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荔浦市的重要湿地公园,不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水质量和本土鱼资源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湿地公园仍存在着河流污染、管理理念与当地发展相冲突等问题;本文以“保护、恢复、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从而能够更好的对保护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提出利用对策。
  关键词 河流型湿地;保护与利用;县域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98
  1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位置及资源情况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湿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的荔城、修仁、青山、龙怀4个乡镇域内,以荔江干流为主体,东西长24.7 km,南北宽11.9 km,总面积699.99 hm2,湿地面积391.28 hm2。荔江湿地属于独特的河流-喀斯特溶洞-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2018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已知维管植物577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5种;已知脊椎动物266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1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物种2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35种。此外,该湿地公园还是修仁?、异华鲮和长体异华鲮的模式标本产地。公园区域内天然降水较丰富,水质良好,河流周边水稻田丰富,荔浦芋、荔浦马蹄、莲藕、茭白、沙糖橘等特色湿地农产品众多,公园范围内存在荔江湾景区和丰鱼岩景区2处岩溶湿地景点。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个功能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荔江水环境质量、荔江河流湿地自然形态以及荔江本土鱼类资源。
  2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12月获批进行试点建设,2019年通过验收,正式获得国家湿地公园授牌。在2015—2019年建设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当地通过各类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鸟类和鱼类栖息地,促进荔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完成了7 km生态驳岸修复,疏浚河道堆积物4.5万立方米,种植水生及陆生等植被2.1万株,常态化保持每年2~3次的有害生物防治,清退沿江临时农耕地,减少人工干预,自然恢复河道河滩5 hm2,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当地建设荔江生态科普馆3 600多平方米,自行车道约5 km,科普宣教长廊约100 m,自行车驿站及休憩亭2个,观鸟塔2个,标志广场约6 000 m2,保护站2个,生态厕所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荔浦城区与荔江湾景区约10 km重要节点有机串联了起来。
  3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和发展面临的
  困难
  虽然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建成了集湿地保育与修复、生态涵养、文化科普、生态旅游、湿地农业以及摄影写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但是公园目前仍然面临问题。
  3.1 河流型湿地沿河两岸面源污染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荔浦荔江湿地属典型的流经农村和农区的河流型湿地,广大农村居民农业种植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还未完全覆盖,沿河村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会直接影响到河流湿地水质、水生动物栖息环境、河流湿地自然景观以及荔浦荔江湿地生态质量、景观质量,甚至会影响下游桂江、西江乃至珠江水系水生态安全。
  3.2 公园保护管理理念与当地发展建设存在冲突
  湿地公园除合理利用区可以开展不影响湿地保护的生态旅游活动外,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都划入到了生态红线管理范围内,不能开展除保护恢复外的其他活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内原来存在的荔江湾景区与丰鱼岩景区经营方向、未来建设中的经营理念与湿地公园管理要求相左,与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保护为主的建设宗旨不符,例如在保育区内开发水上漂流项目、在合理利用区开发岩溶湿地洞穴内坐船项目对洞穴中的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3 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效巩固存在问题
  虽然湿地公园的建设初衷是全面保护当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投入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护绿水青山来实现“金山银山”的目标。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或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仍需继续探索[1]。
  4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对策
  鉴于荔浦市政府把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荔浦市重点打造和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在目前的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须以“保护、恢复、发展”为主题持续建设。
  4.1 保护与利用开发原则
  4.1.1 正确把握湿地公园方向定位
  湿地公园是湿地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方向定位,突出荔江湿地的水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特有鱼类及其他生物资源保护,不盲目追求旅游开发,不能违背湿地保护的原则[2]。
  4.1.2 避免园林色彩过重现象
  湿地公园内植被恢复能够改变生物群落结构,是促进湿地公园恢复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湿地植被恢复,同时也能促使部分陆地区域陆生植被恢复[3]。在进行资源保护时,要注意避免许多湿地公园在植被恢复时常犯的通病,不能片面地进行植树造林或园林绿化,要注意调查分析本地原生湿地植被或陆地植被不同群系的物种构成,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本土适生物种,而非大量引进外来植物,避免湿地植被园林化[4]。
  4.1.3 注意规划衔接,避免建设冲突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属于生态建设项目,其总体规划应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荔浦市未来凡涉及荔江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规划,均應考虑与荔江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衔接。特别是荔江湾和丰鱼岩景区建设规划、荔浦荔江沿岸农业生产发展规划、荔江两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荔浦县道路桥梁建设规划、荔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在编制实施过程中,均应考虑或兼顾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限制。   4.2 保护开发对策
