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被太阳灼伤心灵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奥克兰待久了,相信没有人会不爱上这个城市的。宁静和喧嚣浮华在这个美丽的港口城市里竟然找到了和谐。这里的人们在享受着三个“B”,即海滩(Beaches)、船只(Boats)、烤肉(Barbecues)的同时也感受着大都市的繁华。
   我这个从小就把电影当成梦想的人,在这里找到了许多异样而又令我激动的美好感觉。而这种感觉,过去只在品味经典电影时才会发生。
   走在奥克兰最热闹的皇后大街上,你既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美少女那有如天使般的笑靥,也时常可以看到黝黑粗壮的毛利人和黑人青年在肆无忌惮地击鼓歌舞,甚至连那个每天扮成塑像的中年人,虽在乞讨,嘴角却也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生活,不论他们是穷人还是富人,因为他们是在奥克兰。奥克兰的美丽对任何人都是慷慨的。
   奥克兰是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皇后大街或许就是这种多元文化背景的交汇点,两旁的建筑既充满了19世纪殖民地的色彩,也包含着许多现代欧美艺术的痕迹,而街上涌动的人群更是展现了它的多元国际化特色。
   奥克兰的居民以白人为多,毛利人次之。但作为亚洲人,在奥克兰的大街小巷里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土耳其的酒吧、印度人的会馆,韩国饭店和中餐馆更是鳞次栉比。我最喜欢去的是那家被叫作“蓝色小馆”的日本料理,那家店里的烤鳗鱼十分好吃,更何况店里有一位打工的日本留学生小姐美艳惊人,时隔许久,我依然还记得她那灿烂的笑容如孩童般的清纯。
   皇后大街的尽头是伊利莎白女王广场,我一直都觉得这里是奥克兰最有趣的地方了,中午的时候会有许多上班族集聚在这里。我也和他们一样,因为在这里不但可以边晒太阳边午餐,还可以欣赏到各种肤色的街头艺术家们的表演,有装备齐全的电子乐队也有毛利人的草裙舞,有时还会碰上慷慨激昂的演说者,甚至还有示威的人,虽然是在抗议但举止却很优雅,只是用报纸做成大喇叭嚷嚷几声而已,真是光怪陆离。
   奥克兰人的性情就是这样平和。走在街上,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会彼此微笑,初来乍到的我老是不能适应他们的轻声细语,那种低声说话的感觉是很奇特的,从小店里那美丽的新西兰姑娘手中买回一块香皂,你都会有种谈了一次恋爱似的喜悦。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帆船码头边的咖啡馆了,在奥克兰的每一个下午差不多都是在这里喝着卡布其诺度过的。虽然奥克兰的冬天也很冷,但阳光始终明媚,而且露天的咖啡馆都有一种像路灯一样大的烤炉,即使坐在海边,也是暖洋洋的。有时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直到海鸟来偷喝手边的咖啡。
   在咖啡馆里的那些午后时光,始终让我有种进入了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情绪。从这个码头坐船,只要几十分钟就可以到达逝去的诗人顾城曾经留下了爱与恨的激流岛,而海上的风景远比那个悲伤的故事更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像我这样的外来者,奥克兰人也常常到帆船码头来,他们是来看那些帆船的。奥克兰是帆船之都,奥克兰人对帆船和航海的热爱举世闻名,平均每四户人家就有一艘游艇或者帆船。奥克兰是被一片水泽环绕的城市,长长的海岸线、美丽的港口和海滩,造就了奥克兰人的水上生活方式,在海上玩耍、冲浪、扬帆,或潜入水中捉鱼,他们的快乐始终是和这片水域联系在一起的。
   每年在这里举行的路易·威登帆船比赛,吸引着全世界的航海爱好者。除了喜爱帆船,奥克兰人也爱在户外慢跑,每年的环海湾长跑赛同样引人注目。成千上万的帆船与户外赛跑的人,背景是湛蓝得让人有些窒息的天空和海洋,再加上那繁华的都市,就像是一张挂在墙上的明信片,但它却是真实的,这就是奥克兰人生活的写照。
   有的时候,我在海边的咖啡馆里坐久了,就发现自己也成了那幅画的一部分,情绪变得是那样的散漫和飘摇,感觉成了可以抚摩的物件,软软的,而过去那些紧张的生活和疲惫的往事却都成了老电影里的片断,在眼前一幕幕轻松地闪过。奥克兰就是这样的景致,能让一个跋山涉水的人在片刻宁静下来。
   即使是在冬天,帆船码头上也停泊着许多从遥远的欧洲驶来的大帆船,那些白色的帆船好多都是木头做的,很古典的那种,船上的金属件被擦得铮亮,在奥克兰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美丽极了。不过在我看来更有情调的是那些从帆船上下来的欧洲人,即使是在冬天,他们照样是赤着脚穿着T恤,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明亮。
   在帆船码头,一连几天我都看到有个意大利妇人,围着经典的BURBERRY头巾,一个人静静地依在海边,久久地望着远方,神情和容貌都像极了索菲亚·罗兰。她是索菲亚·罗兰吗?真想去问问她,可我又没有勇气去破坏这份宁静的美丽。在奥克兰寒冷的冬日里,我豁然觉得自己被太阳灼伤了心灵。因为不论她是谁,我看到的都是一幕难忘的电影。
  (段雪琴摘自《都市快报》)
其他文献
