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画面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为什么还要配上解说词呢?这是因为一切的电视画面都具有二重性,其表义都带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电视画面既启发人们的思维,也可能限制人的思维;它既可以唤起人们的想像和联想,又可能让人们的思维局限于画面,这样,就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这就是解说词。
  电视解说词创作是一种特殊写作形式,但在语言文字的要求方面与其他的写作也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一是准确,即要抓住要害,明白无误;二是凝练,要高度浓缩,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信息;三是生动,应该有点儿文采。
  解说词写作需要包含一定的文学要素,具备文学写作能力是写好解说词的重要条件。比如用排比概括,以喻体线索展开陈述,以“形散神不散”的诗化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信息,并富有神韵。
  但是,解说词是说明性文字,一般不需文学性的描写,不要太多的形容词,因为在画面呈现的形象面前,任何生动细致的描绘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可以叙述新闻事实、陈述背景材料,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情感、表述主题思想,但是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说明”的需要。这样解说词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比如用主观叙述和访谈作为解说词的主要形式,不仅呈现眼前所听所见,又表述了所思所感,亲切朴实的口语解说如潺潺流水,静静地流进观众的心田。主观叙述是画外的客观性旁白,或是画外内心独白,也可以“走进画面”作现场的解说,或设置主持人讲述,也可以是画外音对话,但总体上是平实、朴实的叙述,解说词这样的叙述格调,可以增强新闻主体的真实性。
  必须指出,解说词虽然是一种“说明”,但决不是对画面表象的说明,解说词一般无须重复画面的内容,它应该配合画面并深化画面的内容,升华画面的主题。比如运用常见的说明性叙述形式,就可以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即拍摄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背景资料的客观陈述,这就不是对画面简单重复的“说明”,而是力求丰富画面的内涵,触发画面的意境,以增强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所谓解说词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引导,它启发观众的想像与联想。解说词是“说明性”的文字,本身没有形象性,它的形象感是观众在解说词的“引导”下进行再想像的结果。比如运用语言创设观众想像的空间,用虚拟性内心独白巧妙地调动观众想像,使他们“看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我们常说,画面要有意境之美,但是这个“意境之美”全靠画面表达是不充分的,这时,富有诱导性的解说词就可以使观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一个专题片的长度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全面、细致地反映人物事件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剪接好的未完成的画面也是跳跃的、不连贯的,画面信息也往往是含混的,因此解说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协调画面信息,体现整体思路。这实际上是“时空的再造”,让人们看到画面的逻辑关系和清晰的基本思路。
  比如《来自国企的声音》这个专题片,很有创意,它的解说、音乐和音响完全是振聋发聩的“声音”的组合,其中有具有震撼力的钢琴乐曲的鸣奏,有珠江钢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童志成等人铿锵有力的同期声讲述,这些“声音”与画面既相互照应,又水乳交融,通过“时空的再造”,画面语言和解说词不是单独完成信息的传递,而是双轨并行,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碰撞,但是它们都沿着一条共同的线索流畅地发展,这样,专题片主题的升华就很自然,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由此,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就很清楚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有如底片的显影,画面是底片,解说词就是显影剂,它可以将画面的内涵意蕴显示得淋漓尽致。电视是“一次过”的艺术,画面不断地呈现却又转瞬即逝,解说词的作用就是将关键性的信息加以放大,将隐蔽的信息加以突出,对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动情点加以点化。所谓“点化”就是言简意赅地升华画面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观众对于司空见惯的表象事物,一般是止于表象而不作深入的思考的,这时,就需要借助解说词的“点化”对画面加以概括、提炼,使观众从“熟知”变为“真知”。
  在电视专题片中,画面与解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一是“声画同一”,二是“声画对位”。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专业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若即若离”。所谓“若即”就是解说与画面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所谓“若离”是指解说并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有点“离”,但是“离”必须保持画面与解说词内在的相关性。我们发现,许多解说词对声音与画面关系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正是这些解说词使电视画面的表义功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由于解说将同期声、画外音和主持人出镜讲述十分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样体现主题的解说就更丰富且具有感染力。这样,电视解说词就不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了,但是它必须讲究协调性。孤立地看,解说词可能是片段的、零碎的、不完整的、不平衡的,如果用文学语言文本的要求去衡量它,可能是不合格的。但是当它融入电视画面之中,就显示出它的价值了。这些片段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解说词,具有很强的编辑功能,它可以补充画面的不足,完善形象的报道,也可以连接画面,发挥过渡转场的作用。画面编辑将解说词穿针引线地贯穿其中,顺畅的连接使可能出现跳跃的画面段落浑然一体,使转场的叙述更为自如和流畅。只有当画面、解说词、音乐音响构成“金三角”的关系,既相互协调、又各展所长,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的创作是在画面编辑完成以后开始的,因此,解说词的写作一定要根据画面去考虑、去配合,尽量做到严丝合缝,一点儿也不脱节。这样就要注意画面的长度、画面的节奏,还应该注意与音乐的配合。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解说词与画面的“依存关系”。最忌讳的是,写解说词的人不去研究画面,埋头写出一篇文章,然后一个劲儿地将大段的文字往专题片里面“填”,最后是声画分离,解说词与画面“两张皮”,解说词充斥画面,密不透风,不给观众留下一点思考、回味的余地。严格地说,那样的大块文章不能算是解说词,只是文章而已。我们不必一味追求解说词自身文字形式的完美,须知,解说词只是整个电视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不能孤立存在,更不是独立成篇。
