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挽歌:歌曲、影视作品中“小芳”形象嬗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张祖群,男,湖北应城人,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旅游与文化产业、文化地理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文化多样性研究:逻辑、案例与政策”(编号:2013D005019000005)、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项目“文化多样性:逻辑关系、案例与政策研究”(编号:BWSK20130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首都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编号:13ZDA07)成果之一。
  电影《天浴》海报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春波一首《小芳》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并且经久不衰。他唱出了转折时期所有有着知青经历的男人对千百个小芳深深的歉意与愧疚,也唱出了自己对无数知青与“小芳”爱情悲剧的同情与理解。平淡朴实的《小芳》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通过《小芳》我们可以看到在特殊的转折年代人们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命运、心态及爱情,可以说《小芳》是一个时代的缩影。[1]从歌曲到知青题材影视作品,都出现了“小芳”这一独特女性形象。每个知青背后都有一个他自己心目中的小芳。每个读者背后都有一个他自己心目中的小芳。这实际上是影视作品对“弃妇”的重吟。
  一、《小芳》是一首弃妇挽歌
  (一)弃妇诗渊源
  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到《汉乐府民歌》,再到唐诗宋词,弃妇诗是较突出的一类。例如春秋时期《诗经》之《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汉代的《乐府民歌》之《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白头吟》、《有所思》,西汉班婕妤的《团扇歌》(又名《怨歌行》、司马相如帮陈娇写的《长门怨》、卓文君寄给相如的《一别之后,两地相思》,魏晋南北朝曹植的《浮萍篇》,傅玄的《豫章行苦相篇》,吴均的《妾安所居》,萧纲的《妾薄命》,唐代李季兰的《相思怨》,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杜甫的《佳人》等是其中的代表,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早期中国妇女的种种屈辱和不幸。
  (二)男人之初恋
  《小芳》和《同桌的你》一样,有着惊人的相似内涵、构思和基调,都是男人们的初恋情歌。这两首分别代表城市民谣和校园民谣的翘楚之作,都异口同声地书写了知青回城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初恋情结。[7]尤其《小芳》是上山下乡后返城知青重新歌颂乡村爱情的故事。
  表1 几首典型的弃妇诗之主题
  诗名主题
  《召南·江有汜》女子遭遗弃后的哀诉
  《邶风·柏舟》女子婚姻不幸,失宠、受侮的妇女的自诉之词,女子自伤之词
  《邶风·日月》女子婚姻不幸,弃妇对变心的丈夫的控诉怨妇诗
  《邶风·终风》女子被戏弄之后的复杂心情
  《邶风·谷风》弃妇自诉悲怨之情
  《卫风·氓》弃妇的自诉之词,表现女主人公坚强自爱、刚烈果断
  《王风·中谷有蓷》弃妇哀悯之情
  《郑风·遵大路》女子被情人抛弃似是弃妇诗
  《小雅·我行其野》男子被弃返乡姻亲反目
  《小雅·谷风》弃妇的自诉之词,妇女处在被压迫的屈辱境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小雅·白华》弃妇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
  《上山采蘼芜》弃妇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夫,百感交集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根据文献[2]-[6]整理)
  (三)英雄美女之梦
  经久不绝的《小芳》蕴涵了男人心理的集体无意识和深刻的社会文化症候,其歌词蓄涵着“诗性”与“悲剧”这两种审美特质和审美倾向,悲与美是中国古代文人悲秋文化传统和心理的一种体验方式。这首歌曲以“小芳”为切入点揭开了男人隐藏在心底的“英雄梦”——现代社会男人普遍寻找“好看又善良”小芳的大众心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态曲折显示现实中男人们的英雄美女梦想屡屡受挫。在女人面前耀武扬威的英雄时代已成过去时,“善良而温柔”的美人成了无数“英雄”真正的聊以自慰的“白日梦”。[8]如果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女人,同样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他所离弃的“小芳”。
