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英语教学的宗旨是“应用为主,够用为度”,尤其强调听说能力。听力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四大因素,并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生 英语听力水平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主要部分,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只有把它们很好地互相揉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用、交际,听又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高职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且参差不齐,有不少人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他们听力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语音基础薄弱、发音不准、辨音不清、听到记不住、听到不理解等,由此造成多数学生对听力信心不足,兴趣不高。
本文着眼于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层面,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的学习,因其特殊性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主观因素、社会环境、教学条件、学习兴趣等。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表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基础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
由于英语基础差,学生就自然会产生怕上英语课,怕在课堂上被提问甚至逃课的现象,再加上由于学校在教学上轻视听力教学、注重语法教学的传统模式,造成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减少,更加重了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听力的障碍。
(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淡化了英语听力的魅力。
对英语听力的心理障碍,使学生遇到语速快或语句较长时,往往会对自己失望或焦虑。特别是对语音上的连读、弱读、省音,以及对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方面的辨别能力较弱,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充分理解听力教材所表达的意思。
二、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听力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有些听力材料还与当前的政治历史挂钩,所以,学生不仅要扩大英语词汇量,还要多关心时事,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在普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听力教学就是“放录音—对答案—放录音”的过程,导致学生只能听懂已听的材料,学生的听力水平根本无法提高。在听新材料时,他们通常第一遍无法抓住听力材料的大意,而需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够明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是要提高学生录入信息的速度及输出信息的准确性,这就首先要分析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听力材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1.听力材料的内容
听力材料往往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普等,并且还具有文化差异性。因此,有些内容是英语非第一语言学习者所不熟悉的,甚至是从未接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失去预测的基础,从而影响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影响听的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听力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民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听这些文章时就不一定能听得懂。例如,一篇介绍美国电话网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It provides 800 telephone service.”(该网提供800不收费电话服务。)在美国,打不收费的长途电话是要加拨800这个数字。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把这句话的意思错误地理解为“该网提供800个电话服务”。
2.听力材料的语速
听力材料的语速影响听力效果是必然的。语速过快,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这样就必然影响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语速过慢,又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以不真实感,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等。
3.听力材料信息的冗余度
听力材料太长,会使学生无法把握其中心内容,难以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完成好相关的听力练习就成了难点;听力材料过短,无法提供给学生进入状态的机会。据Glisan(1985)对于材料信息冗长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水平好的学生对经过改编的长句子的理解要好于未经改编的短句子。她认为给高级阶段的学生提供解释性的内容或冗余信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材料。
(二)学习者本身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
1.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很多单词、成语、谚语及相关语法考核等往往给学生带来障碍,从而导致其听不懂。单词的匮乏是导致学生不理解听力材料的最基本因素,但在已理解单词的基础上,语法知识的不足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下面我们以听力中的复合句为例来进行剖析。如:“Oceans and seas are around it in three directions except in the south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is.”(加拿大三面环海,在南面与美国接壤。)如果分不清主次,搞不懂它们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当然,由于对目标语言(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材料的听力理解。
2.学习者的记忆力
学习者的记忆力也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对于较长的材料,记忆力强的学生可以长时记忆有关信息,而记忆力弱的学生只能短时记忆录入信息,因而就会影响对录入信息的处理,从而进一步影响输出信息的准确性。
3.学习者的心理因素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特别是自信心对听的效果影响甚大。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表现不错,可在考试中由于紧张没有自信心而导致无法听懂听力材料。
(三)高职院校英语定位的误区。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好技能是最重要的,只把英语作为一般的基础课进行应付性的学习,从没有将英语作为职业生涯所需要掌握的工具认真对待,更别说是在课外通过收听录音、电台,收看英语节目来提高英语听力了,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提高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为了应对以上因素对高职生听力水平造成的影响,提高其听力水平,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技巧。
(一)扩充词汇量,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听力理解技巧是建立在听力理解水平的基础上的,而听力理解水平是通过听力理解能力来体现的,它包括记忆和回想的能力、选择要点的能力、推断演绎的能力、判断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及运用背景知识的能力。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对它们的熟练掌握是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关键。其中,词汇主要涉及如何处理“生词”的问题,即利用上下文、同位语猜词的能力和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语法主要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语法现象,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比较级、最高级、否定式和说话人的口气等。
下面是从一些长篇听力材料中节选出来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积累这样的例句来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目的。
(1)The present system is considerab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ld one.
(现在的方法比旧方法有效得多。)
(2)The first bicycle,which was very simple,appeared in 1790.
(第一辆自行车很简单,出现在1790年。)
(3)I will pay for the 5 cents price difference.
(我来支付这五美元的差价。)
(4)It isn’t that our friends are all very busy;it is just that we haven’t got a television.
