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老板说茶事②关于野生茶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野生茶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钟爱。而在中国复杂的茶叶谱系中,野生茶却十分特殊。一方面,它生长于深山,甚至多少年无人所知;另一方面,其加工工艺又极为复杂,特别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太老了会苦,稍嫩了会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于冲泡出来还得“绿叶镶红边”。
  野生茶同样有贵贱之分,好的野生茶每斤几千甚至上万元,而普通野生茶每斤也就几百元。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中、高档茶叶走入寻常百姓家,野生茶开始走俏。如何区分野生茶的好与差?好茶的价值核心在哪里?农残对茶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此,本刊特邀武夷山夷春生态茶叶公司总经理杨闽忠、济南传古茶道品鉴中心经理刘敏参与本期财经茶座,听他们述说一杯香茗背后的故事。
  时 间:2014年6月17日
  地 点:济南传古茶道品鉴中心
  座谈人:杨闽忠(武夷山夷春生态茶叶公司总经理)
  刘 敏(济南传古茶道品鉴中心经理)
  解永敏(齐鲁周刊副总编辑)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野生茶那些事儿
  解永敏:近几年,野生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焦点。您来自茶乡武夷山,那里的野生茶是个什么情况?
  杨闽忠:我生长在武夷山,从小接触到的便是野生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种茶叶的珍贵。到了采茶季,家里人就上山采一批回来,粗粗制作一下。说实话,那时的制茶技艺不高,武夷岩茶的制茶大师们都在台湾,当时大陆的岩茶工艺接近失传。如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野生茶由于其纯天然特性,满足了人们对净水洁食的需求,也就成了追捧的焦点。
  刘 敏:最近,来我们传古茶道指名要喝野生茶的人越来越多。
  解永敏:原来喝什么茶的人多?
  刘 敏:原来喝绿茶的人多,还有喝红茶和普洱的。
  丁爱波:在武夷山,如今野生茶资源还多不多?
  杨闽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喝茶的兴趣并不高。这也很好理解,那时吃都吃不饱,茶叶又是消食刮油的东西,好不容易吃点肉腥怎能让茶叶给消化了?因此,对野生茶根本不重视,好多野茶都被砍掉种上了毛竹。在当时,毛竹比茶要实用的多。
  丁爱波:市面上冠以野生茶名义的茶有不少,其中不乏鱼龙混杂,在您看来野茶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杨闽忠:所谓野生茶,一种是自然生长且无人管理的纯粹野茶;一种是人工栽培管护后被遗弃年久的茶树。野生茶一般生长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处。从生长环境上看,应远离工业区,没有机会接触到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周边物种应具备生物多样性,有其他植物和动物,形成独特的生态小气候。茶树树龄至少要在二十年以上,而且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没有人工栽培、施肥。茶树只有经历多载雨雪风霜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才形成独特的野气。具备这些条件的茶树所产出来的茶,才有资格被冠以野生茶的称号。
  解永敏:您提到了茶树树龄,如今人们对古茶树追捧越来越热烈,茶树是不是越老越好?
  杨闽忠:我的茶园里,最老的茶树是320年左右,其特点就是生津回甘老枞味。老枞味指的是木质味,与树龄有很大关系。在武夷名枞中,不是所有茶种都对树龄有要求,比如肉桂,新枞更是。至于水仙,则对茶树年龄有要求,老枞茶需70年以上,高枞茶需50年以上,新枞也需要30年左右。
  丁爱波:那株300多年的老茶树每年能做多少茶叶?
  杨闽忠:鲜料能产30斤左右,10斤制1斤,通过纯手工制作能做出3斤野生茶来。这是我产品线中最顶级的茶叶,1斤在2万块钱左右。
  解永敏:手工制茶与机械化制茶有什么区别?
  杨闽忠:纯手工的话,单就晾青环节来说5个人一天只能制作200斤,机械化1个人就能制6000斤。机械化制作的茶,桶里能堆积70公分厚的茶叶,这样制作的茶没有经过充分的呼吸,不是好茶,也配不上顶级的原料。我的茶园也有一些体验式项目,但游客只是摆摆样子合影留念,真让他们去制茶,那种劳动强度也受不了。为制出一批好茶,我曾五天五夜不眠不休。每年4月份到中秋节是我制茶的时间段,这几个月下来体重一般得减掉七八斤。做茶就是人和茶的较量,如今我对制茶算有了一定研究,一款茶拿在手里便能感知到它的状态。当然,要实现与茶的真正对话,还需要20年。
  丁爱波:这听起来比较玄妙。
  杨闽忠:不亲自做茶很难明白怎样表达茶,比如岩茶从晾青到摇青,每一步骤的茶是什么味道、什么时候最香,都要亲自体验了才能在冲泡的过程中把这种香气释放出来,才能知道表达出来的香对不对。做一批好茶,如同中一次大奖。
  解永敏:这样制出的茶已经具备了一定收藏价值吧?
