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大王的独门生意

来源 :大众商务·小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yj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蒿本是“贵族”菜品,可是由于种植量的增加,却遭遇了“烂市”的尴尬。对种植户来说,丰收反而成了负担。然而,一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却从中找到发家致富的门道,并成为当地的“芦蒿大王”。他的生意眼光和运作技巧值得我们细细品茗。
  
  抢先唤醒芦蒿生意
  
  其实在张志平把芦蒿生意做大之前,南京八卦洲的芦蒿早已名声在外,不过当时芦蒿还没有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那时的芦蒿多为野生,属于特色野味,买一斤要花三四十元高价,也就令普通人望而却步,即使在高档宾馆里也往往拿它当配菜供应。
  到了1998年,芦蒿的人工种植开始增多,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价格一下跌到一两元一斤。张志平有一次受朋友之邀去八卦洲镇做客时,看到了遍地生长的芦蒿,令他不解的是这种丰收并没能给当地种植户带来欣喜,更多的却是为销路发愁,常常不得不赔钱处理掉。得知这种情况,张志平敏感地感觉到了机会。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某宾馆采购部的电话,得知对方还没有引进芦蒿时,他打算尝试做做芦蒿生意。
  回去后,张志平开始琢磨:曾经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芦蒿肯定有其独特的地方,现在是不是人们认识还不够呢?能不能换个什么花样呢?抱着这些疑问,他找到了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对芦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芦蒿的茎、根、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和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这不就是特色吗?”张志平眼前一亮。
  “现在芦蒿的价格已经跌倒了谷底,只要出个好一点的价钱,种植户肯定乐意把最好的货挑着给我。”于是,张志平便开始以不菲的价格从八卦洲收购新鲜的芦蒿。当时城市人都流行吃净菜,所以在运回市里后,他也把芦蒿加工成了净包装,之后再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顺利地打入了各大宾馆、酒店。不久,南京又掀起了芦蒿热,香干炒芦蒿、臭干炒芦蒿等等成了家喻户晓的时令菜,而且花样百出。芦蒿的需求量随之大增,张志平借此赚了七八十万。
  
  变出新品内外飘香
  
  好生意就会招来扎堆的人群,这是市场的规律。好景不长,大量芦蒿开始涌入南京市场。2002年春节前夕,芦蒿的价格已经由过去的一两元一斤降到一毛钱一斤。张志平的生意开始出现了亏损,而且卖得越多,人工费、运输费就亏得越多。当亏损额达到50万时,张志平陷入了困境,面对自己开创的好市场屡屡被瓦解,疲惫的他这次真的失去了信心。
  一次,张志平心事重重地走着,一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个跟头,爬起来一看是一根风干的芦蒿。就是这个跟头又把他摔醒了,他想起了自己以前做的干货。“鲜芦蒿不好卖,那加工成干货是不是可以好卖呢?”他又跑到南京农大,经过实验,证明这种设想是可行的。从实验效果来看,风干后的芦蒿,煮着吃、炒着吃、煲汤喝更有风味,更有咬劲。之后又经过加入特殊工艺和配方的摸索,张志平成功地将不值钱的鲜芦蒿变成了可以常年供应的精制芦蒿干。
  首批芦蒿干投入市场后一炮打响。这时,幸运女神再次垂青于张志平。南京某宾馆的一位华裔美国商人,在品尝了芦蒿干以后,特地找到张志平,希望可以代理他的芦蒿干进入美国的超市,他欣然同意。同时,这也提醒了张志平,他的产品在海外也有市场。于是他通过朋友联系了几位韩国、日本等国外客户。张志平将芦蒿干给这些朋友品尝,品尝后他们都十分看好芦蒿干,并且愿意代理他的产品进军海外,随后张志平便增加设备,加了大生产马力。当年张志平的芦蒿干成功地走向了海外,一年之间足足赚了100万。
  
