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吸收了武术多种风格的演练形式,将多种技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示了武术文化的精髓。长拳在演练时注重动作的连贯性,脚到步到、手到眼到、手随身走,通过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展现出形态美、神韵美、技击美、时空美、音乐美。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竞技武术 长拳 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谈到,“美学是对感官和智慧发生影响,如同一种力量,使人在创造能力面前发生惊奇、自豪和高兴”。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领域中独树一帜,它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它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陶冶性情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体育的风格特点。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吸收了武术多种风格的演练形式及各种器械方法,将多种技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示了武术文化的精髓。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注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脚到步到、手到眼到、手随身走的原理,通过多个动作组合变化展现出演练过程中的节奏,辅之以音乐,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神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一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形态美
从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来看,美是“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具体到套路长拳中则为姿态美、节奏美、结构美。
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竞技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武术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的含义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范,姿势优美。拳谱中讲“五体称”,就是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呈现一幅健美之势。具体到长拳套路运动中,形是指习武者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即我们所说的姿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武术套路是造型艺术,造型艺术就离不开形,所以演练讲究“形者神之质”的物质第一性,强调“练拳先练形,练功不忘形”。
节奏美,即武术运动中有规律的反复、连续性,以及动作和形态转换所产生的美感。武术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因此竞技武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有慢有快。动作的一拳一脚或者是一个腾空、一个旋转等等,都可在视觉上构成各种运动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空间变化。这种千变万化、瞬息生辉、稍纵即逝的线条排列与组合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很讲究结构,结构之美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和动作连接的有机性、布局的均衡性,这些美学因素都可以在其编排中得到体现。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动作有起势、收势、有间歇、有高潮,之间不是任意地连结,即讲究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的技术原则,又追求高低起伏、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艺术性。之间连接合理,环环相扣,在布局中则往返穿插、迂回转折。使长拳充满生气,表现了武术套路长拳的艺术性和美感。
二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神韵美
“神”,是表现演练者意向与情趣的一个较高的层次,武术当中,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又无不以眼神相配合。具体来讲,“神”是通过演练者的眼神来透露。恰到好处地运用眼法可显示出旺盛的斗志和逼人的威势。武术的精神气势、攻防进退的演练意识、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都是通过演练者的眼神表现出来,“神”的表现,是运动员对武术套路长拳动作攻防理解的情感外露,在演练过程中,必须做到对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既不失技击法则,而又带有技击动作赋予的夸张的美的形态塑造。在武术套路长拳演练中,神随形转,形随意动,神形既有含而不露之蓄,也有豪迈舒展之爽,如滔滔江河奔腾之气魄,宛若涓涓溪流之润泽,神形兼备使整个套路协调而富有生气,这正是所谓“击是本、神是情、形是意”的完美统一。
“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是中国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历来所强调的重要特征。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心与意、意志气、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以及“手与足、肩与胯、肘与膝合”的外三合等等,都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与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之法和运动形式,它体现了竞技武术长拳的共同特点,使内部意气的流动和外部神气鼓荡在运动中趋于自由和谐,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人生观念等在这种和谐之中保持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实现了精神与形体的平衡。如人们在表演或观赏长拳时自然联想到生命运动的生生不息与勃勃生机,从而引起我们的审美愉悦,这就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神韵之美。
三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技击美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武术离不开技击,武术套路是艺术性和技击性的统一,既具备实用的攻防价值,又具备艺术的美学价值。攻与防的结合即技击性也是武术套路运动韵味和美感的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依赖于武术实用技击的积累,借助演练形式把各种攻防动作表现出来。使套路在不同的攻防方法和实战技能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从而比较完善的使技术特点在纷繁众多的套路演练中表现出来。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来源于军事格斗生活,它的本色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则是“击”。技击美是长拳的自然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技击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核心,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是以踢、打、摔、拿为基本技击法则,由此而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技击在实践过程中,随着人们技术利用的巧妙化,有效的技击法则在运用中唤起了人们对动作美的追求。在内意上仍保留了技击法则的实用价值和精髓,在外形上进行了修饰和创新。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中的技击继承和发展了技击中的技术因素,强调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招术,运用攻防结合和虚实转化的策略,从动作组合看,战术目的十分明确,拳打、脚踢、肩扛、膝撞、肘击等连续进攻的动作以及时间差的把握,在精湛的技藝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给人一种“真打”的美感。
