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山13亚段)沉积期的微古地貌,分析微古地貌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而预测山13亚段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导井位部署。研究表明:山13期研究区西部和南部为地貌高地,东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缓坡过渡带;沉积期的古流向整体呈南西-北东向,自南部高地发育的3~4支分支河
其他文献
延长组6段(长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石油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其油层埋深大、油-水关系复杂,油藏在垂向和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大量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和试油等资料,结合包裹体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油藏的差异富集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砂体类型和储层物性是控制长6段油藏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优质烃源岩、优势砂体和相对高渗区3个有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形成了长6段油藏的富集区.受沉积环境影响,垂向上,姬塬地区长6段的3个亚段中长61亚
相比于非相干消色散,相干消色散具有色散消除更彻底、可保留原始数据相位、时间分辨率信息等优势,但同时具有运算量大、数据处理耗时长等问题。为实现脉冲星基带数据相干消色散处理,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加速,开发一种以DSPSR(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oftware for pulsar)和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为数据处理核心的脉冲星数据处理技术。利用高速共享内存实现对环形缓存区两路极化基带数据的读取,结合图形处理器高性能计算技术,使用DSPSR对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