,但看到儿子的辛苦和疲惫,吴妈妈非常心疼,她曾透露,当年让三岁的吴磊去拍广告,其实是有些冲动的。
  但从小有主见的吴磊则表示: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拍戏一辈子都不会厌。
  他表示自己已经打算将演员作为终身职业,目标是成影帝。
  怀揣梦想的吴磊,演完哪吒后几年,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混脸熟。
  2015年,吴磊接到了又一个令他好评如潮、圈粉无数的角色——《琅琊榜》中的小飞流。
  这也是他和胡歌初遇后十年来的首次合作。《琅琊榜》可以说是胡歌的转型之作,梅长苏一角有多深入人心,不必多说。
  而飞流也是整部剧的一处特殊所在。飞流是梅长苏的贴身护卫,资质绝佳,曾被秘密杀手组织以药物控制而导致心智不全,武功奇高,却奇绝狠辣,行踪不定,天下少有敌手。
  获救于梅长苏后,他心中只有其一人,只听梅长苏一人的话,始终以一颗单纯之心陪伴着梅长苏一步步走完艰难的沉冤昭雪之路。
  他容貌极为俊美,却也有着极强的戒备心,只有在梅长苏面前,他眼神里的冰雪才会消融,露出真正的笑。
  梅长苏对飞流极为宠爱,名为侍卫,实则将其视为幼弟。
  《琅琊榜》整部剧都有一种特殊的苍凉味道。曾经金陵城中那个最明亮的少年林殊永远地消失了,而梅长苏从来就不是林殊。于梅长苏而言,林殊只能算自己的前生。
  在飞流身上,梅长苏可以看到些许自己当年的影子,他或许不若林殊明亮,却可以永远天真,而梅长苏,愿意将这样的天真呵护一辈子。
  飞流这一角色无疑人设极佳,且无论从哪方面,飞流VS吴磊都属于双赢。
  吴磊将飞流的天真、可爱、冷漠以及对梅长苏的依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石弟弟太年轻,他的成长轨迹,没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没有什么饱经世事的阅历,但更因为如此,才显得弥足珍贵。
  他像被打碎前的胡歌,鲜衣怒马正少年。
  涅槃重生固然可贵,但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被打碎?
  他只有17岁,人生道路刚刚开始,已经是一帆风顺的大好之势。
  他甚至没有经历过同龄男神王俊凯所謂的低谷期,而是从小便脱颖而出,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程度。
  因为从小在片场长大,吴磊也注定错失了许多普通孩子的童年欢乐,但他对此并不在意,“我觉得我收获的也比他们多”,“平时跟成年人在一起,可能接触的世界就和学校里面的学生不一样,我觉得我可能比他们成熟,见过更多世面吧。
  看得出,吴磊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少年,从小的目光便很长远,最难得的是他一直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年少成名,是因为早早便树立了目标,并开始了努力。
  他是吴磊,也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那个少年。
其他文献
// 01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个舞蹈班,可在见了几个美女教练后,她选择了一个长的不是最漂亮,但看起来足够温柔平和的女教练。  当时我问朋友,为什么不选最美的那几位女教练,她回答说,她们的脸虽然足够精致,但面相不好看。  她选的这位女教练只是略施粉黛,刚开始第一眼见她时,确实没有视觉冲击力。可等你再仔细看,她的眉目永远都是舒展的,笑起来时嘴角的酒窝特别迷人,而她那双眼睛看着你时仿佛会说话
期刊
我花了20多年的时间,几乎是从出生到现在,与“容貌焦虑症”做残酷的斗争。    说起来,我的“容貌焦虑症”起源于我妈。我妈长得很美,她的脸型是鹅蛋脸,额头圆润丰满,鼻梁挺拔笔直,眼睛既有东方美人的美丽妩媚,又有欧式眼的深邃灵动,不施粉黛也能不动声色地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不幸的是,我这个独生女没继承她半点优秀的基因。我天生皮肤黑黄、大小脸、单眼皮、塌鼻梁,加之早早地患了近视,看东西总是眯缝着眼,气
期刊