四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时空美
武术套路演练中,各种动作表现在姿势与结构上的美,有的是空间相对定时显现的,如动作的造型和亮相就是“点”和“面”变化的结果,也有的是在演练的动态中,通过动作与动作的组合,衔接在韵律身法中体现的,这就是“线”的变化结果,武术套路演练可在运动方向、路线布局、幅度及韵律等变化中,通过人体动作的灵巧性、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操纵的准确性,定向能力,反应时间等,充分体现出武术的运动美、时空美。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动作的一招一式及纵、跃、翻、飞,身法的吞吐、闪展、屈伸、扭拧、折叠等,在空间构成了各种弯弯曲曲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线条变化,各种线条构成形式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均可得到充分的展现。例如,在长拳套路演练中,我们时常会看见运动员跳跃运动后接低姿平衡,形成一种明显的“曲线运动”轨迹,充分体现了空间美,而长拳中定势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时空美,长拳套路在定势成型时转头猛,成型快,在最短时间内成型,成型后头、手、脚的位置到达固定的空间位置,使人充分体会到时间美、空间美。
五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中的音乐美
在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演练中选配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结构的提升。比赛中,音乐的配制使得套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显得更加丰满,更富有观赏性、艺术性和专业性。针对不同的武术套路长拳配合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使动作节奏更加同步和谐,轻松流畅,苍劲激昂,实现动作与音乐韵律统一,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表演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音乐,通过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来表达武术的内涵,音乐独有的魅力可感染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氛围,如《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等慷慨激昂的音乐,不仅使表演者能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情感,更能感染观众融入到现场的气氛当中,令人心驰神往。
总之,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不仅要保留自身固有的美,更要与时俱进,将一些时尚因素介入其中,使武术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黄晓华:《论武术运动中音乐与套路相结合的演练形式》,《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 周丽娟、李旺华、李朝旭:《十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音乐配置探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 刘同为、周惠新:《长拳演练节奏及其变化规律探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 马敏卿、董慧娟:《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 张江华、花家涛:《论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审美特征》,《武术科学》,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赵红臣,女,1975—,河北省文安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关键词:竞技武术 长拳 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谈到,“美学是对感官和智慧发生影响,如同一种力量,使人在创造能力面前发生惊奇、自豪和高兴”。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领域中独树一帜,它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它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陶冶性情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体育的风格特点。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吸收了武术多种风格的演练形式及各种器械方法,将多种技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示了武术文化的精髓。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注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脚到步到、手到眼到、手随身走的原理,通过多个动作组合变化展现出演练过程中的节奏,辅之以音乐,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神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一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形态美
从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来看,美是“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具体到套路长拳中则为姿态美、节奏美、结构美。
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竞技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武术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的含义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范,姿势优美。拳谱中讲“五体称”,就是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呈现一幅健美之势。具体到长拳套路运动中,形是指习武者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即我们所说的姿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武术套路是造型艺术,造型艺术就离不开形,所以演练讲究“形者神之质”的物质第一性,强调“练拳先练形,练功不忘形”。
节奏美,即武术运动中有规律的反复、连续性,以及动作和形态转换所产生的美感。武术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因此竞技武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有慢有快。动作的一拳一脚或者是一个腾空、一个旋转等等,都可在视觉上构成各种运动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空间变化。这种千变万化、瞬息生辉、稍纵即逝的线条排列与组合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很讲究结构,结构之美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和动作连接的有机性、布局的均衡性,这些美学因素都可以在其编排中得到体现。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动作有起势、收势、有间歇、有高潮,之间不是任意地连结,即讲究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的技术原则,又追求高低起伏、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艺术性。之间连接合理,环环相扣,在布局中则往返穿插、迂回转折。使长拳充满生气,表现了武术套路长拳的艺术性和美感。