  杨闽忠:是的,一款茶叶是否值得收藏,首先得看制茶者的手艺如何。
  丁爱波:手工制茶的成本要高很多吧?
  杨闽忠:是的,时间成本首先就很高。从4月份开始采摘,一直到中秋节成品茶才能做好。这期间,资金都沉淀在里面。再就是这几年采摘成本也在上升。在武夷山,我根本都雇佣不到采茶人,只好从江西雇了30多个妇女来采摘。以前80元一天,现在要涨到280元。
  丁爱波:您制茶的手艺是家传的吗?
  杨闽忠:不是,客观来说,岩茶制作工艺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失传的。我是跟台湾的一位曹师傅学的手艺。岩茶大师都在台湾,比如林馥泉、吴振铎、吴觉农,这些大师对岩茶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馥泉是我非常敬仰的大师,他上世纪40年代就对武夷山茶种资源、岩土情况做过调查,如今我们依然在享用着他的遗产。当然,这么多年来,武夷山的生态环境、茶种资源早已发生了变化,再用以前的数据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可惜的是,直到如今都没有相关部门对此做一个全面调查。
  “大红袍”的真相
  丁爱波:武夷岩茶,最出名的应该是大红袍,关于大红袍有着种种传说。抛开传说的浮云,大红袍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茶?   杨闽忠:正宗的大红袍母树有6棵,那6棵大红袍树耸立在九龙窠的岩石壁上,上面只有一点薄土层供它们吸取养分,其实也不好看,矮小,黄叶不少,而且叶片也不整齐,远不如成片的岩茶新品种“肉桂”好看。但游客不管茶树好看难看,只在“大红袍”几个刻字前留影,也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大红袍。不过,即使是在武夷山生活和工作的人,大多也只根据传说在编大红袍的故事。
  解永敏:市面上的大红袍一斤有几十块钱的,也有上万元的,消费者如何辨别好与差?仅从价格上吗?
  刘 敏:大红袍分类标准有很多种,例如茶树生长环境、等级、制作工艺等。不同标准对应不同类别,不同类别又分为不同等级,价格多元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闽忠: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大红袍”已不仅仅是一个茶种,而成了一个品牌。纯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一款叫做奇丹的茶种。丹指的是丹药,武夷山是道教盛地,炼丹与制茶有着微妙的文化关联。以茶种区分相比,商品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的区别更为直白。目前,市面上的大红袍多为商品大红袍,纯种大红袍量很少。商品大红袍多用大红袍和水仙、肉桂等岩茶按严格拼配标准制作而成,这种拼配茶弥补了纯种大红袍制作和产量方面的局限性,有的消费者更喜欢喝拼配大红袍。因为拼配茶种是以大红袍为主,所以市场上就称之为“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则为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纯种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的价格区别很明显,物以稀为贵,纯种大红袍产量少,价格明显高于商品大红袍。而商品大红袍价格按品级就呈多元化,这也是大红袍价格相差大的主要原因。
  解永敏:大红袍有岩骨花香的美誉,花香好理解,岩骨指的是什么?
  杨闽忠:陆羽《茶经》所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个“岩”说的便是,大红袍生长在烂石之中。至于骨,在我看来骨是骨架,茶汤入口,如文章铺排,一瞬间便能将一碗茶的精神支撑起来。
  农残、水与仪式感
  丁爱波: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茶叶出口国,每年茶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量接近20%,但有些外国人不愿意买我们的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药残留问题。
  杨闽忠: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严重滞后。2010年,卫生部第三次食品标准大清理。截至2011年4月,已发布172项新国标,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但即使在此次标准大清理后,标龄在10年以上的现行标准仍占1/4左右,个别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尤其是茶叶食品安全标准及检测手段严重滞后。标准的落后,便不能抑制人们的过度逐利,多打农药多增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解永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茶叶上有农药残留,泡茶的水如今也不干净了。
  杨闽忠:以前都说泡茶最好的是扬子江中水,还有虎跑泉的泉水,可如今去那周边看看,污染同样严重。古人喝茶,讲究的要去深山中“买一眼泉”,这太潇洒,可如今哪有干净的泉水?喝茶已经不能像古人那么雅致了。古时候,泡茶要求的是活水,如今泡茶用的只能是纯净水。纯净水是死的,它一直摆在那里,我们连它死了多少天都不知道。
  丁爱波:中国人喝茶几千年,文人墨客还有一套对茶的庄重仪礼,但发展到今天茶道似乎成了日本人的文化遗产。
  杨闽忠:有些事情不能妄自菲薄,你说的仪式,在咱们这还有更细致、更复杂的。一次,我在一家茶楼喝茶,前后共有十八道程序,依次是: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三斟石乳、领略岩韵、自斟漫饮。你看,这里面的礼仪是不是也特别有文化?至于日本的茶道,我个人感觉有些过。你试试看,凝神静气一个多小时,再喝一口茶,谁都会感觉那就是琼汁甘露。
其他文献
今年,吴秀波有四部电视剧作品问世。8月播出的《我的青春高八度》《离婚律师》,以及9月在央视上映的《马向阳下乡记》,还有尚不知何时播出的《乱世书香》。网络上时时可见他的消息,杂志的封面上他继续气质着、时尚着、翩翩着。  顺着楼梯往上走,隐隐然便可看见那一头醒目的略带花白的头发慢慢现出。吴秀波坐在迎面的沙发上,低着头,见到陌生人来,抬头,微笑,点头。不是客套,不存距离。  待到进入正式采访,他一脸带笑
期刊
