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陇川县咖啡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陇川县政府响应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的咖啡产业化开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陇川县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的咖啡产业发展。文章依据陇川县咖啡产业发展现状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咖啡产业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40-02
  陇川县年平均气温在19℃上下,热量充足,年较差小,年均日照2316小时,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陇川县作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中小粒咖啡生长最佳适宜区之一,日较差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95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温室,土地肥沃,此环境利于形成和积累小粒咖啡的蛋白質、淀粉、葡萄糖、咖啡碱等物质及生长。
  1 陇川县咖啡产业发展优势
  1.1 咖啡产业发展历史经验丰富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和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1998年陇川县咖啡产业化开发项目启动至今,经过18年的发展创业,随着全县咖啡投产面积的逐年增大,咖啡产业化开发已具备很好的基础和规模,成效显著,咖啡产业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兴优势产业的势头日益彰显。至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咖啡投产面积0.35万亩,咖啡果农收入达250万元,种植管理水平和产品精深加工系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市场营销网络日臻完善,工农业总产值达1250元以上,实现利税上212.5万元。
  1.2 各级政府重视及援助
  各级党委政府逐渐认识和了解咖啡产业实际经济及社会效益,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逐年加大了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并将陇川县咖啡生产列为了全省最重要的主产区,把咖啡产业作为我县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强调其下各级政府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乘势而上。2016年6月30日,在陇川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和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陪同下,省农业厅热作处马驰处长、丁强科长、德宏州农业局李鹏副局长等一行5人到陇川县景罕镇红光基地调研咖啡种植情况,马处长一行对陇川县咖啡部分有限公司、企业作了检查调研。从2010年起,种苗、肥料和农药补助、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等受政府资助,经州级验收合格后,龙头企业会收到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特色产业种苗补助,每亩补助100元。
  2 陇川縣咖啡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1 科技生产力、农户积极性不足
  陇川县咖啡种植生产历史较为悠久,新引进的一整套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与之矛盾摩擦不断,造成一系列问题。咖啡生产企业与广大农户产销机制未成熟,农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得到指导,农户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种植经验,管理水平依然有不到位的地方,许多农户固守已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产种植经验,这就使公司与农户之间紧密的、长效的、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有效建成,农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受城市化影响降低。咖啡生产商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严重影响建设生产示范基地进程,示范基地内种植程序和标准不明确,由企业免费提供的种苗和技术服务不到位,整个生产销售过程标准化、统一性不高,难以形成精品咖啡产品。
  2.2 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较缓慢
  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是咖啡企业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农户、政府三者在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影响广大农户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产业稳健发展的前提。陇川县部分咖啡生产质量较好,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商标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但是其公司产品市场从国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脚步滞缓,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阻,单一的咖啡干豆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的速溶粉等精深系列产品需求。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势力的同时,投融资环境难以满足经济投入的需要。
  3 对陇川县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咖啡综合标准
  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州农业局、州科技局、州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参与,与相关国际标准接轨,并建立、完善与国际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综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咖啡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作支撑,健全咖啡生产专业科技队伍,把陇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加强与本省农科院、省热作所等技术部门开展技术合作,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快建成健全的咖啡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咖啡良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提高技术服务,抓好种咖啡植户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指导服务,专门指派咖啡专业技术员驻扎在生产区各乡镇、村社。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确保农民增收
  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依托成立的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咖啡。根据产业规划,成立咖啡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与上级相应扶持形成合力。夯实企业发展的原料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企业与农户通过签定合同,规范基地种植和鲜果收购明细,包括向农户承诺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无偿补助、有偿扶持、贷款担保或贴息等互惠条例。实行鲜果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实际收购价依据本市的价格相应调整。
  3.3 建立咖啡精品名牌,完善税收产值分配办法,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
  因地制宜发展陇川县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小粒咖啡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咖啡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借鉴国际著名咖啡品牌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企业组建产品研发中心项目中与国内外的知名研发机构的协作交流,加快速溶咖啡生产线建设和咖啡精深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咖啡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列为县市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范畴,配合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龙头企业,全力抓好组织发动、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提高和调动各县市发展咖啡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走“后谷模式”下“合作社 ”发展之路
  “后谷模式”下的“合作社 ”是打通农村社会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在村民小组建设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从形式上看类似过去毛泽东时期的合作社,强化支农在农村的力量,通过党员和村社干对村民的管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村民小组的行政管理能力,内容上看是创新以“七大要素”为核心,即“以党建为引领,政府为主导,三农为载体,产业为支撑,金融为动力,市场为导向,共赢为目标”,以“五加一”工程为推手(每个合作社配置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一台刷卡机、一个小农超、一个办公室加一名技术人员),全面推动农村的社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杜华波;云南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热带农业;2007年05期
  [2] 陇川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R].2011.05.08.
其他文献
1引言为了准确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金属元素,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人们引入了共沉淀法等多种预富集手段,但这些方法多存在操作繁复,工作效率不高等缺点。1986年Satake等人首次利用固定有疏水性
印制电极在盐酸介质中,正电位条件下对AuCl4^-有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文中提出了质子化的二醋酸纤维素与AuCl4^-缔合的修饰机理,结合对Au^3+预富集后伏安测定的实验程序,分析讨论了其吸附热力学平均与
1选址及猪圈建设农村圈舍建设是一门科学,要根据农村实际,因户、因圈制宜,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的自然因素,尽可能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
详细研究了流动注射-鲁米诺-高碘酸钾-过氧化氢体系化学发光行为,给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拟定了一种化学发光测定过氧化氢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3.0X10-8mol/LH2O2;线性范围为2.0×10-7~6.0×10-4mol/L。评价
黑垆土氮磷元素形态及氮磷化肥肥效研究丁宁平周广业张明峰(平凉地区农科所平凉744000)中图资料分类号S158S147.5通过对土壤氮磷元素形态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土壤肥力实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
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开挖时采用控制爆破,合理用药,控制爆破规模,保证了爆破时路面质点振动速率。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重点就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进行了
期刊
工程结算是新建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环节,在项目竣工之后的结算审计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真实、准确的工程结算审计对于专项和工程成本入账
兰州市发展名优特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建议厶贝文俊王登邦肖爱莲王月梅宋业华(兰州市种子管理站兰州730050)(兰州市城关区农技中心兰州730000)从80年代初开始,我市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兰州地区没有种
通过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得出:在淡灰钙土上施用氮肥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2.6%~88.0%,施用氮肥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和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施用一定量的氮肥能延长水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