(不是因为我们的朋友都特别忙,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电视可看。)
(二)整合读、说、写提升听力能力。
听力水平的提高固然少不了系统的听力技巧训练,但同时听力能力的增强与读、说、写也有着密切关联:朗读是基础;说是听的实践;听写是诀窍。所以,整合读、说、写提升听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培养解题技巧。
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从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到理解声音信号无不贯穿着听力技巧。只有听得准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把握好听力技巧能增强学生听的判断力,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将听力技巧贯穿于听前的信息捕捉、听中的猜测理解、听后的领悟推断全过程。
1.听前的信息捕捉
在听力练习开始之前,先引导学生用几秒钟的时间浏览题目的题干及供选答案,以获得听力材料的背景信息及语境,从而在听的过程中捕获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对象。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下列试题:
A.In France?摇B.In Canada?摇C.In Britain?摇D.In America
根据这4个国家名的供选答案,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该听力材料肯定与地点有关,那么应在听的同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捕获相关信息。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分注重每个单词的意思而影响到对材料整体的把握。
2.听中的猜测理解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地去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由于有了听前的信息捕捉作铺垫,我们就可以肯定地推断,与该主题相关的问题结构可能是: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等,根据理解到的这些信息去寻找正确答案。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所需信息与干扰信息并存或逻辑上的有意混乱等造成理解错误,因此,面对听力材料中如此丰富的信息及层次,必须进行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地辨别,从中选出有用的信息,达到听力的最佳效果。
听力理解主要是由听觉器官接收信息,而这个过程的中时间很短,所以,要达到听力理解的最佳效果仅凭个人的短时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扼要的记录。学生要在听的过程中迅速记录下听力材料所涉及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及方式(how)等信息。
3.听后的领悟推断
在所有听力材料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中的语音语调、语句的转折,以及表达时所用的措辞将自己置身于那个语境之中,从而推断出当事人的情感变化及主观意图。比如,如果在对话中出现了like,afraid,agree,dislike等词时,可以推断出当事人喜欢、讨厌、同意、不喜欢等心理状态;语句中出现了but,although等词时,就可以推断事情出现了转折等。
(四)学会用英语思维。
听的时候尽量避免将每个单词和句子翻译成汉语,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理解。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语都有相对应的汉语意思。在限定的听力解题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还要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听力理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理解力。了解社会背景及文化,具备一点背景知识就会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有一定的熟悉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
(五)竞赛磨炼。
英语竞赛、演讲,既可以显示参赛学生的综合技能,也能激励非参赛学生,带有示范性质。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这种活动,教师也应主动将此列为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组织各种英语活动,尽可能做到课外补充课内、听说并举。
综上所述,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而复杂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会在这个过程中驻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也会携手影响这个过程。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必须通过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积累经验,才能使其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
[2]凌茜,马武林.大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M].兰州:高等理科教育出版社,2004,(4).
[3]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
[4]王元.海外考试评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
[5]樊新民.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能力的培养[M].北京:高等建筑教育出版社,2004,(4).
关键词: 高职生 英语听力水平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主要部分,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只有把它们很好地互相揉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用、交际,听又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高职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且参差不齐,有不少人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他们听力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语音基础薄弱、发音不准、辨音不清、听到记不住、听到不理解等,由此造成多数学生对听力信心不足,兴趣不高。
本文着眼于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层面,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的学习,因其特殊性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主观因素、社会环境、教学条件、学习兴趣等。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表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基础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
由于英语基础差,学生就自然会产生怕上英语课,怕在课堂上被提问甚至逃课的现象,再加上由于学校在教学上轻视听力教学、注重语法教学的传统模式,造成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减少,更加重了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听力的障碍。
(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淡化了英语听力的魅力。
对英语听力的心理障碍,使学生遇到语速快或语句较长时,往往会对自己失望或焦虑。特别是对语音上的连读、弱读、省音,以及对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方面的辨别能力较弱,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充分理解听力教材所表达的意思。
二、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听力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有些听力材料还与当前的政治历史挂钩,所以,学生不仅要扩大英语词汇量,还要多关心时事,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在普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听力教学就是“放录音—对答案—放录音”的过程,导致学生只能听懂已听的材料,学生的听力水平根本无法提高。在听新材料时,他们通常第一遍无法抓住听力材料的大意,而需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够明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是要提高学生录入信息的速度及输出信息的准确性,这就首先要分析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听力材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1.听力材料的内容
听力材料往往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普等,并且还具有文化差异性。因此,有些内容是英语非第一语言学习者所不熟悉的,甚至是从未接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失去预测的基础,从而影响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影响听的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听力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民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听这些文章时就不一定能听得懂。例如,一篇介绍美国电话网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It provides 800 telephone service.”(该网提供800不收费电话服务。)在美国,打不收费的长途电话是要加拨800这个数字。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把这句话的意思错误地理解为“该网提供800个电话服务”。
2.听力材料的语速
听力材料的语速影响听力效果是必然的。语速过快,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这样就必然影响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语速过慢,又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以不真实感,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等。
