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勤奋的懈怠”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领衔的一项调查显示,高中教师是最为“辛苦”的人。样本涉及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区外的29个省市区,基本能反映我国内地一千多万名中小学专职教师的总体情况。按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的规定推算,小学教师的标准周教学课时应为13至18节,初中教师为13至17节,高中教师为9至13节。然而,此次调查显示,小学教师的平均周工作量为13.0节,初中教师为12.1节,高中教师为13.2节,升学压力最重的高中教师,成为事实上“最辛苦”的人。或许“辛苦”是对高中教师敬业的一种肯定,可是用辛苦来肯定教师,和用痛苦来肯定学生有什么区别呢?高中教师为什么会这么辛苦?除了各种教师自身无法挣脱的社会因素之外,还有来自自身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是一句非常苍白的话,事实上是“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也不能改变自己,只有选择迷失”。在环境面前无力,对自己无心,势必会形成教育中特有的现象:勤奋的懈怠。忙碌的身影中根本就没有主心骨。有时“辛苦”是一种外显,披着勤奋外衣的懈怠才是真实的存在。
  高中教师辛苦吗?真的很辛苦,可是高中教师绝不是被课时弄辛苦的,而是被“杂事”弄得疲惫不堪。一直提倡“累并快乐着”,这种境界并不是外界的肯定能给予的,而是出于内心的滋润。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把幸福寄托于政策的改变,把自身悬置于事态之外,希望自己是一个被动的受益者。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阻力是谁造成的?或者最为被动的引发者是谁?其实就是教师群体。教师是对教育改革具有一定抵触情绪的,教师群体并没有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虽然也没有逆水行舟,可是观望态势很重,观望的本身就是一种消极。
  教师为什么会感到那么辛苦?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教师并没有把心生活在教育之中!鱼生活在水中,从未停止过游泳,并没有感到多少的辛苦,因为这就是它的生活。教师看待教育,如果只是一种生存的心态,那么疲惫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乐趣,那就只有疲劳。为了生存那就只能选择勤奋,为了生存的勤奋,是一种显性的行动,潜在的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怂恿思想的懈怠。在教师勤奋的土壤中孕育着懈怠的种子,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开始侵袭勤奋的血液,使勤奋的血液开始凝结,在行动中逐渐失去其有效性。
  如果说教师的勤奋是一种行为,那么懈怠就是一种意识。教师已经习惯勤奋,更习惯懈怠,这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对共栖体。勤奋包庇着懈怠,懈怠以勤奋为保护伞,享受着勤奋带来的荣誉。勤奋与懈怠,如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看似茁壮成长的冬虫夏虫,却是即将被吞噬的生命。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是那么的漫长,这与勤奋可以轻易“搞好分数教育”,内心懈怠却无足轻重不无关系。在教育中,有许多勤奋的背后隐匿着懈怠,如果不治其根本,只是一味地在勤奋上煸风点火,教育就永远只能做圆周运动。
  对理想勤奋,对实践懈怠。教育离不开理想,但绝不能成为理想的奴隶。不得不承认,坐在“理想的扫帚上”在飞的情景,那是童话故事,却在学校教育中一再上演。理想是用来激励努力的方向的,绝不是用来生活的。理想可以视为镜子来激励自己,但绝不能把理想视为生活的方式。过度依赖理想,必然会造成两种结果,要么以近于自残的方式来对待生活,要么是放纵每一天,把努力放在明天。克里希拉穆堤说过:“理想被强加在事实上面,它扭曲事实去迎合那个‘应’,即理想。乌托邦是一个从现实中抽出的结论,它牺牲现实去迎合那个理想化的东西。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每一个学生和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痴迷于理想的世界。对‘事实’的回避是心灵腐化的开始,这种腐化遍及所有的宗教、政治和教育领域,遍及所有的人类关系。”对理想的勤奋必然会忽视实践、懈怠实践。“为理想而奋斗”多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口号式的,并不会带给学生多少实践指导。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行动起来,而不是叫起来。沉迷于理想,是慢性毒药,且会“腐化心灵”,克里希拉穆堤也因此告诫:“全世界的学校都有某种崇高的目的和理想,因此它们正在教育学生腐化。”
  对要求勤奋,对责任懈怠。学校教育中什么最多,那就是“要求”最多,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为过。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要求,不管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是多如牛毛的要求,并没有使学生懂得要求,反而更为排斥,学生对要求的认识,已经无异于多次进行过器官移植的躯体,排斥越来越强烈,甚至那些记忆细胞时刻等待着对“要求”的冲锋。对要求勤奋,必然会导致对责任懈怠。学校教育之所以钟情于要求,是因为没有比要求过更可以推卸责任了,因为“已经强调过”是最好的开脱,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是“强调过”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虽然学校不可能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但不能逃避责任,这种责任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当今学校教育考虑得最少的内容,就是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它只对学生的考试和人身安全负责,人身安全中甚至不包括心理安全,虽然现在学校中设有心理咨询教师,可是许多都是摆设。《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可是当今教育能对学生承担起多少责任?没有对学生的未来负起责任来,就算是要求得最多,只不过是为了囚禁学生,达到安全着落的需要。当然对学生成长负责中,也应该包含学生对学校和社会要承担某些责任。学校教育中不懈怠责任,学生也会勇于承担责任。