前不久,曾在1990年代名噪一时并因非法行医被判入狱15年的“神医”胡万林,出狱后不足3年,再次因同样罪名“非法行医”,站到了被告席上,其创制的“五味汤”由咖啡、酱油、食醋等构成,却导致服用者死亡。  “神医”的五味汤为什么会“夺命”?被典籍收录的“五味汤”又有哪些五行智慧和养生哲学呢?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中医院心病专家邵念方。  咖啡+酱油:五味汤如何夺命?  现在,曾在上世纪90年代
期刊
2014年6月15日上午,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隆重举行弘庵法师升座庆典法会。弘庵法师成为千佛山兴国禅寺首任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省内外多位诸山长老到会祝贺。  千佛山兴国禅寺为齐鲁著名古寺,距今已有1427年的历史。弘庵法师,癸丑年生于辽宁,1988年于山东大灵岩寺礼上觉下映法师出家,2002年随师常住千佛山兴国禅寺,2011年任兴国禅寺住持、寺管会主任,2012年任山
期刊
日前,“2014中国(泰山)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本届展会将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泰安市泰山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主题为“矿业装备聚集泰山、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突出高新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展会将以矿业装备展示、高新技术推广这两大板块作为切入 点,展品范围广,涉及勘探、选矿、采矿等多种装备技术。  展会期间,还将同步举办“中国(泰山)矿业领域高层论坛”活
期刊
如今,中国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对“人口政策”的研究讨论,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已,并呈从学界向政界蔓延之势。历史关口,正在激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中国过去靠劳动力数量来创造“世界工厂”奇迹,接下来由“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是真正考验  老早在农耕社会中,生儿育女就不单纯只为传宗接代,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持农耕劳动力。生多少个小孩,本质上是“多少张嘴”VS“多少双手”的拉锯问题
期刊
日前,电影《天降雄师》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有媒体报道,大明星成龙在发布会上被好莱坞巨星约翰·库萨克唤作“大哥”,感觉很有面子。因此,无论什么时候,美国好莱坞以及好莱坞影星,都很是吸引眼球。  其实,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还有一个电影“瑙莱坞”(Nollywood),完全能与好莱坞相媲美,只是“没有好莱坞那么吸引眼球而已”。“瑙莱坞”多以巫术元素作为电影特色,“施法、中蛊、发疯、悲剧、降魔、解蛊”这样的叙事
期刊
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所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有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办学思路并科学贯彻这个办学思路。  一、形成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等基本办学指导思想  山东政法学院党委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形势及自身实际,准确定位,确定“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战略,把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走具有山政风格的特色兴校之路。  “错位竞争”就是
期刊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曾经提倡二胎化的生育政策。但生育率下降得越低,鼓励生育需要的“动能”越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中等收入陷阱”是可以走出去的;而“低生育率陷阱”是很难走出去。日本和欧洲在绞尽脑汁鼓励生育,但生育率仍持续低迷,今后还将陷入“老年化陷阱”。  韩国到新加坡:  一泻千里的生育率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曾经提倡二胎化的生育政策。  为了应对失业与住房两大难题,当时为新加坡总
期刊
6月17日上午,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筹办工作动员会议暨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济南召开。本届山东文博会定于今年8月28日至31日在济南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会场将设文化改革发展综合展区、新型文化业态展区、现代生活展区等11大展区。  本届文博会共由展区、论坛和群众文化活动三个板块组成。论坛主要包括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6场文化产业高端论坛。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文博会开展,共将
期刊
只要看老百姓对孙俪的小女儿、费德勒的第二对双胞胎有多关注,就知道人们对“子女成双”的期盼有多热切。但在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生育成本面前,这个“好”字并不容易。随着“单独二胎”政策即将山东落地,“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已经横亘在很多家庭面前。  生存状态决定生育观,股价行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场天人交战的结果。“单独二胎”消息坐实后,包括玩具、动漫在内的二胎概念股上扬,但同时上涨的还有养老概念股。早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