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2010~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来源 :西北人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2010至2017年六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讨论流入地城市的公共服务获得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及其作用在不同人群的异质性.历时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均一致性地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在微观层次回应了城市公共服务和人口流动之间的亲和性.此外,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对居留意愿的影响还受城市规模和性别的调节,多数年份的结果显示,公共服务的获得更有利于提升在超大城市居住的、女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而公共服务与教育程度的交互项从显著变得不再显著,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始发挥效用.上述发现在更换公共服务测量后依旧保持稳健.结论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已逐步呈现有效性;应通过扩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以提升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但政策有效性与现实失效性之间的悖论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政策失效,而应该多视角多维度地考察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稳定性,以及公共服务政策的异质性效应.只有提高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才能真正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
其他文献
西藏河谷地带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前瞻性地思考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处理好高原生物产业的生产发展与生态良好间的关系,为产业“带+区+园+基地”的发展奠定基础.拉萨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等是西藏河谷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河谷城市体系中逐渐形成以“拉萨市+山南市”为“双核”、以“林芝市+日喀则市”为“两次”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东枣核+西枣核”的“双枣核”结构,为河谷产业布局奠定基础.“东枣核”和“西枣核”分别需要以加查县和拉孜县为节点构建城市团,成为河谷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金墨链、卧
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民族民间体育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族民间体育事业在传承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体育旅游发展等方面有其特殊使命.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民间体育事业发展历程,对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内在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积极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促进民心相通和民族团结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各类文学制度是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各类报刊、文学组织、奖励制度等是少数民族文学充分发挥精神纽带作用的助推器.进入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通心”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