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BRMS、PANSS评分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qz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躁狂量表(BRM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齐拉西酮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BRMS、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与观察组BRMS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2.00%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碳酸锂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改善患者躁狂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BRMS、PANSS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102-02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指既有暴躁发狂,又有抑郁发作,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病情易反复发作,社会破坏力较大。既往,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为治疗方案备受推崇,但临床效果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就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29.56±2.69)岁;病程0.3-9年,平均病程(2.51±0.87)年。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0.37±2.21)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2.69±0.6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双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躁狂量表评分(BRMS)≥22分。(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严重躯体疾病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④脑器质性疾病者;⑤内分泌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碳酸锂(江西海尔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0271)+齐拉西酮(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78)治疗,碳酸锂起始剂量为250mg/d,2次/d,根据患者病情、血液浓度,7日内用药剂量调整至750mg-1000mg,齐拉西酮餐时口服20mg/d,2次/d,每隔2d增加20mg,10d内增加剂量至100-160mg/d。基于此,观察组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250mg/次,2次/d,l周内调至750mg-1000mg。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
  1.4评价指标(1)躁狂症状采用躁狂量表(BRM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BRMS进行评分:0-5分:无明显躁狂症状;6-10分:有一定的躁狂症状;≥22分严重躁狂,采用PANSS评分量表对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效果进行评价,提示分数越高精神症状越严重。(2)记录2组食欲减退、恶心、便秘、震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对比。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BRMS、PANSS评分治疗后,较观察组,对照组BRM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食欲减退l例,震颤1例,总发生率8.00%,对照组食欲减退3例,恶心2例,便秘2例,震颤1例,总发生率32.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0,P=0.034)。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目前临床上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巴胺的亢进以及中樞神经系统的功能阻滞。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者综合性发作。小剂量药物为目前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经典方案,但其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一部分患者在短期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疗效,因此,心境稳定剂与抗精神病类药物联合使用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锂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作为情绪稳定剂临床上广泛用于躁狂者治疗。碳酸锂片为抗精神失常药,主要针对躁狂症,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亦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碳酸锂有明显抑制躁狂症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与合成,促进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取,使突触间隙中NA和DA浓度降低,进而达到抑制情绪作用。但过量服用碳酸锂,易致使患者出现中毒现象,此外,长期服用碳酸锂的患者可出现甲状腺肿、低钾血症等现象。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情绪稳定剂,具有抗惊厥、抗躁狂作用。其机理为,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解为丙戊酸和镁离子,升高全脑或脑神经末梢GABA,抑制GABA分解,又增加脑内或神经末梢GABA含量,而GABA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因此能够起到抗躁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较观察组,对照组BRMS评分更高,治疗前、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由此证实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联用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加强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有效率,有效改善躁狂症状,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丙戊酸镁缓释片能够使中枢GABA含量增加,镁离子对心脏、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导具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抑制惊厥的作用,同时碳酸锂可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功效,二者联用,加强彼此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双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碳酸锂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的方案,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印加果油的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法,24 h内3次给药,合计剂量54 g/kg)、Ames试验(分别为每皿5 000、1 000、200、40、8μg)、
对Co(Ⅱ)-DDTC、Cu(Ⅱ)-DDTC、Cd(Ⅱ)-DDTC、Pd(Ⅱ)-DDTC、N i(Ⅱ)-DDTC、Pb(Ⅱ)-DDTC、Fe(Ⅱ)-DDTC 7种螯合微粒体系的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解释了纳米微粒共振散射效应和体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切入点。必须在严格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的同时,立足和谐校园建设的崭新实践,突出理论武装的先导
高校化学实验室应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试剂库与材料库的管理、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安全,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要建立实验管理网络平台,满足教师和学生
[摘要]目的: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与关节腔周围阻滞在膝关节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膝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腔周围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且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0、
[摘要]目的:分析达克宁栓与氟康唑联用对患者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5)。参照组予以达克宁栓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氟康唑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总体改善率及治疗后的症状复发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外因瘙痒、白带异常及排尿困难症状消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134例老年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路感染发病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7.46%,留置尿管时间(15.36±18.27)天,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17.91%,留置尿管时间(13.94±8.27)天,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结构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