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
  如同每一天,
  被我失去了。
  一半用于想昨天,
  一半用于想明天。
其他文献
K先生住进市二医院外科住院病房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  这三天来,K先生按照医生要求,已通过该医院的不少相关医疗设备和仪器,做了一项接着一项的身体检查。  眼看着这住院的第三天下班的时间快到了。K先生这时似乎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想,从前天他住院以来已做过抽血化验检查、屎尿化验检查、心电图测试检查,还做了x光、B超、CT等好多项目的身体检查了。他小声叨念着说:“应该不再做什么检查了吧。”  然而,就
期刊
一不小心,刘老汉在取阁楼上的腊肉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顿时动弹不得。  和儿子商量后,决定到离家较近的第七人民医院去检查治疗。经诊断,右上肢和右下肢骨折,需要上钢板固定恢复。办理入院手续后,长相甜美的小宋护士,将刘老汉手指甲一个一个的剪好,左一个刘嗲嗲,右一个刘嗲嗲喊得打饱嗝,让刘老汉沮丧的心情有了一丝宽慰。  来之前,刘老汉听别人说,上钢板的经路蛮深,不把医生关系搞好,要花一两万元,可以把你整成
期刊
夏日的雨,如珍珠,夹着丝丝凉意,温柔有韵地敲打在独钓的鱼伞上,滴滴答答,象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为岁月摆渡,悦耳着,动听着。雨伞下的世界很宁静,除了雨点,喧闹的世界再无声音。雨水洗涤了这山川大地,尘埃已尽,万物清新。呵呵,青青世界,青青自己!  夏日的雨,撒落在摇曳的江面上,叮叮咚咚,象跳跃的琴键,用爱恨离愁演绎碰上红尘中一曲曲悲欢的歌。水无棱,天地合,敢与天地绝,不敢与君别,自古多情伤离别,化作夏
期刊
时辰到了,在枝头颤栗着,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炉一样。  声音和香气在黄昏的天空回荡,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炉一样。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像个大祭壇!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一颗温柔的心,他憎恶大而黑的空虚,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像个大祭坛,  太阳沉没在自己浓厚的血液里。  一颗温柔的心,他憎恶大而黑
期刊
演讲者:梁建英  尊敬的院长,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毕业典礼。  置身典礼隆重又快乐的氛围,看到各位同学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样子。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1995年大学毕业的时候,那些期待、忐忑,跃跃欲试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20多年间,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更新迭代时刻在各处发生。以我亲身参与的中国铁路的发展为例:从1997年到2007年的6次大提速,到
期刊
事由篇:  想去看看世界之大?不可!  我国很早便出现了“旅游”相关词汇。《周易·观卦》中的“观国之光”是“观光”的由来。南北朝诗人沈约《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则是迄今为止中国典籍中“旅游”一词的最早记载。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火遍网络,成为无数人旅游的理由,但这在古代可行不通。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时,只有游豫、游宦、镇戍、游学和经商等正当理由方可远
期刊
1967年11月,年满8岁的我新生入学,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不知道是哪位伟人说的:知识从你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你来到世上。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学,喜欢在家自学。直到8岁没办法了,街坊家的孩子都上学了,我再不上學真成社会上的混子了。不过,别看我8岁才上学,但我十一二岁就树立了世界观和人生观。  1967年,制度和秩序还极其混乱。小学我上了6年半,最后半年用来学拼音,玻坡摸佛、得特讷勒一通狂练,还学会了
期刊
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2019年1月2日3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他走后,人们试图在儿时记忆里搜索脊灰糖丸的味道,然后给予他“谢谢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丸”“可能是小时候最甜的回忆”的评价。  在《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书中,顾方舟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期刊
1946年“二战”结束时,海军老兵艾德·罗伊回到密歇根州。接手父亲的大宗货物运输业务。他家销售的产品之一是漂白土——一种窑内烘干的黏土,可用于吸收溢出的机油。这种土能够多次吸收自身重量很多倍的液体,减轻了清理车库地板的负担。罗伊意识到该产品的性能同样可用于吸收鸡粪。因此,他把一些黏土装袋,码在他的1943年产雪佛兰轿车里,打算去养鸡场出售“鸡砂”。  这位27岁的准企业家没有找到买家。鸡民们根本看
期刊
“谁不夸俺家乡好”,这是传统中国的说法。现在不是这样了,说这城市很好的,不一定是本地人。那是谁呢?什么人都可能——为官一任的领导、偶然路过的游客、本乡本土的读书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广告商等。我关心的是,谁的“夸耀”最有效——传播广且容易被接纳。  首先应该排除的是官员的夸夸其谈。其实,我接触的官员中,有許多兢兢业业、一心一意想做好事的。而且,今日中国大城市里的官员,大都见多识广。只不过世人坚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