二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神韵美
“神”,是表现演练者意向与情趣的一个较高的层次,武术当中,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又无不以眼神相配合。具体来讲,“神”是通过演练者的眼神来透露。恰到好处地运用眼法可显示出旺盛的斗志和逼人的威势。武术的精神气势、攻防进退的演练意识、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都是通过演练者的眼神表现出来,“神”的表现,是运动员对武术套路长拳动作攻防理解的情感外露,在演练过程中,必须做到对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既不失技击法则,而又带有技击动作赋予的夸张的美的形态塑造。在武术套路长拳演练中,神随形转,形随意动,神形既有含而不露之蓄,也有豪迈舒展之爽,如滔滔江河奔腾之气魄,宛若涓涓溪流之润泽,神形兼备使整个套路协调而富有生气,这正是所谓“击是本、神是情、形是意”的完美统一。
“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是中国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历来所强调的重要特征。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心与意、意志气、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以及“手与足、肩与胯、肘与膝合”的外三合等等,都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与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之法和运动形式,它体现了竞技武术长拳的共同特点,使内部意气的流动和外部神气鼓荡在运动中趋于自由和谐,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人生观念等在这种和谐之中保持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实现了精神与形体的平衡。如人们在表演或观赏长拳时自然联想到生命运动的生生不息与勃勃生机,从而引起我们的审美愉悦,这就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神韵之美。
三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技击美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武术离不开技击,武术套路是艺术性和技击性的统一,既具备实用的攻防价值,又具备艺术的美学价值。攻与防的结合即技击性也是武术套路运动韵味和美感的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依赖于武术实用技击的积累,借助演练形式把各种攻防动作表现出来。使套路在不同的攻防方法和实战技能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从而比较完善的使技术特点在纷繁众多的套路演练中表现出来。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来源于军事格斗生活,它的本色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则是“击”。技击美是长拳的自然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技击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核心,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是以踢、打、摔、拿为基本技击法则,由此而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技击在实践过程中,随着人们技术利用的巧妙化,有效的技击法则在运用中唤起了人们对动作美的追求。在内意上仍保留了技击法则的实用价值和精髓,在外形上进行了修饰和创新。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中的技击继承和发展了技击中的技术因素,强调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招术,运用攻防结合和虚实转化的策略,从动作组合看,战术目的十分明确,拳打、脚踢、肩扛、膝撞、肘击等连续进攻的动作以及时间差的把握,在精湛的技藝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给人一种“真打”的美感。
四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时空美
武术套路演练中,各种动作表现在姿势与结构上的美,有的是空间相对定时显现的,如动作的造型和亮相就是“点”和“面”变化的结果,也有的是在演练的动态中,通过动作与动作的组合,衔接在韵律身法中体现的,这就是“线”的变化结果,武术套路演练可在运动方向、路线布局、幅度及韵律等变化中,通过人体动作的灵巧性、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操纵的准确性,定向能力,反应时间等,充分体现出武术的运动美、时空美。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动作的一招一式及纵、跃、翻、飞,身法的吞吐、闪展、屈伸、扭拧、折叠等,在空间构成了各种弯弯曲曲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线条变化,各种线条构成形式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均可得到充分的展现。例如,在长拳套路演练中,我们时常会看见运动员跳跃运动后接低姿平衡,形成一种明显的“曲线运动”轨迹,充分体现了空间美,而长拳中定势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时空美,长拳套路在定势成型时转头猛,成型快,在最短时间内成型,成型后头、手、脚的位置到达固定的空间位置,使人充分体会到时间美、空间美。
五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中的音乐美
在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演练中选配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结构的提升。比赛中,音乐的配制使得套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显得更加丰满,更富有观赏性、艺术性和专业性。针对不同的武术套路长拳配合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使动作节奏更加同步和谐,轻松流畅,苍劲激昂,实现动作与音乐韵律统一,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表演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音乐,通过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来表达武术的内涵,音乐独有的魅力可感染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氛围,如《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等慷慨激昂的音乐,不仅使表演者能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情感,更能感染观众融入到现场的气氛当中,令人心驰神往。
总之,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不仅要保留自身固有的美,更要与时俱进,将一些时尚因素介入其中,使武术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黄晓华:《论武术运动中音乐与套路相结合的演练形式》,《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 周丽娟、李旺华、李朝旭:《十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音乐配置探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 刘同为、周惠新:《长拳演练节奏及其变化规律探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 马敏卿、董慧娟:《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 张江华、花家涛:《论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审美特征》,《武术科学》,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赵红臣,女,1975—,河北省文安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