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在应用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且具有灵活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近几年,在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时,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按照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计划,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口语交流的机会,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开口交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文提出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其他文献
梳理高校实验设备资源复杂现状,为推进高校实验设备分级化管理进程,建立了以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可控性为目标的实验设备综合评估体系.将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法引入设备信息评估领域.选取某高校某学院实验设备为样本,建立了完整的设备评估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实验设备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实验设备分级化管理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当前,“双创”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各界关注和重视,这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劳动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拟从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双创”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更好地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策略方针,为更好地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提供思路.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核心教学内容.针对课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PBL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展分级式教学探索.从PBL教学方法的设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分级、分级混合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旨在基于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网络智慧教学工具实现课程教学体验的改善,最终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和当前教学现状下,指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建立了高校、中职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新的课程模式、课程规划管理和毕业生数据监测方法.提出了通过多方提取信息和试点教学的方式跟进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的开展遵循“教-学-评”持续改进循环机制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越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国有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教育至关重要.对此,该文深入探究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的创新思路,希望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切实提升高校综合教育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面向国家关于人才培育、高等院校教育的相关要求与政策,提出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相关理论.分析述评协同育人模式的理念定位、“教学与科研混合、课堂与实践混合、教学与竞赛混合、能力与成效混合”四种混合理论以及“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五项能力.开展四种教育方向的教育模式、四类导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四个角度切入的教学方法、四种成果的教学导向混合构建研究.通过瞄准国内外顶尖竞赛、定位项目广泛参与制、鼓励出国访问留学、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制进行创新示范协同混合育人赋能培育实践.通过培育国家创新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理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激发其民族文化自信心.两者的融合也带来思政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素材的再丰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该文主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真正带来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以“开放、创新、匠心”为指导思想,以传承“工学并举”校训为重任,以“学生为本”为原则,以竞赛、微创、匠心项目等为载体,依托工程训练平台,构建了基础认知—技能提高—综合创新的开放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该体系下的工程训练运转良好,获得良好的效果.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完善当代育人体系.该文根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目标为引领,知识与能力并举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拟对其他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多的既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应积极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从而体现高校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