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考试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各种弊端造成了各种各样不良的社会影响,基于5I模型的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良与劣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这种四六级考试制度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主管部门降低考试难度,增加考试通过率,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和社会。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5I模型;大学生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試是在校大学生所必需经历的,通过因特网了解到,我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的,到2010年已经持续了23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名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官方没有给出准确数字,虽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想见,扩招的这些大学生都会参加四六级考试,因为一个最重要的情况是从2005年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学位获得是与四六级考试通过相挂钩的。虽然在2005年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高校开始出现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的政策,但要想彻底分开难度非常大。笔者以5I模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四六级考试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看法。
一、5l模型的基本内涵
5I模型是关于政策工具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政治因素的效能或效率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有直接和很大程度的影响,很多论点都是一种相当广泛的描述,虽具有启发性,却无法构成一个明确的分析参考架构。而Peters则经比较政治相关文献的整理,筛选出影响政治体制做成政策工具之选择的五项主要因素:观念(ideae)、制度(institutions)、利益(inter-ests)、个人(individuals)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由于这五项因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I,所以被简称为“5I”框架,即5I模型。
(一)观念(1deas)
Peters等人认为,观念与意识型态影响了政府工具的选择,Moore也认为观念建构了公共政策辩论与执行的网络,亦即同时设定了公共政策的假定、理由、目的与手段。杜会管制的实行及其效果,与观念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民营化工具很多时候难以成为政府面对公共事业改革时的可能选择。
(二)利益(Interests)
一般都将政治理解为个人或集体对于利益的追求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不论其强调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以利益为基础”(interest-based)的理论假定,基本逻辑就是政治是由行动者的利益所带动的,这些行动者企图在政治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目的。
(三)个人(Individuals)
某些个人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扮演了较具影响力的角色。工具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支持,而使适当的政府工具被允许用于政府创新,则是“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的情境下,个人影响政府工具选择的路径也有很多,但多数都是非制度化的。
(四)制度(institutions)
在特定的制度下可能形成对于政府工具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缘于过去的历史背景因素、学习经验、专业训练等因素。政府一般都偏好所熟悉的工具,因为能够预期其运用的结果,相信它能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制度因素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公共管理问题,同一组织却常选择使用类似的工具。
(五)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
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兴起与普及,政治意识型态传播更加密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更趋密切,甚至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间的界线日愈模糊(比如纺织品生产政策和金融汇率政策)。来自于其它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协议的国际压力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关键因素,影响了政府对于工具的选择(Woodside,1998:162~168)。国际环境也具体地影响政府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
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5I模型分析
(一)从利益(Interests)角度来看
四六级考试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学生、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四六级委员会等等,其中学生、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发生直接的关系,关系的纽带就是报名费。各个学校要交的报名费不一样,河北省的报名费是30元,有的学校则高达140元,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猫腻是很大的。每年能达到上千万的报名考生,就拿稳定的报名费30元而言,这其中从学生流入到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资金就高达3亿,这么大的资金总量,每年都会延续,要想取消四六级考试,从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
(二)从制度(Institutions)角度来看
实行了2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如果考试之前的考务安排、出题的保密性等工作都比较到位,每年给四六级考试蒙上阴影的则更多的是考试的作弊。每年见报的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成出不穷,刚过去的2010年6月19日的四六级考试,又爆出黑龙江388名考生集体作弊的事件,四六级考试不完善的制度给作弊者及其帮助作弊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利益。
(三)从观念(1deas)的角度来看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过四六级考试是一个必备的门槛,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期间如果没有通过230企业导报2010年12月(下)四级考试,这个大学生的大学就自上了,这种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占主流,有些观点会认为工作以后凭的是能力,根本不是那几张证书,如果没有那几张证书,你的目标工作单位会拒绝你,就算是一般的企业,也很看重四六级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学英语,导致对专业课和自己的兴趣课的学习时间严重缩短。
(四)从个人(1ndividuals)的角度来看
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考试,达到证明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目前比较严重泛滥的“刷分族”的存在使得一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是更难通过考试。我们知道自2005年6月考试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处理后,参照常模转换为均值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常模正态分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这样如果有许多高分刷手再次参加考试,就会影响到报考的低分考生的排名,最终影响到这些低分考生的标准分。那一部分想证明自己英语能力的“刷分族”使的新参加考试的大学生的通过难度增加了,每年如此,更是增加了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的利益,报名费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五)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的角度来看
