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显著加快了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将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力求阐明疾病的发生进程,是推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栖居于女性阴道的微生物菌群日益受到关注,发现其生态失调与疾病发生、演变密不可分.文中综述了阴道微生物组与生殖道疾病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阴道微生物组培养组、益生菌工程化改造以及合成菌群在阴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以及疾病干预与治疗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5;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显著加快了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将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力求阐明疾病的发生进程,是推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栖居于女性阴道的微生物菌群日益受到关注,发现其生态失调与疾病发生、演变密不可分.文中综述了阴道微生物组与生殖道疾病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阴道微生物组培养组、益生菌工程化改造以及合成菌群在阴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以及疾病干预与治疗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融水规律,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冰川资料和气温数据,采用虚拟冰川法概化流域冰川,分析冰川面积沿高程分布规律,再利用度日模型分析冰川融水量的时间、高程变化.结果表明:(1)海拔5000~6300m之间是研究区内冰川的集中发育带,气温和山地面积对冰川面积的影响分别体现在6500m以下和5700m以上.(2)选取区域度日因子9.1mm?d-1℃-1,气温直减率0.75℃/100m,1976~2015年冰川融水量呈现出小幅增加—小幅减少—大幅增加
以祁连山西水林区高山林线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对高山林线处土壤温湿度进行连续1年监测,旨在探讨高山林线处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0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趋势,20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0cm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不明显;各土层土壤温度年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层土壤湿度的日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土层土壤湿度为60cm>20cm>10cm>40cm;不同土层土壤湿度的年变化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耦合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标志物,改善肠道菌群微环境有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作为肠道菌群参与合成的活性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基础研究表明TMAO可能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特性;这些研究提示TMAO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潜在靶点.文中分析了当前调控肠道菌群
人类肠道菌群是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菌群失调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联.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神经系统多途径双向互作,能引起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肠黏膜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脊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文中综述自闭症谱系障碍、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癫痫、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肝性脑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亨廷顿病、脑卒中等肠道菌群改变特征及其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仍然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不依赖培养的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手段.但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渐成熟,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因具有信息量更大、更全等优势,将逐渐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肠道微生物组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资助下,对30805份样品进行了肠道微生物宏基因测序分析.通过NCBI PubMed和SRA数据库检索,共发现72项研究收集了约10000份中国人的肠道样品用于宏基因组测序.但到目前为止,仅56项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