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临床药学研究

来源 :北方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包含抗菌药物在内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按照本研究设置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的罹患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对象根据在治疗中有无合并使用抗菌药物,分为未合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合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收集整理两组间研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将纳入研究指标统计分析后,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指标的统计上观察组显著升高,而在HP感染发生率指标统计上则是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接诊的满足保守治疗条件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时,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在疾病的有效控制及治疗以及降低HP的感染发生率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但也要在临床的应用中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应用准则,重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40例(282周期)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黄体酮支持,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比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以及研究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的子宫动脉血流状况.结果:实验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出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当D-聚体(D-D)0.05),D-D≥0.55mg/L时,实验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出对照组(P<0.0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结肠炎患者16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4例(美沙拉嗪医治),乙组84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进行IL-10(白介素10)、IL-17(白介素17)、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甲组治疗情况为:治愈43例,有效3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88.10%;乙组治疗情况为:治愈54例;有效27例;无效患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9
目的:研究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改善微循环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氢溴酸樟柳碱与丁苯酞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CI患者应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31例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等量原则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监测生命体征、对症、抗感染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mL+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bid),疗程为2w.比较2组的疗效及血清hs-CRP与PCT水平.结果:治疗2w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74%和87.10%,观察组明显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7例颅内感染患者,将其分为万古霉素组15例、利奈唑胺组12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指标的变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颅内感染治愈率分别为50%和20%,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81.6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13%;2组治疗前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相关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可
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与金刚烷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常规组、研究组,各39例.其中常规组单纯口服多巴丝肼片,研究组口服多巴丝肼片的同时加服金刚烷胺.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UPD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刚烷胺,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厚朴三物汤治疗气机壅滞型不完全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气机壅滞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120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的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厚朴三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机壅滞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采用厚朴三物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加快患
目的:探究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设为观察组)及华法林治疗(设为对照组)的≥60岁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各30例,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小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OVCF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PVP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再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及BM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差异设置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研究组给予3%高渗盐水,治疗期间持续检测患者颅压并对比治疗后30、60、180、360min颅压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后180、360min、24h血液POP、Na+、BUN水平.结果:治疗后30、60、180min研究组I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VP、MAP、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P、N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