  对分数勤奋,对能力懈怠。学校与教师,对学生分数都是勤奋的,对分数勤奋的背后有一股“智力”决定论在起作用。在知识匮乏的时候,“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是一堆乱码,如果没有智慧在理清,显示在头脑中就是杂乱无章。在学校教育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情景:“懂得越多,让人担心越多。”学生懂得了许多课本知识,获得了很高的分数,在教师勤奋的教学下,他也勤奋地学习,却在生活中处处让人担心,知识堆满的头脑中,却没有为生活留下一扇智慧之门,甚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正如施良方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中说道:“智力虽然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可是学习后,却发现解决不了生活问题,这有何用呢?当教育迷恋分数,必然会对能力培养上懈怠,虽然新课改中不断地强调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但在分数面前它只是一个胎心,强烈的搏动中并没有多少力量,相反正是因为心跳的软弱而不得不用次数来平衡。对分数勤奋,必然会涌现“严师出高徒”,可是现在的许多“严师”是对分数要求严,而不是着重于能力的培养,确实出现了许多“分数”高徒,却是能力的 侏儒。分数背后对智力的迷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渴望学生早点跨入成年行列,希望通过知识的大量灌输使学生能在一夜间成长,结果却更为缓慢,知识不能使学生成为成人,相反更为缓慢,因为量变永远也代替不了质变,正如植物由于营养过度,徒长的背后却是发育迟缓,甚至颗粒无收。
  对标准化勤奋,对质疑懈怠。“教多思少、学多悟少”是学校教育中师生的通病。为什么会产生教多思少?因为有标准答案,按照答案来教学,思考还有多少用武之地呢?就算是要思,也是对解题过程和方法的思考,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也就是说教学是以教学者的角度来进行的,而不是站在学习的角度来发生的。教师对教材的学习是勤奋的,可是这种勤奋的目的只是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标准答案。教师最为尴尬的时候,就是学生提问时,在头脑中找不到标准答案,很少有教师有勇气说不知道的,所以教师对标准答案的追求是有点“疯狂”的,如果哪一节课,找不到标准答案,就会方寸大乱。当然更多的是因为教学观念所致,标准的总是对的,教学观念落后是对教育最大的伤害。正如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指出:“在我们这边,有些教师不喜欢学生质疑问难,并不完全是因为学生的问题有可能让他‘挂黑板’,而是陈旧的教学观念使然,他们认为寂静的课堂是学生‘守纪律“专注’的表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善于解题的老师,就是能轻松得出标准答案的老师。对标准答案的勤奋已经给教育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一切都是为了标准,结果造就了标准化的一代人,质疑能力严重缺乏,仅有的一点质疑精神也是围绕着标准答案而展开的,或许说只是跟学生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而产生的异议。对质疑的懈怠,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雪上加霜。
  伪饰的勤奋,实在的懈怠,或有意或无意,但都伤害到了教育,伤害到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作为教师要有勇气,不但要让学生别趴在自己的脚下,大胆地走出去,自己也要大胆地走出去。现在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学生能不能走出去,而是教师自己能不能走得出教育的怪圈。虽然路途充满艰辛,甚至可能会失败,但没有尝试的精神,大家还将沉溺于懈怠中,自以为是。别再拿着理想的口号,高举分数的旗帜,举起要求的枪炮,把学生囚禁在标准化中监狱中,而自以为获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
其他文献
集成创新包括技术、战略、知识、组织的集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从一体化集成创新、跨国公司的技术集成创新、技术引进集成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国外集成创新的模式;在讨论分
文明礼仪教育常抓不懈古人云:"一代之丕兴,必有一代之礼乐","礼及身而行修,礼及国而政明"。如新加坡素有"富而有礼"之称誉,我国则是赞称"礼仪之帮"的文明古国,然则身居文明古国的现在人,缺少
<正>极谱法测定碲已有不少报道,用悬汞电极计时阴极电位溶出法测定碲未见报道。作者用此方法测定了硫酸厂烟尘、污泥和矿渣中碲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5~200ng/ml,检测下限为1ng
但凡人,都免不了有虚荣心。满足虚荣心的渠道有许多,得到他人赞美或是赢得别人羡慕是其中之一。怎样获得这样的荣耀呢?晾晒自己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一逮着机会就晒个没完呢?为这,虽然还有不少人写过一些文章对晾晒者进行讽刺和品评,可那又何妨呢?你写你的,我晒我的,只要心理得到满足就无比快活,爱咋咋地!  时下,人最怕啥?最怕别人说自己没本事。本事这东西概念可挺大,随意晒起来也特方便
一个本不该为问题的问题史玉兰读了一篇中医“藏象”教学之文章,颇为我受益又叫我质疑。文章提到“心藏神”,心主神”,心神领会,拟疑今人何不把“心理学”称作“脑理学”呢?这本不
硅酸盐中铌、锆等难挥发元素发射光谱测定方法的改进周峰波(贵州凯里市101地质大队,凯里,556000)测定硅酸盐样品中Nb,Zr等难挥发元素的发射光谱法报道较多,大多采用较深孔穴电极(3~6mm)。装样量多,摄谱时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体系是以行为目标来表述和体现的,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教学计划和新教学大纲,本文对行为目标的概念、作用、分类、常用动词、优点或及使用时的注意
<正>4-(8-羟基-5-喹啉偶氮)-1-萘磺酸(HQANS)可以用作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但作为光度法中的显色剂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锌与HQANS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论述了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了讨论。
教育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也是一种宽容,不懂得宽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学会去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等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教师虽不是神,但只要心怀一颗爱生之心,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学生都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