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审美意识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审美意识在三个基本维度上构筑散播。其一,以徐冰、尹秀珍、宋冬等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借助装置艺术及行为艺术的创作活动积极地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其二,卢广、方谦华等人通过摄影艺术等途径直接反映环境危机现状,使大众直面生态破坏之丑。其三,更多艺术家通过传承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齐物比德态度,在作品中使用自然物的审美意象并借以表达内心深厚的自然之爱。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个人影响力介入并干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进程,为改善地球环境做出了努力。这证实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视野和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各族人民的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和价值重塑之中,是中国各民族交往的必然结果和应然之物:各族人民在多层次民族交往中呈现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华民族共同
交往和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横纵相连的经纬线,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交往理论有其内在逻辑与思想意蕴,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交往”及其作用做
“人机共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境况。人工智能体道德判断的复杂性需要在“人机共生”的视角下做出思考。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理解人机共生关系中所形成的新的社会关系、新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作为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叠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而成为“全球性流行病”。疫情防控成为对世界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战略目标在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不仅是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
合作社规范的农产品生产行为可以保证供货质量,而合作社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影响“农超对接”合作关系的重要因子。合作社生产规范、供货质量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实证
正如塔勒布所言:黑天鹅总是在人们料想不到的地方飞出来③。新冠疫情就是这样的一只“黑天鹅”,其影响广泛涉及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后疫情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