  (四)弃妇之挽歌
  《小芳》是一首弃妇的挽歌,小芳的悲剧是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作为男性附庸在现代语境下的群体悲剧。回城后的男人留下的是孤独的小芳。《小芳》悲伤的情调实际上是男权中心文化下女性在悲剧命运里挣扎的呻吟和叹息。歌曲通过美化和浪漫的表现手法来淡化小芳的悲剧色彩,以此来遮掩男人对女人背弃和毁灭的事实,千方百计地把个人的罪孽嫁祸于时代。[9]难怪西班牙的汉语学习者特雷莎认定《小芳》不是一首纯粹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歌,而是一个花花公子对爱过女人的伪善表述。从西方爱情价值观角度,她厌恶《小芳》中的男人:中国男人明明抛弃了小芳,假惺惺地送上祝福逃避责任。[10]
  当然,有批评就有捍卫。当评论家“不负责任”地给《小芳》中的男性抹黑时,有人撰文以该男性口吻辩解:在“文革”末期、知青大返程的特殊时空条件情况下,爱情受着许多条件的制约,但婚姻的制约条件比爱情更多。时过境迁,十几年后,回首再看当初的分离,那是时代的必然。尽管“我”和小芳的命运之舟不能在同一海域,但是“我”依旧思念着她。[11]
  二、弃妇再现
  (一)现实中弃妇:《小芳》故事翻版
  《小芳》的歌曲作者、演唱者李春波和他心目中的“小芳”(潇潇)也有一段感人的青春故事。李春波说与她相处、相爱从来不感到累。[12]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幸福,而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幸福的莫过于与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地毯,双方拥有一份平淡而真实的婚姻,2005年李春波终于和潇潇正式踏入婚姻殿堂。[13]   与之类似的,在文献中检索出:新时期电影文学《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讲述知青与留守村姑的爱恋。[14]在湖北黄梅县农村插队,回城后娶妻生子的他听到《小芳》便想起当年遇到的那个美丽、纯真、善良的圆脸女伢,其实是他心仪已久的“小芳”。 [15]张泉考上大学后被迫与心爱的落榜姑娘小芳分离,两人各自在城市与乡村成家,形成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16]最后在广东江门打工的小芳积攒一些钱回乡复读,考取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到成都一家公司搞工艺美术设计,从此改变了人生。[17]到城里做保姆的小芳后来回乡历经曲折的婚姻,仍然想着在城里她照看过的主人家
  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剧照
  的女儿。[18]更有微小说讲述城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性感又漂亮,与男主人公谈恋爱之后,因为男方丧母却最后准备嫁给男主人公的父亲,小芳即将成为他的后妈。[19]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差别的缩小,加上外来思想对城市小姐,厂矿靓女的影响,不得不使许多独守月傣的厂矿“工薪仔”把择偶目标悄然转向了村里的“小芳”姑娘。[20]《小芳》歌曲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小芳故事翻版一再出现。
  (二)各种影视作品中的“小芳”再现
  有人风闻《小芳》将拍成电影,批评道:圆满了的《小芳》似盈实亏,从此不再招人牵挂,甚至借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人生格言书赠电影《小芳》的“炮制者”,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21]这给了《小芳》的爱好者一个下马威,其实“小芳”形象一直存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小芳成为一种特殊的女性形象。“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的“小芳”是与知青相爱的农村漂亮姑娘的代称。试举几例:
  1.《小芳》中的小芳。江海洋导演《小芳的故事》(1994年)系根据李春波的歌曲《小芳》演绎而成的一部电影。第一次进军电影界的李春波以女性题材作为切入点拍摄的《女孩,别哭》是一部以女性心理为线索反映当代城市现实生活的影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没有错综复杂的事件与此起彼伏的情节设置,实际上影片试图让每一个都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回忆起那段美好同时又是不堪的时光。[22]观众在看《小芳的故事》与《女孩,别哭》时候,与其说是在看电影中的小芳,不如说是在看自己生活经历中的小芳。