  总之,电视解说词写作是专题片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它没有固定的语体,但必须接受“语域”的制约。所谓“语域”,是英国语言学家哈利迪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把“语体”理解为由于使用语言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包括话语的应用范围、话语的适应方式和话语的总体风格三个方面。优秀的解说词应该在这三方面有所注意、有所创意。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第一要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一、思想观念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在深刻变革,这一切决定了
期刊
重庆井喷事故中失去234条人命、北京密云灯展踩死37人、吉林商厦火灾53死71伤、浙江海宁土庙火灾39死4伤,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似乎已经让人们对死亡数字变得越来越麻木,除了对不断争创新高的死亡人数感叹之外,不会有太多的感喟。翻开我们身边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事故新闻的报道(尤其是在党报机关报上的事故报道)基本上是有个模式套用的:首先是亮出事故的基本要素,如发生的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故,以及经过调查
期刊
3月24日,本报驻新乡记者站站长聂广鹏采写了“快来救救这个汉代古墓群”的报道,对当地在一项环保工程施工中毁坏汉代古墓群的事件作了披露和批评。我们夜班值班人员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近些年来有所减弱,未能充分发挥党报的战斗力,这既不利于提高党报的可读性,亦对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尽到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力主突出编发这篇报道,以制止“毁宝”事件的继续发展。
期刊
在河南省内乡县,提起县人大主任王瑞亭,人们都亲切地称之  为“宣传主任”。王瑞亭上任四年来,他在抓县人大整体工作的同  时,特别重视新闻宣传工作。   2001年,内乡县新届人大常委会在新任主任王瑞亭的倡导  下作出决定,将人大制度宣传工作落实到人大常委会各委、科、室,  列入考核范围。并在全县16个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选聘丁20名  人大宣传工作通讯报道员。每年年终,县人大通过评选,对年度优
期刊
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引发了新闻媒体滚动式、密集型的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推出号外。在报道中,新闻图片以绝对优势构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其中有关宇航员杨利伟的图片更是占据显著位置。从报纸上的新闻图片可以看出,在奉行宣传英雄人物的主旨的同时,新闻图片的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闻图片的消费取向    当今是读图时代,推进视觉影响力的主要环境动因是消费社会。消费社会认同
期刊
写文章是件难事,改文章更是不易。在日常的新闻写作中,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文章修改,认为文章写得尽管不算太好也不算太糟,凑合着能发表就行了。实践证明,好的文章都是在反复修改与锤炼中诞生的。  2003年8月,我随安阳市供销社的同志前往林州市参加全市供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参观了林州市供销社在当地农村兴办的超市。当时,我感到这种新颖的购销方式别具一格,便在会议报道之余写出了一篇1200字的
期刊
穆老一生热爱农民。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农民最可怜,也最吃苦,最淳朴、厚道。什么时候占人口80%的农民富了,中国才真正富了。”1965年冬,他采访了宁陵县万庄林场的省林业劳模潘从正,写出了影响全国的《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潘从正种树坚决,外号“老坚决”。从此他就和“老坚决”及其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穆老曾4次到万庄看望“老坚决”,并热情接待老人到北京参观。他还给老人撰写碑文。一位部级干部、新闻界的
期刊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    全球领先的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拥有13亿人口、3.4亿个家庭和超过1000家电台的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  尼尔森媒介研究亚太区执行总监马克·尼尔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媒体市场的逐步开放,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广播公司抢滩潜力巨大的中国广播市场。调查表明,近半数15岁以上的北京人每周收听电台广播,平均每周收
期刊
究竟什么才算美,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了现代,有一种新说法,美包括外表美和心灵美。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曾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的确,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表的美都不可能是完备的、长久的。而心灵美的人,不管外表是否美丽,总是受人欢迎的。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尽管相貌丑陋,但他的善良心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都会喜欢他。在今天,大家都认为"心灵美
期刊
企业报如何定位,受制于企业如何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应当看到,企业走向市场后,企业报与企业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三种:一种是依然保持供养关系,企业报完全靠经费生存;第二种是保持半供养关系,即企业减少拨款,企业报需自我创收,补充经费的不足,这种关系带有过渡性质;第三种是完全断奶,企业报走向自我生存之路。一般来说,企业报只要还靠企业养活,其性质不会改变。如果企业报与企业断奶,靠报纸发行生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