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1年,Thomas Moran(1837—1926)曾参与了由美国内政部发起的探源密苏里河与黄石河的海登地质调查任务。他的画作《黄石公园大峡谷》(1872)就是根据这次探险中的素描创作的,画中人迹罕至的黄石河沿着大峡谷蜿蜒流淌,原始而质朴,是典型的自然田园风光。这次考察结束一年后黄石公园建立起来,原先居住在该区域的鸦部族、肖松尼部族和内兹佩尔赛部族等印第安部落被赶出,集中安置在固定居留地。
《黄石公园瀑布》描绘的是同一区域的风景,是Moran1893年重游该地后创作的。曾在2019年年初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自然国度:美国艺术与环境”中展出过。今年该展览还将在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和阿肯色州的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进行巡展。Moran的作品就挂在展览入口处介绍展板的旁边,与对面墙上溯源古老的德拉瓦族故土的纪念性文字相呼应,可见这幅作品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这也体现了本次展览所意图展示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中将土地看作使生活富足的手段,以及人类与土地彼此平等并相互依存的理念。此展可以说是生态批评主义视角下的美国艺术生态意识形成的编年史。
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Edward Abbey的《寂寞的沙漠》和Marjory Stoneman Douglas的《大沼泽地:草之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态批评主义的发展,成为解读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途径。早期的先驱者探析了自然与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之后随着Greg Gerrard《生态批评主义》(2004)的出版,新兴的生态批评主义观点质疑了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以及应对环境危机的方法。这次巡展就是结合生态批评主义的发展,探索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家如何从环境视角表现殖民化和帝国主义给自然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美国的进步》(John Gast ,1872)
《劳伦斯之树》(Georgia O’Keeffe, 1929)
《黄石公园瀑布》描绘的是同一区域的风景,是Moran1893年重游该地后创作的。曾在2019年年初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自然国度:美国艺术与环境”中展出过。今年该展览还将在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和阿肯色州的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进行巡展。Moran的作品就挂在展览入口处介绍展板的旁边,与对面墙上溯源古老的德拉瓦族故土的纪念性文字相呼应,可见这幅作品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这也体现了本次展览所意图展示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中将土地看作使生活富足的手段,以及人类与土地彼此平等并相互依存的理念。此展可以说是生态批评主义视角下的美国艺术生态意识形成的编年史。
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Edward Abbey的《寂寞的沙漠》和Marjory Stoneman Douglas的《大沼泽地:草之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态批评主义的发展,成为解读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途径。早期的先驱者探析了自然与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之后随着Greg Gerrard《生态批评主义》(2004)的出版,新兴的生态批评主义观点质疑了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以及应对环境危机的方法。这次巡展就是结合生态批评主义的发展,探索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家如何从环境视角表现殖民化和帝国主义给自然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