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2014年霍乱弧菌耐药监测分析

来源 :中国公共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9-2014年霍乱弧菌耐药情况,为霍乱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扩散法,对在广东省2009-2014年收集的253株霍乱弧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广东省2009-2014年共收集分离霍乱弧菌O1群189株(小川型72株,稻叶型117株),O139群26株,非O1/O139群38株;药敏结果显示,253株霍乱弧菌对头孢噻肟(CTX)和头孢曲松(CRO)均100%敏感,对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K)的敏感率分别为98.8%、98.4%、98.0%;O1群小川型、O1群稻叶型、O139群、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比较,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对萘啶酸(NAL)、四环素(TCY)、多西环素(DOX)、复方新诺明(SXT)、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AMX)、氯霉素(CHL)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重耐药分析结果显示,37.5%的菌株同时对≥3种抗生素耐受,其中有12株O1群稻叶型菌株同时对≥6种抗生素耐受,有3株O1群小川型和1株非O1/O139群菌株同时对6种抗生素耐受,有2株O139群菌株同时对4种抗生素耐受.结论 CTX、CRO、NOR、CIP、AMK对霍乱弧菌的敏感率较高;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比例增高且部分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应加强此类菌株的耐药监测.
其他文献
[病例1]患者男,71岁.因“大便带血,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入院.患者诉每日排便2次,质稀不成形,大便带血,血色暗红,血量不多,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纳眠可,小便正常,近来无明显体质量
期刊
为比较一期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一期根治术或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的162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其中行一期根治术治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行一期根治术治疗的183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结果显示,183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7~28d,平均11d.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或形
为探讨切开半封闭缝合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采用此法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64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64例患者全部一期治愈,创面愈合时间7~12d,平均9.0d.术后无创口剧烈疼痛
2004~2011年,我科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8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rn临床资料:8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18~55岁,平均45.0岁;病程1个月
期刊
为探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纵行缝叠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84例OOC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84例患者中,治愈7
为探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对96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即经肛门对直肠黏膜进行柱状排列结扎,并于直肠黏膜基底部注射10%葡萄糖
为探讨自拟方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将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将患者进行分型(热秘
患者男,27岁.因“肛门部肿胀伴疼痛10d”入院.10d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患者肛门部出现肿胀、轻度疼痛,伴有不同程度排便不畅.在外院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
期刊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具体承担着7法、28个条例和400多个部门规章的监督执法任务.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着如此庞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