3.听力材料信息的冗余度
听力材料太长,会使学生无法把握其中心内容,难以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完成好相关的听力练习就成了难点;听力材料过短,无法提供给学生进入状态的机会。据Glisan(1985)对于材料信息冗长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水平好的学生对经过改编的长句子的理解要好于未经改编的短句子。她认为给高级阶段的学生提供解释性的内容或冗余信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材料。
(二)学习者本身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
1.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很多单词、成语、谚语及相关语法考核等往往给学生带来障碍,从而导致其听不懂。单词的匮乏是导致学生不理解听力材料的最基本因素,但在已理解单词的基础上,语法知识的不足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下面我们以听力中的复合句为例来进行剖析。如:“Oceans and seas are around it in three directions except in the south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is.”(加拿大三面环海,在南面与美国接壤。)如果分不清主次,搞不懂它们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当然,由于对目标语言(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材料的听力理解。
2.学习者的记忆力
学习者的记忆力也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对于较长的材料,记忆力强的学生可以长时记忆有关信息,而记忆力弱的学生只能短时记忆录入信息,因而就会影响对录入信息的处理,从而进一步影响输出信息的准确性。
3.学习者的心理因素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特别是自信心对听的效果影响甚大。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表现不错,可在考试中由于紧张没有自信心而导致无法听懂听力材料。
(三)高职院校英语定位的误区。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好技能是最重要的,只把英语作为一般的基础课进行应付性的学习,从没有将英语作为职业生涯所需要掌握的工具认真对待,更别说是在课外通过收听录音、电台,收看英语节目来提高英语听力了,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提高高职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为了应对以上因素对高职生听力水平造成的影响,提高其听力水平,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技巧。
(一)扩充词汇量,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听力理解技巧是建立在听力理解水平的基础上的,而听力理解水平是通过听力理解能力来体现的,它包括记忆和回想的能力、选择要点的能力、推断演绎的能力、判断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及运用背景知识的能力。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对它们的熟练掌握是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关键。其中,词汇主要涉及如何处理“生词”的问题,即利用上下文、同位语猜词的能力和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语法主要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语法现象,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比较级、最高级、否定式和说话人的口气等。
下面是从一些长篇听力材料中节选出来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积累这样的例句来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目的。
(1)The present system is considerab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ld one.
(现在的方法比旧方法有效得多。)
(2)The first bicycle,which was very simple,appeared in 1790.
(第一辆自行车很简单,出现在1790年。)
(3)I will pay for the 5 cents price difference.
(我来支付这五美元的差价。)
(4)It isn’t that our friends are all very busy;it is just that we haven’t got a television.
(不是因为我们的朋友都特别忙,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电视可看。)
(二)整合读、说、写提升听力能力。
听力水平的提高固然少不了系统的听力技巧训练,但同时听力能力的增强与读、说、写也有着密切关联:朗读是基础;说是听的实践;听写是诀窍。所以,整合读、说、写提升听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培养解题技巧。
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从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到理解声音信号无不贯穿着听力技巧。只有听得准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把握好听力技巧能增强学生听的判断力,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将听力技巧贯穿于听前的信息捕捉、听中的猜测理解、听后的领悟推断全过程。
1.听前的信息捕捉
在听力练习开始之前,先引导学生用几秒钟的时间浏览题目的题干及供选答案,以获得听力材料的背景信息及语境,从而在听的过程中捕获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对象。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下列试题:
A.In France?摇B.In Canada?摇C.In Britain?摇D.In America
根据这4个国家名的供选答案,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该听力材料肯定与地点有关,那么应在听的同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捕获相关信息。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分注重每个单词的意思而影响到对材料整体的把握。
2.听中的猜测理解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地去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由于有了听前的信息捕捉作铺垫,我们就可以肯定地推断,与该主题相关的问题结构可能是: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等,根据理解到的这些信息去寻找正确答案。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所需信息与干扰信息并存或逻辑上的有意混乱等造成理解错误,因此,面对听力材料中如此丰富的信息及层次,必须进行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地辨别,从中选出有用的信息,达到听力的最佳效果。
听力理解主要是由听觉器官接收信息,而这个过程的中时间很短,所以,要达到听力理解的最佳效果仅凭个人的短时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扼要的记录。学生要在听的过程中迅速记录下听力材料所涉及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及方式(how)等信息。
3.听后的领悟推断
在所有听力材料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中的语音语调、语句的转折,以及表达时所用的措辞将自己置身于那个语境之中,从而推断出当事人的情感变化及主观意图。比如,如果在对话中出现了like,afraid,agree,dislike等词时,可以推断出当事人喜欢、讨厌、同意、不喜欢等心理状态;语句中出现了but,although等词时,就可以推断事情出现了转折等。
(四)学会用英语思维。
听的时候尽量避免将每个单词和句子翻译成汉语,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理解。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语都有相对应的汉语意思。在限定的听力解题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还要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听力理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理解力。了解社会背景及文化,具备一点背景知识就会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有一定的熟悉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
(五)竞赛磨炼。
英语竞赛、演讲,既可以显示参赛学生的综合技能,也能激励非参赛学生,带有示范性质。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这种活动,教师也应主动将此列为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组织各种英语活动,尽可能做到课外补充课内、听说并举。
综上所述,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而复杂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会在这个过程中驻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也会携手影响这个过程。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必须通过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积累经验,才能使其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
[2]凌茜,马武林.大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M].兰州:高等理科教育出版社,2004,(4).
[3]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
[4]王元.海外考试评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
[5]樊新民.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能力的培养[M].北京:高等建筑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