  2.弃妇有子的小芳。1990年代的知青题材电视剧《孽债》,表现了知青返城历史事件所表现出的震撼性后续影响和反思力量。[23]当无数个被时代抛弃的女性知青(小芳原型)或男知青(当然,更多的是女性小芳)在云南农村结婚之后,生下孩子,孩子长大了,妈妈、爸爸各有一个家,只有自己是多余的?《孽债》通过孩子在云南、上海都市寻找父亲或母亲,给双方家庭带来的无比震撼,书写了特定时代的伤痛。知青返城之后的烈火与影响远远大于返城之时的轰轰烈烈,除了给云南、上海两地的家庭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之外,也留给我们重新思索那个特殊时代的转折意义、过渡意义。那个中国历史上隐晦而又沉痛的时代过去了,但是历史赋予给知识青年的不可磨灭的参与性、反思性还是那么清晰。那个时代出生的艺术家感觉到命运的跌宕流离。父辈还沉浸在怀旧的气息中用历史的深沉感描写人生,而他们却是纵贯中西而成长起来的。
  3.沦落的小芳。《天浴》(1998年上映)是知青电影的代表作,有学者认真标注为“1990年代惟一一部明确意义上的知青电影”,它巧妙的叙事策略与深刻的意蕴传达担当了新年代知青电影的过渡使命。[24]秀秀与阉割之后的老金如同父女,亦如同没有爱情结果的恋人。当秀秀被供销员、皮带男人等一次次玩弄之后,她彻底沦落为娼妓一样的女人,只有老金一如当初,举起正义之手,奋起反抗。文革期间爱情与命运的沉浮,对人性的毁灭,溢于言表。
  4.相濡以沫的小芳。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上映)讲述了父亲和母亲(小芳形象)在动荡的年代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母亲是封闭山村中纯情俏丽的姑娘,父亲则是被贬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相遇相爱不掺杂一丝世俗的缘由。文革结束后,得到平反的父亲回到了母亲身边,从此相濡以沫,直至死亡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爱人。[25]
  5.启蒙的小芳。中国和法国合拍的一部彩色故事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2012年上映),讲述了下乡知青罗明和马剑铃与乡下姑娘小裁缝之间朦朦胧胧的青涩情感纠缠。这实际上是从西方角度看待东方的小芳翻版。用以小提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和以法国小说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小裁缝和村民们进行文化启蒙,嫁接了闭塞“红色年代”一丝穿越时空的浪漫。[26]
  6.颠覆的小芳。《北风那个吹》中的帅红兵和牛鲜花、《雪花那个飘》中的赵长天与翠翠、《小麦进城》中的林木和小麦都颠覆了传统的弃妇小芳形象。《北风那个吹》和《雪花那个飘》等电视剧虽然以知青生活为基本题材,重点表现的却是农村女青年的形象,对中国户籍制度以及城乡差别进行了客观的反映。《北风那个吹》的牛鲜花和《小麦进城》中的小麦,在经历过艰难的拼搏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彻底颠覆了小芳的弃妇形象。这些“小芳”们的自我开始放射出光彩,不再是依附于男人们的悲剧角色。在这些磨砺的过程中,她们表现出了很多城市青年缺少的坚忍品质。小芳形象的颠覆,使得这类知青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扔掉哀怨的基本情调,富有激情和昂扬向上。[27]
  三、从“小芳”形象反思知青题材影视作品
  郭晓岩(2011)统计,从1982年至2011年合计有24部知青电影,其中以乡作为实景空间的有14部:《勿忘我》、《孩子王》、《棋王》、《美人草》、《走着瞧》、《他们并不陌生》、《青春祭》、《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高考(1977)》、《天浴》;城乡均衡的有5部:《牧马人》、《天山行》、《我们的田野》、《小芳的故事》、《山楂树之恋》;以城为主的有5部:《晨曲》、《大桥下面》、《十六号病房》、《冬天的记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8]加上《小芳的故事》、《霸王别姬》、《小街》、《芙蓉镇》、《活着》、《蓝风筝》、《归来》、《阳光灿烂的日子》、《孔雀》等,其实至少应该有33部。知青电影的怀旧主题,多是怀念那淳朴的乡村、缅怀爱情,或者讴歌无悔的青春岁月。[29]反映执着爱情的有《牧马人》、《十六号病房》、《我的父亲母亲》、《美人草》、《肖尔布拉克》等,反映浪漫爱情的有《山楂树之恋》,反映伤痕爱情的有《归来》、《天浴》等。   知青题材的电影从来只有两种范式:第一,传统的“主流知青电影”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来反映具有一个深度主题,故事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并且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真实,这种主流范式体现找寻并回归英雄年代、重建崇高的英雄主义、实现曾经的革命浪漫理想、渴望得到现有制度认可,寻求回归后的社会位置并实现所期待的人生价值的基本倾向。第二,反“主流知青电影”则几乎没有鲜明性和确定性的主题,或主题高度被削平,精心构建一种迷宫式情节结构,打破传统的时间概念,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混为一体,将现实、真实、幻觉、回忆交织混杂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与传统叙述方式不同的模式。[30]