现在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全球信息共享飞速的发展,而英语又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所以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要有一种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四六级考试应运而生,四六级考试制度不会取消,因为大学生和国家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六级的弊端很多,我们只能更加的完善这一考试制度,使得它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想取消还是很有难度的,国家教育部门需要一种考试制度来检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保留四六级考试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目前这种四六级考试制度弊端很多,主管部门只有降低考试难度,增加考试通过率,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1]谢飞厚。周进,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J],2006(1)[2]周志华,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风建设的探讨,中国冶金教育[J],2008[3]韩苏,温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之我见,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U)[4]张海燕,浅谈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驳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g(2)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5I模型;大学生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試是在校大学生所必需经历的,通过因特网了解到,我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的,到2010年已经持续了23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名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官方没有给出准确数字,虽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想见,扩招的这些大学生都会参加四六级考试,因为一个最重要的情况是从2005年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学位获得是与四六级考试通过相挂钩的。虽然在2005年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高校开始出现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的政策,但要想彻底分开难度非常大。笔者以5I模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四六级考试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看法。
一、5l模型的基本内涵
5I模型是关于政策工具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政治因素的效能或效率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有直接和很大程度的影响,很多论点都是一种相当广泛的描述,虽具有启发性,却无法构成一个明确的分析参考架构。而Peters则经比较政治相关文献的整理,筛选出影响政治体制做成政策工具之选择的五项主要因素:观念(ideae)、制度(institutions)、利益(inter-ests)、个人(individuals)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由于这五项因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I,所以被简称为“5I”框架,即5I模型。
(一)观念(1deas)
Peters等人认为,观念与意识型态影响了政府工具的选择,Moore也认为观念建构了公共政策辩论与执行的网络,亦即同时设定了公共政策的假定、理由、目的与手段。杜会管制的实行及其效果,与观念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民营化工具很多时候难以成为政府面对公共事业改革时的可能选择。
(二)利益(Interests)
一般都将政治理解为个人或集体对于利益的追求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不论其强调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以利益为基础”(interest-based)的理论假定,基本逻辑就是政治是由行动者的利益所带动的,这些行动者企图在政治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目的。
(三)个人(Individuals)
某些个人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扮演了较具影响力的角色。工具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支持,而使适当的政府工具被允许用于政府创新,则是“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的情境下,个人影响政府工具选择的路径也有很多,但多数都是非制度化的。
(四)制度(institutions)
在特定的制度下可能形成对于政府工具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缘于过去的历史背景因素、学习经验、专业训练等因素。政府一般都偏好所熟悉的工具,因为能够预期其运用的结果,相信它能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制度因素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公共管理问题,同一组织却常选择使用类似的工具。
(五)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
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兴起与普及,政治意识型态传播更加密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更趋密切,甚至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间的界线日愈模糊(比如纺织品生产政策和金融汇率政策)。来自于其它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协议的国际压力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关键因素,影响了政府对于工具的选择(Woodside,1998:162~168)。国际环境也具体地影响政府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
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5I模型分析
(一)从利益(Interests)角度来看
四六级考试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学生、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四六级委员会等等,其中学生、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发生直接的关系,关系的纽带就是报名费。各个学校要交的报名费不一样,河北省的报名费是30元,有的学校则高达140元,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猫腻是很大的。每年能达到上千万的报名考生,就拿稳定的报名费30元而言,这其中从学生流入到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资金就高达3亿,这么大的资金总量,每年都会延续,要想取消四六级考试,从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
(二)从制度(Institutions)角度来看
实行了2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如果考试之前的考务安排、出题的保密性等工作都比较到位,每年给四六级考试蒙上阴影的则更多的是考试的作弊。每年见报的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成出不穷,刚过去的2010年6月19日的四六级考试,又爆出黑龙江388名考生集体作弊的事件,四六级考试不完善的制度给作弊者及其帮助作弊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利益。
(三)从观念(1deas)的角度来看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过四六级考试是一个必备的门槛,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期间如果没有通过230企业导报2010年12月(下)四级考试,这个大学生的大学就自上了,这种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占主流,有些观点会认为工作以后凭的是能力,根本不是那几张证书,如果没有那几张证书,你的目标工作单位会拒绝你,就算是一般的企业,也很看重四六级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学英语,导致对专业课和自己的兴趣课的学习时间严重缩短。
(四)从个人(1ndividuals)的角度来看
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考试,达到证明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目前比较严重泛滥的“刷分族”的存在使得一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是更难通过考试。我们知道自2005年6月考试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处理后,参照常模转换为均值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常模正态分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这样如果有许多高分刷手再次参加考试,就会影响到报考的低分考生的排名,最终影响到这些低分考生的标准分。那一部分想证明自己英语能力的“刷分族”使的新参加考试的大学生的通过难度增加了,每年如此,更是增加了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的利益,报名费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五)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的角度来看
现在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全球信息共享飞速的发展,而英语又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所以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要有一种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四六级考试应运而生,四六级考试制度不会取消,因为大学生和国家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六级的弊端很多,我们只能更加的完善这一考试制度,使得它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想取消还是很有难度的,国家教育部门需要一种考试制度来检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保留四六级考试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目前这种四六级考试制度弊端很多,主管部门只有降低考试难度,增加考试通过率,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1]谢飞厚。周进,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J],2006(1)[2]周志华,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风建设的探讨,中国冶金教育[J],2008[3]韩苏,温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之我见,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U)[4]张海燕,浅谈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驳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