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历代药性及功用变化及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性味理论、归经理论、升降浮沉理论及毒性理论等,但随着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药药性及功用的描述和记载发生改变.本文查阅本草典籍,对牵牛子的性味、归经、毒性及功效等进行梳理,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等进行对照,发现历代对牵牛子性味、归经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牵牛子的功效运用随中医学的发展逐渐完善,但对毒性的记载基本没变.
其他文献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指位于心肌表面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包绕着冠状血管的主要分支,与心肌及血管并无明显的解剖界限.心外膜脂肪组织的量可由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
在心脏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内由于外科手术中断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有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考虑到术中止血与术后引流问题,临床实践中医师对停药与桥接的治疗决策有较大
微小RNA(miR)参与了癌变和人类癌症的发展,关于miR-186在各种癌症包括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miR-186影响着肿瘤中的各种生物过程,可作为泌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纤维肌痛症也称纤维肌痛综合征,因其广泛的症状学特征和极高的共病率已成为一种高度致残疾病,临床误诊率高,患者极易伴发抑郁情绪而导致病情加重,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