  1)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按照功能分区突出保护重点。持续开展河流水环境和陆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在进行植被恢复时,注意选择本地乡土植物来突出荔江的景观特质;监测湿地公园内湿地各要素动态情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普宣教活动影响,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2)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湿地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机制。一方面,建议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和各部门项目资金,结合荔江沿岸现有农业布局,充分发挥沙糖橘、荔浦芋、荔浦马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优势,强化区域内主导产业,打造以自然山水、特色农业体验为特色的湿地生态观光带。另一方面,发挥区内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生态休闲旅游骑行步道,选取若干村屯建设荔浦芋种植体验园、柑橘采摘园、花卉观光园等乡村特色示范园;开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农耕体验、骑行等户外活动,并举办以湿地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各类节会赛事等乡村休闲体验项目;建设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鼓励景区推出康养旅游产品等,通过挖掘湿地文化、农业文化,湿地公园游客提供外围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融合,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拉动乡村生态旅游消费。同时,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涉农龙头企业、电商企业,推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家庭农场主专题培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等基层集体组织,真正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
  3)不断拓展和深化科普宣教,梳理推出研学旅行路线和产品。聘用专业团队,打造有湿地特色的研学路线,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组织的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对荔浦市研學旅行资源的梳理情况和推荐清单,避免同质化的研学产品。
  4)做好全市规划,让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充分结合。以融合发展为先导,重点打造涉及多个乡镇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现有的荔江生态保护体系、衣架小镇工业体系、电商服务中心物流体系、万亩沙糖橘核心区特色产业体系、荔江湾旅游产业体系五大体系,构建起“田园+”体系,实现“春有花可赏、夏有苗可展、秋有芋可采、冬有橘可摘”的四季花果园田园综合体目标,增强周边居民的获得感。
  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内生动力。推介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湿地保护、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创建的良好氛围;探索搭建智慧农旅平台,采用“互联网+农业+旅游”模式[5]。
  5 结语
  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分析湿地公园的资源特征、功能定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重点,定期做好适合不同时期的科学规划,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多途径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多种效益,保证湿地保护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广仁.湿地保护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55.
  [2] 马广仁.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6-7.
  [3] 杨昌贤.最新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与湿地保护项目计划制定及典型案例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10.
  [4] 何平(译).生态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3-24.
  [5] 郑昭佩,韩美,孙维君,等.河流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5):39-4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農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新时期背景下,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立足于这些问题,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以此提升这一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厌氧消化技术具有运行简单、管理费用低等优势,深受国内外环境保护人员的青睐.基于此,对厌氧消化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厌氧消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化农业逐渐兴起,农业服务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视阈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现代农业和服务产业融合度,同时提出了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保证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的迅速崛起使得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大国往工业化高度集中的国家转型。在这种形势下,更是要提升农业种植技术,提升农田的产量,通过利用当前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来实现农业产量的增长,才能满足我国的农业产品需求量。基于此,概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分析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当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
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为农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主要的应用技术及应用现
作为城市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大了生态湿地公园设计范围.但在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设计
目前,我国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形势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就
摘 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基于此,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102 
摘 要 农业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强化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以此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最终为农业水利工程带来更多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水利;节水措施;工程灌溉  中图分类号:
1 蔬菜产地价略跌,批发价明显下跌,零售价平稳rn1.1 蔬菜产地价环比过半数跌,总体略跌rn第5周(2021-02-01—2021-02-07)重庆市22个主要地产蔬菜监测品种均价4.97元(千克价,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