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儿童精神障碍是一类在儿童和少年期发病的异常行为和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之一.综述了几种常见儿童精神障碍的主要遗传学研究类型、相关的主要结果,总结了遗传位点鉴定后的功能研究方法及结果,提出了目前儿童精神障碍遗传学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感认知障碍综合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单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精神障碍是一类在儿童和少年期发病的异常行为和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之一.综述了几种常见儿童精神障碍的主要遗传学研究类型、相关的主要结果,总结了遗传位点鉴定后的功能研究方法及结果,提出了目前儿童精神障碍遗传学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童年期是个体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发生在这一阶段的应激性事件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近期和远期影响.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关闭学校、鼓励社交隔离等,给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带来冲击,增加了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介绍了新冠疫情下儿童(包括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探讨了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如何促进疫情后儿童的心理复原提出了建议.
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程度实现合作共享,是科技发展的本质需求.概括了全球科技治理背景下国际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要求,分析了影响国际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推动国际协同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并通过揭示国际协同创新的本质,提出了畅通内外循环、促进科技要素均衡配置、强化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四位一体的全球科技治理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性事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儿童青少年作为此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弱势群体,身心受到剧烈冲击.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及个人层面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应激源;总结了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类型,包括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归纳了普通儿童、疫情严重地区儿童和家人患病或抗疫人员子女、隔离儿童、其他患病儿童及感染儿童这5类不同风险的儿童青少年面对疫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建议.
按照归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综述了近些年有关人类影响引起全球变暖证据的科学研究成果.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采用指纹法检测和归因证实,发现人类影响几乎肯定是引起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全球变暖的主因.地球系统5个圈层(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物)与全球变暖有关的证据,如热浪增加、寒潮减弱、低层大气变暖、陆地和海洋变暖、受海水热膨胀和冰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和永冻土融化加速、海洋酸度增加、植物生长季延长等,都与人类影响有密切联系.
在脑损伤、感染等应激条件的诱导下,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会迅速活化并促进神经炎症的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同样存在广泛的慢性神经炎症,神经炎症逐可能直接参与诱导了疾病的发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炎症的活化机制,以及炎症如何诱导疾病发生和加重疾病进程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找封那些靶向小胶质细胞活化关键位点,并具有良好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药物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