  与时下不少“知青影视”中涌现的“伤痕”式的慨叹、浮光掠影的“反思”相比,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等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他们明晰地再现了知青们的信念从狂热到幻灭,再从彷徨到复苏的曲折过程。这是一首独特的、近乎畸形的青春变奏曲。畸形固然可悲,但是仍然闪亮着青春之光。[31]几十年前知青们站着看电影,几十年后我们坐着看知青们的电影,恰如“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当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祭祀那个饱含着知青的理想、血泪、激情、伤痛的特殊年代的时候,这一代人的鲜花与泪水、痛苦与快乐、激情与梦想远非我们这一代人想象的那么单纯和诗意。不管怎样,知青年代的梦离我们虽是遥远但却是真实。[32]知青题材影视作品中以弃妇为中心、以女性伤痕为中心的“创伤”记忆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被后世继承,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语境当中。因此,正视历史,还原真相显得尤为重要。即便“伤痕电影”的浪潮很快地被淹没在反思、寻根、商业化的大潮里,对于历史的诉说与思考却不会停止,这正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所在。[33]当我们重新吟唱《小芳》时候,重新观看知青题材影视作品时候,我们应该避免弃妇个人悲剧在新时代重演。因为伤害的不仅仅有女性,也有男性,同时还有上一代、下一代。只有鼓起勇气,重拾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时代精神,才能告别过去,面向未来!
  电影《天浴》剧照
  参考文献:
  [1]薛树国.平淡中见精深 朴实中透真情——浅析《小芳》走红现象[J].北方音乐,1994(5):22-23.
  [2]邸艳姝,李金坤.《诗经》中弃妇诗之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3):61-64.
  [3]王春庭.论弃妇诗[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99-104.
  [4]廖红.从汉乐府民歌之弃妇诗看封建社会定型期的妇女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24-27.
  [5]陈鋆宝.试论《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64-165.
  [6]黄桂婵.论秦汉弃妇诗的悲剧根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8-160.
  [7]陈尚萍.男欢女“恨”歌组合:《小芳》《同桌的你》《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J].音乐天地,1995(2):11-12.
  [8]彭维芬.英雄梦折的挽歌——寻找《小芳》的社会文化心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82-84.
  [9]李林.斗转星移 命运依旧——《小芳》歌词的女性主义解读[J].阅读与写作,2006(11):44-45.
  [10]王方.外国人解读《小芳》 [J].人民文摘,2007(10):71.
  [11]尚奋斗.“我”错在哪里?——为歌曲《小芳》鸣不平[J].音乐世界,1995(5):8-9.
  [12]宇宁.李春波:我和“小芳”的故事[J].家庭生活指南,2003(5):15-17.
  [13]花仙子.李春波:小芳,你是我最美的新娘[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4(12):7-9.
  [14]张瑞光.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J].电影文学,2010(18):172-180.
  [15]小溪.当年我曾遇到“小芳”[J].税收征纳,2013(8):53-54.
  [16]喻钊文,达理.有个姑娘叫小芳[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2(10):14-15.
  [17]谢继贤.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J].江门文艺,2010(16):54-55.
