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国家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随即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颁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标准化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学科软硬件投入发展迅速、学科专职教师配备逐步到位、学科教育理念转变、学科教学模式发展和对学科培养对象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未能及时跟进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学科专职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堪忧、学科教学软资源的贫乏等现状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亟待完善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本人亲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见证了其改革的成效,但也不可回避地看到了其中的缺憾。
  
  一、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我所感受到的进步与发展
  从学科软硬件的发展看信息技术课改的进步。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所具有的特殊面,不仅仅在于其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性,还在于支撑该学科教学正常进行的软硬件的必需性。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步伐伴随着对该学科软硬件的投入保障和不断更新发展,没有软硬件保障,所谓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只能沦为空谈。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是信息技术课程谈及改革进步的必备前提,信息技术课改与必需设施是在发展进程中相互依托并不断适应和进步的。
  十年来,本人经历了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设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最初配备计算机房的乡镇一级学校普遍采购价格相对低廉的组装机,一般都不会超过30台,再使用无盘技术组建教学局域网,以降低成本。条件稍好一些的学校另外建立一间语音实验室,开展普通话朗读和英语听力的训练。对于动辄几万元一台的投影设备,学校一般不予考虑,所以,当时能建立一间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是相当稀少的。几年的发展变化显著,从计算机房的更新换代,到多媒体教室的相继建设完善,再到如今我所在的学校,将多媒体设备配备于每间教室,真正实现学科日常教学的多媒体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实进程有目共睹。我们所谈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包含基础设施的更新进步这一基本内涵,而课改过程也正是配套软硬件设施同步发展的过程,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和规范。国家对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投入上施行了硬性指标的规定,还开展了针对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配备性能卓越的品牌计算机教学系统和远程卫星教学系统,并出资对专职教师集中进行专业性培训,如针对不同模式而进行的国家“农远”项目专项培训。本人就参加过针对“农远工程模式三”举行的专业培训,在卫星接收安装调试、数据接收整理、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安装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训练。此外,本地区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区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都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从多媒体课件制作到机房维护,从教师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到具体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叉整合等,涉及的层面广、内容深,切实做到了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波助澜。
  相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各校计算机房的稀缺,到如今各校所具备的丰富信息技术设备,从专职教师的“非专业性”到非专业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且“精”的发展,反映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课改的进步可窥一斑。
  从教师配备看学校对学科课改的框架性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人的因素当然是第一位的。拥有一批引领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探索学科发展的业内专家、学者固然必需,但培养专业思想牢固、教学业务熟练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则更为重要。他们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持续进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落实学科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务实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因。
  随着学校环境和学科环境的不断改善,各校在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同程度地配备了专职、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是学科发展起来后随之而来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发展客观需要使然。以本人所在的市区为例,学校机房除维护人员外,一般都配备有至少1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最多的一所学校达6~8人,平均30台计算机即配备1名专职教师。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人力资源方面越来越多地提供着框架性支撑,这也是课改几年来较明显的一个变化。
  从教材内容的变化看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我专职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两年,信息技术学科最初被称之为“电脑课”、“计算机课”,后来才统一规范为现在的科学称谓“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与前两者相比显然更为契合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从称谓的变化觉出学科改革发展的端倪。教材是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早期大多数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应用软件的教学为主要的编写内容,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被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称为“软件说明书”,课程改革逐步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指导纲要》与高中的《课程标准》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材在要求必须掌握好基础技术的前提下,再谈及信息素养的多方面培养,没有从最初的重技术、轻理念和思想培养走到重思想、理念而轻技术训练的极端,教材内容在“软件技术”与“能力素养”之间均衡发展。最初的“软件说明书”式教材到现在针对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培养的能力训练式教材,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影响并最终导致这个变化的是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进步。而理念的转变随即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现过程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
  从学科教学方法看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单纯以讲授型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这样一个独具特殊性的学科中从来就不是最合适的,不论是课改之前还是开始改革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该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采用的适合信息技术学科一般特点的讲练结合式教学,正在被课改中兴起的任务驱动、自主探究、Web- Quest、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所更新和取代。伴随着学校和普通家庭中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课堂之中能够选择并顺利开展且能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自然延伸至课外的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当中也能得到一定保障。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科的课程改革逐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不拘一格、灵活组合、交叉配合的方式格局,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从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训练看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则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相对而言,对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关注更应引起当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泛滥网络的不良行为和非法信息随处可见,虚拟世界对学生道德倾向的负面诱导日益凸显,这必须由所有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来共同加以抵制,更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重要职责。以往的信息技术教育着重强调了信息知识及能力,对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不甚关注,即使是对信息能力的培养也较为狭隘,除强调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外,也少有强调培养信息能力还应包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而今的信息技术教育从教材开始体现出其日渐科学和全面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意了在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如电子作品制作时资料的收集,必须注明资料的引用网址或摘录的来源、作者等信息,QQ、BBS等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道德要求等。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能力与培养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信息社会价值观、责任感的要求是并重的,并不因学科独具的技术要求的特殊性而偏废对比技术培养更为重要的其他信息素养的训练养成。这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受教育者培养要求的全面性,也正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表征之一。
其他文献
角膜伤口愈合反应是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介导的复杂级联反应。角膜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二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常常被损伤
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在做群众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组织中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Ref—1)表达的变化及玻璃体腔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
目的 研究正常成体大鼠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生理性表达情况. 方法 取正常Wistar成年大鼠视网膜进行抗SDF-1和抗P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实时定量RT-PCR测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 mRNA含量,与内参基因β actin比较. 结果 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可见SDF-1表达,其阳性结果多位于视网膜内层,视神经无明显染色.PCK在视网膜神经上
目的 依据培养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是否表达CD90分为两个亚群,分离这两个细胞亚群,分别进行肌成纤维诱导,研究它们在眼外肌纤维化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方法免疫磁分离法分离CD90+和CD90-的眼眶成纤维细胞,TGF-β1诱导CD90+和CD90-成纤维细胞亚群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代表MFB标志的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TGF-β1的作用下,
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一、引导问难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确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出的。我国古语有云:“学
既往研究表明人的眼压在24h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值。近年来,随着新型眼压计的不断发明和普及,人们对眼压的波动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眼压的波动与青光眼损害的关系。就目
基于平台集成的齿轮箱,通过应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以及对各功能模块准确组装,达到产品平台化、功能模块化、零部件通用化的效果,使齿轮箱能够实现零部件共享和快速交付,提高传
近年以来,我国的室内装修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因此而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室内空气污染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国家层面,为了改善人们生存环
目的 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的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新生鼠42只,分别在第0、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 结果病理结果显示,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数或密度从第14 d开始减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