朗读亭是电视节目《朗读者》面向大众开设的流动录音棚,从北京一路南下至广州、杭州、上海、武汉、深圳,所到之处,风头无两。  借助电视节目和线下朗读,朗读这一古老的阅读方式重新时髦起来。这场如火如荼的朗读潮背后,是国民阅读贫乏的现状——2016年全国出版了31万种图书,而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7.86本。相较北欧、韩国年人均阅读的24本和11本,“7.86”这一数字显得格外
期刊
—— 01  前两天去太原时,刚好我弟也在,于是拉着他一起吃饭。  路上,他一个劲儿抱怨晚饭经常吃不好,不是去小餐馆,就是在宿舍吃方便面。我说别管了,今天哥带你去吃烤鱼。  几斤的烤鱼上桌,他把手机摆在面前,手指上下翻飞,打一会儿游戏,吃一口饭,半天都没理我。  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了了:“和别人吃饭的时候不理人,一直低头玩手机,这样不好。”他头也没抬,回我一句:“你不是我哥么,我和别人肯定不这样。
期刊
朋友女儿的满月宴,她说了很多感人的话,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希望你智慧超群、颜值中等。我说她坑娃,别人家妈妈都希望女儿貌美如花,你却要人家颜值中等。    她说:“除去特殊行业、特殊情况,这个世界对颜值中等的女生最友好。美女容易走极端,有人活成人生赢家,有人有胸无脑,美人反被美貌误,而中等资质的女生,走得稳,走得远。”  这倒是真的。我听到不止一个人,同學会过后,感叹当年最漂亮的女生,慢慢泯然路
期刊
我们抱怨自己吃得太多,但一切摆在面前的食物如光速般闪过,一面抗拒,一面习惯。不开心要吃,开心了也要吃;聚在一起要吃,一个人更要吃好;晴天雨天都要吃;春天要吃,夏天要吃,秋天要吃,冬天还要吃。  我们抱怨自己吃得太少,世间珍馐千百件,肚里容器只一盅。万事万物有羁绊,随心所欲是空谈。太油了不能吃,太贵了吃不起;想瘦不能吃,想寿也不能吃;天热天凉都没滋味;早上别吃多,中午别吃撑,晚上,别吃。  生活中,
期刊
有一个小学妹跑来问我,说自己已经大三了,依然觉得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她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不是一个圈子的,所以很少和他们一起活动,也不怎么和他们聊天,现在觉得大家都不是很喜欢她,干什么也不叫她。  她有点难过,觉得自己很孤独,又不知道怎么改变,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改变。  我问她:大三了,你英语四级过了吗?她说没有。你的舍友过了吗?过了。  她看不上别人逛街看剧逃课,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但是都
期刊
等到30岁 再为12块钱发愁就晚了  前几天有个读者质问我:我就愿意做一条慵懒平淡的土狗怎么了,你管得着么?  其实慵懒平淡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会多为你费一个唾沫星呢?  但是我倒相信,如果有一天你让生活卡住了脖子,你会发现如果当初多赚点钱,多学点本事,后来的生活就会如意很多。  去年我有一段生不如死的日子,除了工作和心情很low,主要还是缺钱。  那一段时间我工资超低,还要在北
期刊
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游荡着一头鲸。  它是一头能发出50赫兹音频的巨鲸,因为声音太过独特而无法找到同伴,已经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游弋了30多年,孤独地唱着没有人应和的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一头孤独的鲸。茫茫人海,何尝不是一大片永远游不到尽头且深不见底的大海。  电影《麦兜响当当》里有一个片段,讲述的是“中国最不重要的思想家麦子”在1000多年前发明了一种“电话”,被人认为是“吃饱了撑的
期刊
1  费尔南多·佩索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每天都慢悠悠地期待着长大。  长大之后才发现,时間又过得如流水,还没有回过神来,这一年又过去了。  我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问过他为什么。他说,你没发现吗?小的时候,你总是在接受新的事物,每天的发现都在打破你曾经的认知,所以你感受到了时间。  而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