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档案百年》第五十二集楚溪春与北平和平解放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此举令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北平守军最高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将军顺应时代及人民的要求,做出了最后的决定。1月19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同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使北平远离战火,和平解放。
  当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楚溪春(图一)毅然追随傅作义将军,率河北省政府一同接受和平改编,走向光明之路。
  短片解说:
  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河北省政府有关接受北平和平协议的档案(图二),这是1949年1月25日发布的河北省政府府财四(38)特第371号训令,内容有“查和平协议十三条业已公布,原协议第六条规定,河北省政府及所属机构暂维现状,不得破坏遗失,听候联合办事机构处理”等语。这份训令由当时的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楚溪春签署。
  专家解说:
  这是为了响应1月22日傅作义公布的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条款。“为了迅速缩短战争,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保全工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使国家元气不再受损伤,以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
  短片解说:
  这份训令的发布对象是当时流亡北平的保定师范学校。1948年11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保定前夕,保定师范学校部分人员随国民党军队逃至北平。文中要求该校切实遵守北平和平协议第六条的规定,将所有公款公物妥为保管,听候联合办事机构处理,绝对不得损坏遗失或擅自处理,如有违误,定为严惩。同时要求大家保持廉洁,员工待遇应发即发、应领即领,并不准希图额外利益,以共渡时艰。
  这份训令避免了学校动荡,安抚了教职员工,让大家团结一心,渡过特殊时期。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与傅作义的部队换防交接,北平城和平解放(圖三)。2月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仪式盛大举行。随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正式被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至此河北省政府宣布消亡。
  专家解说: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它胜利结束了平津战役,达到了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党军52万多人的预期目的,解放了华北地区;它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它使驰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
  短片解说:
  出生于1896年的楚溪春,是河北蠡县北高晃村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成名于1946年的大同防卫战。1947年,楚溪春赴东北任职,在这期间,他与中共东北局负责人之一的陶铸有所接触,后一直保持联系。
  1948年,楚溪春在北平就任河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这个时期,他加强了对北平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做了些有意义的工作。
  专家解说:
  楚溪春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对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主持人:
  建国后,楚溪春历任政务院参事,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兼副秘书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9月12日,楚溪春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其他文献
桃城区档案局创新开展“3 N”档案监督管理工作模式。“3”,指一员(档案业务指导包片人员)、一微(“桃城档案”微信群)、一台(“桃城之窗”综合利用平台)。业务指导人员及时在“桃城档案”微信群发布工作通知,注意事项等动态消息,将工作经验、做法总结归纳上传至“桃城之窗”信息公开栏,加深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了解。“N”,指按照衡水市政府办公室文件精神要求,开展N个专项活动,一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档案监督管
《“魂系历史主义”的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的构建研究》这一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是要依据“魂系历史主义”的原则和应用计算机的“元数据”技术,来构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由于“构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的目的是要将计算机“元数据技术”所具有的数据挖掘功能应用于“档案整理”实践,构建起一个能形成“全宗群”这种档案物质形态的“档案整理”技术体系,所以该项目属于“档案整理”的范畴,是一项将计算机元数据技术移植到档
家谱是一个家族溯根求源、厘清支脉世系、彰显祖宗懿德、追忆家国情怀的有力载体和宝贵档案,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见证着族群整体发展的隆替兴衰,在业界被喻为“家族式《史记》”。家谱在制定的过程中,虽然风格多样、形制不一、内容各有侧重,但皆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秉持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把明人伦、敦亲谊、励纲常、培风化作为第一要务,期冀实现光宗耀祖、根固枝荣、德茂业昌的理想愿景。因此,古人常言:“家之有谱,犹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近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歌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张垣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张家口市档案館和张家口日报联合推出“档案红色记忆”专栏,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就此拉开张家口市档案馆建党百年宣传活动的序幕。  “档案红色记忆”专栏从2021年1月起以重要历史节点着手撰写和刊登文章52篇。专栏将与读者共同回忆百年间张垣人民在中国共
3月27日,由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郭飞率领的《北京档案》杂志社一行4人到我省就2018年京津冀档案期刊领域再次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三方(已征得《天津档案》的同意)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档案天地》杂志社全体人员参加了交流,省档案局副局长耿树伟同志出席座谈并做了重要讲话。  京津冀档案期刊领域合作交流由2017年开始筹备刊发,三地在“京津冀交流”栏目发文3组9篇,在档案学界和业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河北省档案局确立2014年总体工作思路    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档案局2013年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局长魏四海对2014年工作进行初步动员部署。确立2014年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1344”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中心,提升三个能力,抓好四件大事,强化四个保障),力促省局馆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中心,即以建设档案强省为中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档案强国战略目标的要求,以“三个翻
近日,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9频道承制拍摄的纪录片《百年红档》在唐山市档案馆取材,对《救国时报》进行专题拍摄。该报是唐山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二月的影印合订本,当时《救国时报》以海外华侨为主要对象,本着“不分党派、不论信仰、团结全民、抗日救国”的宗旨,着重宣传马克思主義、中国共产党纲领和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经常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和
【编者按】提起田汉,都知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有一位女性,她在田汉身后,是田汉的精神导师、灵感之源。连田汉自己都承认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曲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至今口口相传;她还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二十四岁就潜伏在国统区内,从事情报工作;她更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
(主持人)  1984年6月,82岁高龄的回族革命先驱刘格平老人从北京来到河北南皮,专程来看望一位已逝的战友。可他来来回回在烈士陵园里寻找,一遍,两遍……却始终没有见到这位战友的名字。这几本发黄的线装册子,如今被保存在了河北省南皮档案馆里,写日记的人,正是刘格平老人寻找的这位战友,他的名字叫——张隐韬。  (短片解说)  1988年4月的一天,南皮档案馆的王金凤去县公安局翻查资料,无意中发现了封面
档案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更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它记下了“乡愁”,守望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秦皇岛市抚宁区就有这样一位甘洒汗水著青史的守望者。  李利峰,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抚宁区榆关镇铁官营村人。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4月年仅39岁的他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县档案馆馆长,到如今他已经在档案战线上整整度过了十六个春秋了。  清贫单位不清闲  在外人眼里,档案馆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