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豌豆磷肥肥效的一些因子

来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表明,豌豆同小麦、玉米等非豆科作物一样,其磷肥肥效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碳酸钙等无密切关系,而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密切的线性关系。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豌豆产量以及吸磷量呈密切的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约大干3.0毫克(每百克土的P_2O_3)时,对豌豆施磷已无增产效果。豌豆磷肥效果不受土壤供氮水平的限制,施用氮肥不仅不能提高磷肥的效果,反而有降低磷肥效果的趋势。豌豆生产潜力不如小麦,过多的磷肥只能增加体内的磷素含量,而不能持续提高其产量,因此,对豌豆施磷应比同样条件下的小麦为低。 Tests showed that pea, like wheat and corn and other non-leguminous crops, had no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calcium carbonate, but had a clos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was close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 production and P uptake.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is about 3.0 mg (P_2O_3 per 100 g soil), no effect on pea phosphorus application. The effect of pea phosphate fertilizer is not limited by the level of soil nitrogen supply.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not only can not increase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but tend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Peas production potential is not as good as wheat, too much phosphate can only increase the body’s phosphorus content, but can not continue to increase its production, therefore, peas phosphorus should be lower than the same conditions of wheat.
其他文献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亟待我国对外贸易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转型升级.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辨析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对外贸易转型
一些伦理学者认为,当自动驾驶汽车引起伤害、损失时,无法分清谁应为此承担道德责任,即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存在“责任空场”.亚里士多德责任伦理是研究道德责任问题的经典理论.
通过对乡村旅游系统与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比较分析,界定乡村旅游复杂适应系统.乡村旅游多元适应性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游客、当地村民、建设运营商及其非政府组织.基于复杂适
公共养老金保障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替代率指标进行衡量,在老龄化社会中,将公共养老金所提供的保障水平控制在适度状态对于维护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与制度可持续性尤显重要.结合理
1953年在上海郊区及福建尤溪县鸭墓乡两处,都发现了水稻“分枝”的现象。这种“分枝”水稻的情形和栽培环境,我们的观察与“科学通报”1954年4月号蔡以欣同志文章上所记载的
根据各温度级有效积温(>10℃)与生育期的相关系数可以把10℃至33℃之间的日平均温度的作用效应分成不等的五段,就五段温度对生育期影响的不同作用值进行模拟,并用以进行抽穗
目的通过检测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肝细胞癌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有浸润转移和40例无浸润转移
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异黄酮(DFMG)是本论文以金雀异黄素(Genistein, GEN)为先导物设计合成的新型衍生物。体外研究发现DFMG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作用是先导化合物金雀异黄素的100倍。目前,DFMG均是以GEN为起始原料经半合成制得,但GEN来源有限,成本高,并且合成过程中有同分异构体产生而导致分离困难、操作麻烦,总收率只有20%。因此,本课题对DFMG进行了化学全
首先研究了苎麻嫩枝扦插繁殖的机理。阐明了水分动态平衡;光合作用和有机营养;内源激素和外源激素之间的关系;温度效应;扦插介质的理化性质和探索了苎麻嫩枝不定根发生的组织
组萍速生快繁,固氮效率高。但如何正确测定红萍的固氮量?这是关系到评价红萍的利用价值问题。鉴于以往测定红萍固氮量存在问题,我们用~(15)N稀释法测定红萍固氮量时,采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