  精耕细作扩充财富
  
  2002年春节后,做大的张志平成立了“农老大”公司。紧接着张志平又开始为产品的多元化思前想后。“芦蒿干只能用茎,芦蒿的头、叶、根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扔掉太可惜,能不能废物利用呢?”一次在喝茶的时候,张志平想起了以前南京农大的老师告诉他芦蒿泡着喝也很好。于是,张志平带着一大包芦蒿头去郊区的一家茶场,请制茶师傅帮忙试着加工芦蒿茶。芦蒿茶制出来后,一品尝,在口味上有些发苦,不尽人意。张志平打听到江苏金湖有一位生产蒿茶的高人,他当即赶去金湖拜访这位高人。
  费尽周折张志平找到了这位中国蒿茶的权威,可对方放出话来:“要买专利可以,但得拿出一百万!”张志平认准了的事情是不会放弃的,他撇开蒿茶的专利使用和商业价值不谈,而是和对方谈起了自己对芦蒿的认知。张志平丰富的芦蒿知识,让这位权威为之惊叹,发觉这个年轻人确实是把芦蒿当成事业来做的。于是当即表态:双方合作开发、销售芦蒿茶等产品。张志平提出请对方“技术入股,年终分红”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经过为期数周的精心研制,苏淮“农老大”牌芦蒿茶面世了。芦蒿茶经多种工艺秘制而成,口味正宗地道,久泡味不淡。为增加美感,每棵芦蒿茶顶部还穿上了一粒鲜红的枸杞子。全国首创的芦蒿茶上市后,近万斤的茶被订购一空,张志平又有近百万入账。
  张志平除芦蒿干、芦蒿茶外,又相继开发出适合大众消费的芦蒿果、芦蒿饮料、芦蒿酒等系列产品。张志平每开发一种芦蒿新产品,就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如今他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芦蒿大王”了。
  
  编辑:陈仓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综合部主任王春玲在近日举行的“2007中国(上海)进出口果品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1—6月,我国的果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1.88亿美元。果品出口额为16.96
虚构材料,无理而妙。“55元”面额假币,凸显制假者胆大妄为到极点——有深度;“54元”面额假币,从偏远乡村一匣中取出——既揭露制假的广度,又昭示打假的力度。结尾缀一省略
如今,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美容院不计其数,他们争相推出各式各样的美容产品、美容技术,令广大消费者眼花缭乱。在业界竞争极为不规范的情况下,盘锦女孩刘宏玲另辟蹊径,开发出了一种好吃的面膜,使得她的美容院生机乍现。    潜心研究美容产品,好吃的面膜新鲜出炉    刘宏玲,盘锦市大洼县人。1990年初中毕业后,她到城里学习美容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手法也越来越熟练。  毕业后,她在一家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婚纱摄影器材展览会和2007上海影楼用品春季交易会这两大以婚纱摄影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展览分别在1月10日至13日和1月8日至11日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
长沙市的李弘本来是一家冷风机设备厂的销售人员。虽然收入可观,但经常出远门,对家人照顾得不够。2005年他辞职,决定做一份能够照顾家人又属于自己的事业。李弘居住的小区附
在美国新一届政府即将上台之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否有取消之虞    镜头中,保尔森笑得非常欢畅。  这一幕发生在12月5日的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国家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特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各自率领规模庞大的内阁成员一起合影,以纪念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谢幕。  相对于前四次对话,第一次和第二次更多原则性的共识,第三次的31项共识,第四次的5大成果,此番的第五次对话达成了40项
据专家预计,2008年中国的女性饰 品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有明显饰品消费需求的女性从 8岁-55岁,中国约有5亿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每年的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元,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的饰品消费市场。  水晶坊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宝玉石生产、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珠宝饰品企业。产品选用30多个国家180多种优质宝玉石为原材料,经20多道工序精琢而成。“水晶坊”系列现有款式500
怎么搭配才能看起来更靓丽,新学期要以什么形象示人?来吧,看看这些清爽简约、绝对经典的夏装搭配示范,一定会扩充你的灵感,让你的可爱与甜美无限延伸。 How to match looks
近年来,德国有一对名叫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特奥·阿尔布莱希特的兄弟,在欧洲富豪排行榜上连续"中 In recent years, Germany has a pair of brothers named Carl Albrecht
大学毕业后充满希望然而多次的求职碰壁让他几近绝望在无奈和自责中又返回了家乡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锦贴工艺品”是他命运发生了改变学历不能等于辉煌我的前途很迷茫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