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来源 :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所伴发的缓慢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症状,严重者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非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改变现症者和家族的遗传学基础,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延长寿命。对于遗传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防治,在有条件的患者,药物治疗与各项非药物措施联合应用,符合当今的临床规范。
其他文献
目前发现多种临床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微小RNA(miRNA)有关。miRNA在基因转录后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影响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影响非离子通道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调节心脏节律
1引言2005年7月22~23日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起、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血脂管理与动脉粥样硬化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华南、西南、华东、华北等地的心内科、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