二十五岁前,觉得浪漫一定和爱情有关,浪漫应该是两个人的事:  浪漫是坐在那个人单车后去看一场烂得不能再烂的露天电影;  浪漫是突然想起那个人某天在电话里为你唱过的那首老歌;  浪漫是带着盈盈的笑为爱的那个人念一首《人间四月天》;  浪漫是在冰激凌店的点唱机前等半小时,然后在《直到世界末日》的旋律中牵手离开;  ……  二十五岁之后,觉得浪漫不必和爱情有关,浪漫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事:  浪漫可以是料峭
期刊
我在北京一家报纸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抱怨中国年轻人正在抛弃许多中国的文化传统——他提到了京剧、剪纸、茶道、放风筝和民间舞——并且正在逐渐地认同嘻哈时尚、摇滚乐、快餐、商业技巧这些“外国的”东西以及外国人的体育运动和业余爱好。作者写道,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中国文化将很快会在本土消亡。  尽管我理解作者对于国内发生的快速变化表示担心是很自然的,但我并不认同中国的年轻人正在摒弃中国文化的观点
期刊
我是一个在加里福尼亚州一所高中上学的中国学生。红十字会来我们学校鼓励年龄十七岁的学生献血。一下子献血几乎成了一种潮流,大家争着抢着去报名。一些是非常虔诚地想要挽救人的生命,一些是因为能够逃避将近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还有一些纯粹是为了献血过后可以随便吃的巧克力饼干和糖。美国学生不经意流露出的单纯让人觉得又傻又可爱。  为了献这次血我足足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至于我献血的目的嘛……一是因为我妈死活不让我
期刊
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从不讲究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深怀兴趣,更不愿意为泊车多花几美元……很多中国时尚白领对此不屑,认为世界首富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一定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
期刊
给你做一道题,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是美国一家大公司总裁招聘员工时亲自出的题目——  你开着一辆豪华轿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  一个是快要病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恩人,还有一个你做梦都想是你一见倾心的异性,如果错过了,你一辈子都会后悔。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  你会如何选择?请解
期刊
科隆狂欢节是德国最有名气最为热闹的狂欢节,每年的观众超过一百万。  “科隆站起来!”当早春的科隆到处欢呼着这一句话时,就意味着一年当中的“第五个季节”——狂欢节到来了。这时,“疯人”们统治了城市,他们穿着奇装异服涌到大街上,酒馆里和超级市场里,各式各样的乐队吹吹打打地高唱和演奏着狂欢节歌曲,众人们则跟着一起唱和跳。  狂欢节一开始,许多城市、村镇都要建立各种组织来筹划狂欢节中高潮期的活动。首先,是
期刊
剑桥市非常小,骑自行车40分钟之内就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由于剑桥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英国各地、世界各地,散落地住在各个学院;而各个系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街区,上课、听讲座经常要跑很远的地方,自行车自然而然成为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人甚至把剑桥叫“Bycle City”(自行车城)。所以,不同于其他城市,本来就只有两条车道的路上还要给自行车留出单独车道。  窄窄的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紧挨着,没有任何隔离
期刊
一直爱在这风中独步。  忧愁如水。梦中的花环在无声中溅落,那点点滴滴的过往,清晰如昨;握在手中的爱,仿佛越来越远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探索。  经历过许多事,爱过许多人,最终也许还是要带着最最无奈的心情离开。年轻的心,有过许多牵绊,也许只要一件事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你的一生。真的,不要以为生活的每一步都能够自己把握好,路很遥远。风来,雨来,这些你又怎么能够预料到?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装饰得很坚强,不带有一
期刊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了2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大师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了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
期刊
林清玄在《送一轮明月》的文章中讲到:一位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着夜色到林中散步,当他走回住处后,看到自己的茅屋有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