  [18]汪曾祺.小芳[J].中国作家,1991(5):42-46.
  [19]侯发山.城里有个姑娘叫小芳[J].金山,2008(9):13.
  [20]谭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矿山“工薪仔”婚恋观变化一瞥[J].当代矿工,1996(3):9-10.
  [21]龙飞.风闻《小芳》将拍电影[J].浙江档案,1999(6):41.
  [22]田玉玉.李春波触电“小芳”今何在?[J].大众电影,2001(12):11.
  [23]黄婧.知青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的时代性变迁[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23.
  [24]王莉.从《天浴》看知青电影叙事策略[J].电影文学,2014(10):100-101.
  [25]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23-24.
  [26]陈印娇.建构与解构——中国知青电影简论[D]. 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34.
  [27]晏培玉.论“小芳”形象颠覆的社会意义[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0-52.
  [28]郭晓岩.知青电影的空间造型[D].兰州:兰州大学,2011:4.
  [29]李鹏.拥护 反思 怀旧——知青电影的主题阐释[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34-36.
  [30]陈印娇.中国后知青电影后现代主义“另类”演绎之缘起[J].文学界(理论版),2012(2):214-215.
  [31]高达军.关于“知青电影”的思考[J].电影评介,1987(8):6-7.
  [32]徐蔚.光影间,梦回知青年代——解读知青电影[J].视听界,2004(4):88-89.
  [33]苏阳花.“创伤”记忆——控诉、反思与消费[D].重庆:西南大学,2012:33.
其他文献
墨西哥导演阿方索 卡隆凭借《罗马》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一依托于导演童年真实经历的故事,讲述了在墨西哥社会历史变迁下的一位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发生的故事。同
2016年1月8日,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冒险儿童文学《汤小团》之两汉传奇卷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隆重举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自2015年推出了《汤小团》第一辑东周列国卷(8册)以来,在上市的一年里,图书重印5次,累计印刷近5万套。该书深受小学生的热爱,掀起了一股探究中国历史的热潮。《汤小团》的文学性贴近儿童、贴近生活,很时尚,三个主角非常鲜活,栩栩如生。相比于当前繁荣的少儿出版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不含过渡金属催化的高选择性醇氧化工艺。该工艺以NaNO2为NO的等价物活化分子氧,在微酸性条件下,加入助催化剂,经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不含过
一、“物欲”显现:“物化”、技术与思想性  如今,人工智能化强势出击,后人类(Posthuman)概念数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人类期待借助技术手段,制造湿媒体(Wet Media)的赛博(Cyber)属性、网络生存与虚拟身份。但在整个人类技术思维碰撞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一对戏谑的悖论:人类期望自身越来越虚拟化,同时,技术尤其是影像技术却在将虚拟变得越发真实。二者指向的似乎不再是对方,转而生成某种非绝对化
逼真诉求的现实主义小说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通过真实的写照来实现文学的批判反省价值。《百年童话》却不同于当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着浪漫与美好。本文从小说自身的
在分析ADVISOR车辆仿真系统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出租车模型和相应混合动力车模型,选用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和不同功率的电机进行混合动力匹配,选择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通过分析近年来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尤里卡装置加工进口高硫劣质原料油时存在的反应器结焦严重、沥青软化点降低、硫腐蚀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控制减压渣油的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化工污水处理装置由传统活性污泥法改为水解+A/O工艺后,装置的污水排放达到GB8978-1996中第Ⅱ时段一级标准(下同)。结果表明,采用水解+A/O工艺处理综合污水,对
《李铁映社科文集》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2015年12月11日,《李铁映社科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科院举行。《李铁映社科文集》分上中下3卷,共120余万字,收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在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的讲话文稿、撰著文章,共计183篇。这些精选文稿都是作者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问题的思考。论题内容涉猎广泛,涵
微信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其数以千万计的公众号形成了强大的社交网。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各大纸媒纷纷推出微信公众号,以增强用户黏性,传播品牌价值,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纸媒如何创建与运营微信公众号,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出版业内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