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杯相吸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玻璃杯能够吸住另外一只重量相同的玻璃杯,你相信吗?快来试一试吧!
  找着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核心素养:勇于探究。
  给把力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茅以升
  加點料
  1.扫一扫二维码,观看《玻璃碎片有危险》。
  2.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实验过程。
  3.时空建议:晚餐后,宝宝和妈妈在客厅进行实验。
  4.延伸问题:如果将玻璃杯换成塑料杯,还能互相吸住吗?
其他文献
对乐乐的教育,我一直奉行“兴趣至上”的原则。但同样,也会面对一个大多数家长都烦忧的问题:孩子的兴趣捉摸不定。早上还热忱满满的事情,或许下午就弃之如敝履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只是玩乐倒也罢了,但如果是在当初“兴趣”使然之下斥“巨资”的项目,就不那么轻松了。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乐乐对绘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英文绘本。这让我十分惊喜,毕竟,学龄前是培养孩子英文口语的绝佳时期之一。于是,
期刊
编者按  又到一年开学季,短暂的假期过后,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各种培训班广告铺天盖地,家长们刚调整得稍微佛系一点的心情又开始重新焦虑起来。幼儿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报了几门课外培训班:绘画班、舞蹈班、故事班、主持班……这些培训班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还是家长有计划有方向地进行培养,抑或是随大流报班体验下?这些花大价钱报的培训班,孩子都能坚持上吗?上到中途孩子表示没有兴趣甚至强烈抵触,作为家长,我们该怎
期刊
我从小是被父母逼着成长的,逼着学习,逼着弹钢琴。钢琴十级后,我再也没有看过钢琴一眼。考上大学后,我没有选择继续学习或者考研,期末考试也是应付而已。  我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有了孩子之后,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也确实做到了,可乐现在上大班,除了曾经他要求上过的美术兴趣班,什么都没学。  可乐小班的时候,很喜欢涂涂画画。我抱着提升孩子审美能力的意图,跟他商量是不
期刊
今天是幼儿园的劳动日,主题是“拔草啦”。我们开展了有关劳动的谈话,接着进行了拔草活动。  在谈话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呢?”有的孩子说:“小手能吃饭。”有的孩子说:“小手能穿衣服。”你眨着眼睛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们说:“小手能劳动。”我微笑着朝你点了点头。  “拔草之旅”开始了,只见你爬上了花圃,伸出一只手便去拔,使劲儿拽了两下,抬头叫道:“哇,这土好硬啊,拔不出来呢!”接着,
期刊
孩子是想象力、創造力无穷的艺术家,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材料,在不同孩子的手里都会变成不一样的艺术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孩子的作品中,去欣赏他们无穷的想象。
期刊
小木马,真可爱,  一上一下小腿抬。  小木马,真可爱,  点点头说good bye!  加点料  1.小木马是很多孩子的童年玩具,它造型生动可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摇摆的小木马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是孩子童年的好伙伴。孩子喜欢赋予小木马以生命力,而它回馈给孩子的或许是宝贵的想象力。家长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读读这首儿歌吧!  2.延伸問题:如果见到小木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期刊
加点料  1.《小黑鱼》是一本充满魔力的图画书,这本书的主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丰富。故事讲述了一条小黑鱼在一次危急逃命之后,开始了孤独的旅途。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它克服了恐惧,学会了生存,最终和朋友们一起战胜困难。  2.小黑鱼的故事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团结协作,还涉及如何面对孤独和恐惧,如何拥有勇气,如何保持个性,如何用智慧战胜困难,等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小黑鱼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延伸
期刊
宝宝,来给爷爷拍张照片吧,看看拍得怎么样。咦?手机里还有宝宝的照片呢。一起来翻一翻爷爷手机里宝宝小时候的照片吧,听爷爷说一说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找著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  核心素养:人文情怀。  给 把 力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拉法格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
期刊
宝宝,天气再冷也要记得运动哦,妈妈扫描二维码播放视频《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宝宝跟着视频中的动作扭动起来吧!  加点料  1. 妈妈可鼓励宝宝大胆尝试与视频中所给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扭动。  2. 全家總动员,一起创编属于自己家的冬日暖身操。
期刊
我的女儿豆包是典型的“隔代抚养”的案例,因为我和丈夫的工作原因,豆包被爷爷奶奶带的时间多一些。老人不太懂怎么教育孩子,覺得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很多事情都是包办代替,以至于女儿在四岁时还不会自己扣扣子,而别的孩子这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穿好衣服起床了。  久而久之,女儿凡事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反正有人帮我完成”,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总是磨磨蹭蹭等着别人来帮自己“擦屁股”。这令我感到十分忧心。  有一次家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