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职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服务工作,使其在校期间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贫困大学生服务的优势,并探讨了做好服务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贫困大学生 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信息机构,是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的根本职能,也是充分体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服务工作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新使命。
1.为贫困大学生服务的意义
1.1贫困大学生不容忽视
所谓贫困大学生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不能支付子女上大学的基本费用,使其成为贫困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中贫困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高校贫困人数占在校人数的15%~20%,有的甚至高达30%。[1]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大多数虽然经济贫乏,但精神不贫乏,他们为了改变命运,刻苦努力,重视知识和信息的摄取。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许多服务项目是收费的,如:电子阅览室的上机、打印、复印、代查代检、办证、补证等。[2]这给贫困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充实自我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使这部分人群在大学期间利用资源相对不公平。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担负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应重视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在校期间真正享受平等教育、平等服务。
1.2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知识分子群。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全面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对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工作,使其在校期间能在图书馆获得充分的知识和信息,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将来步入社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增长才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在校期间贫困大学生能否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意义重大,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是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高校图书馆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高效的网络资源、优质的服务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是其它任何服务机构无法比拟的。
2.1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图书馆资源分为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和人才资源三部分。它收藏所有学科专业知识及各种水平、各种深度的读物。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具备了功能齐全的网络系统,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图书馆除拥有本图书馆信息资源外,还拥有馆外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研究、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提供了物质保障。现代图书馆大多数实行“借、阅、咨、询”一体化服务模式,为适应读者需求并实现全天候24小时开放。大学生仅凭阅览证就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览室,面对知识的海洋,随意选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这给了贫困大学生进入图书馆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
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收集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结合读者所需开发出多种层次的信息产品,开展不同类别的信息服务。他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各方面需求。贫困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人格得到了尊重,心情愉悦,为他们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供了自由空间。
2.2提供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转换,新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岗位如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新书编目、图书上架、图书借阅等工作急需工作人员。这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既给他们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经济贫困状况,又给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利用图书馆建立了平台。在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他们不仅增强了劳动观念,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学会了一些图书馆管理知识,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协调与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关系,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应变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他们在书刊和书刊资料的阅读与借阅优于其他读者,真正享受便利的学习条
件。
3.高校图书馆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的措施
3.1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电子词典、录音机、电脑等自学工具。高校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方便他们利用图书馆,多方位给他们提供人文关怀,如免收或少收阅览证、借书证等工本费,在电子阅览室内留存一块区域、预留几台电脑或每月免费上网数小时,专门为其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学习计算机等提供便利。
3.2制定制度,真正给贫困大學生勤工助学的机会。
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的勤工助学大学生由学生处提供人员名单,这样往往会出现贫困大学生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应制定制度,严格把关,与学生处、系、部、室联系,通过学生申请、多方调查等方式,招聘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设法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设立一些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使具有不同能力的贫困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把对贫困大学生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拥金.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3-104.
[2]李桂虹.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83-84.
[3]刘晓佳.关怀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课题[J].图书馆学刊,2006,(2):104-1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贫困大学生 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信息机构,是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的根本职能,也是充分体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服务工作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新使命。
1.为贫困大学生服务的意义
1.1贫困大学生不容忽视
所谓贫困大学生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不能支付子女上大学的基本费用,使其成为贫困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中贫困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高校贫困人数占在校人数的15%~20%,有的甚至高达30%。[1]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大多数虽然经济贫乏,但精神不贫乏,他们为了改变命运,刻苦努力,重视知识和信息的摄取。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许多服务项目是收费的,如:电子阅览室的上机、打印、复印、代查代检、办证、补证等。[2]这给贫困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充实自我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使这部分人群在大学期间利用资源相对不公平。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担负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应重视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在校期间真正享受平等教育、平等服务。
1.2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知识分子群。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全面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对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工作,使其在校期间能在图书馆获得充分的知识和信息,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将来步入社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增长才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在校期间贫困大学生能否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意义重大,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是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高校图书馆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高效的网络资源、优质的服务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是其它任何服务机构无法比拟的。
2.1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图书馆资源分为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和人才资源三部分。它收藏所有学科专业知识及各种水平、各种深度的读物。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具备了功能齐全的网络系统,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图书馆除拥有本图书馆信息资源外,还拥有馆外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研究、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提供了物质保障。现代图书馆大多数实行“借、阅、咨、询”一体化服务模式,为适应读者需求并实现全天候24小时开放。大学生仅凭阅览证就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览室,面对知识的海洋,随意选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这给了贫困大学生进入图书馆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
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收集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结合读者所需开发出多种层次的信息产品,开展不同类别的信息服务。他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各方面需求。贫困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人格得到了尊重,心情愉悦,为他们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供了自由空间。
2.2提供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转换,新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岗位如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新书编目、图书上架、图书借阅等工作急需工作人员。这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既给他们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经济贫困状况,又给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利用图书馆建立了平台。在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他们不仅增强了劳动观念,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学会了一些图书馆管理知识,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协调与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关系,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应变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他们在书刊和书刊资料的阅读与借阅优于其他读者,真正享受便利的学习条
件。
3.高校图书馆做好贫困大学生服务的措施
3.1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电子词典、录音机、电脑等自学工具。高校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方便他们利用图书馆,多方位给他们提供人文关怀,如免收或少收阅览证、借书证等工本费,在电子阅览室内留存一块区域、预留几台电脑或每月免费上网数小时,专门为其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学习计算机等提供便利。
3.2制定制度,真正给贫困大學生勤工助学的机会。
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的勤工助学大学生由学生处提供人员名单,这样往往会出现贫困大学生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应制定制度,严格把关,与学生处、系、部、室联系,通过学生申请、多方调查等方式,招聘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设法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设立一些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使具有不同能力的贫困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把对贫困大学生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拥金.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3-104.
[2]李桂虹.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83-84.
[3]刘晓佳.关怀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课题[J].图书馆学刊,2006,(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