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8例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7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在PET/CT图像上测量区域淋巴结长径、短径及SUVmax,将目标淋巴结同术后病理对照,确定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2组间长径、短径、SUV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上述指标最佳诊断界值,比较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

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739枚,其中204枚(转移性淋巴结8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16枚)可与PET/CT图像上淋巴结准确匹配。以SUVmax≥2.5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8.6%(34/88)、95.7%(111/116)、71.1%(145/204)。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分别为(6.13±1.94)和(8.49±3.78) mm,短径分别为(4.73±1.51)和(6.37±2.57) mm,SUVmax分别为1.13±0.74和2.54±1.76,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8、-5.691和-7.775,均P<0.01)。淋巴结长径、短径和SUVmax判断淋巴结转移的ROC AUC分别为0.709、0.731和0.851;最佳界值分别为7.50 mm、5.05 mm和1.45。分别以各界值为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54.5%(48/88)、67.0%(59/88)和68.2%(60/88),特异性分别为:86.2%(100/116)、85.3%(99/116)和87.9%(102/116),准确性分别为:72.5%(148/204)、77.5%(158/204)和79.4%(162/204)。将短径≥5.05 mm、SUVmax≥1.45二者满足其一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1%(74/88)、83.6%(97/116)和83.8%(171/204)。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UVmax≥1.45为诊断标准的诊断价值优于长径≥7.50 mm、短径≥5.05 mm; SUVmax≥1.45、短径≥5.05 mm二者满足其一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时准确性最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知晓情况,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临床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对本院神经内科6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后,重新用该问卷进行测评,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自行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行氦-氧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ECOPD行氦-氧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传统治疗基础之上接受氦-氧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治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模式在接受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文关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发生率、体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患者术后并发症、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关节功能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THR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患者对康复的自我管理。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中护士的角色。方法选择本市18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126名护士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工作内容及角色职能。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数不断增加,社区护士家庭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充分发挥护士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健康管理职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发展,为不断改进和提高国内医疗服务模式提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护理基础上,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对比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再插管率和初次拔管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FEV1(0.86±0.25)V/L、PEF(4.89±1
目的探讨IPAD的移动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院内信息化平台为基准,开发基于IPAD的移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将其应用于临床,其功能模块为:模板设定,模板的匹配,任务指派和设定,床边质量控制,进度观察和生成报表。结果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对该系统表示满意。结论将基于IPAD的移动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临床,可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时间成本,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目的总结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予以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新生儿176例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留置针穿刺输液新生儿183例为观察组。以对照组新生儿为对象,探讨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提出优化护理对策,在观察组中进行运用。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刺激性、护士工作年限等均是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护理路径在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联合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
目的探讨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17%、95.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