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体验中发展理性思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学会数学思维,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维需要经历观察、猜想、推理、运算和归纳,强调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现在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感知数学到感悟数学,在对话体验中发展理性思维.
  一、教学案例片段
  教学案例:“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苏教版选修2—1第2.5节).
  1.对话情境,直觉感知
  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种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方程形式上的统一,都有焦点、对称性等.圆锥曲线还有一些共同的性质等待我们去探究.
  问题:在学完椭圆后,根据双曲线和椭圆的定义之间的关系,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性质等进行类比猜想,然后给予了严格的推理论证.在学完抛物线以后,类比抛物线的定义:椭圆和双曲线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定义么?如果可以,这三种曲线都应该满足怎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描述,让学生从直觉上感受这三种曲线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再通过问题设置,给学生一种具体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展开学习.
  2.小组对话,激活思维
  要求:同伴交流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时的部分摘录.
  生1:类比抛物线的定义,要保留一些关键的信息,比如“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
  生2:“相等”要改为“不相等”.
  生3:使用“不相等”,原来的等量关系就变成了不等关系,而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表示的却是等量关系,如何处理?
  生4:课本在第33页第8题这样描述:“设点P到点F(1,0)的距离是到直线x=9的距离的13,试判断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像.”我们可以借鉴这道题的描述方式.猜想命题为:“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是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λ倍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
  生5:F∈/l,λ>0.
  生6:考虑到数学的简洁性,猜想可以修改为:“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l)的距离之比为λ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独立思考,在同伴之间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在班级集中展示.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取长补短.
  3.演绎推理,理性思考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大家的猜想,发现当0<λ<1时,轨迹是椭圆;当λ>1时,轨迹是双曲线;当λ=1时,轨迹是抛物线.
  师:对于猜想的命题是否正确,不能仅仅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还要给出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
  问题:以椭圆为例,如何判断猜想的命题是否正确性?如果正确,这里的定直线与a,b,c有什么关联?常数λ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得出两种思路.
  思路1:从猜想的命题直接出发求证,仿照建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去建立方程.然后将所得的方程与椭圆的标准方程作比较,从而得到证明.
  思路2:从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去寻找,看求解过程中是否蕴含有符合猜想的表达式,并给出具体的几何解释.
  设计意图: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要有严格的演绎推理作保证.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分析、探讨出两种不同的验证思路,然后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继续完成探究.这从不同层面上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4.自主反思,优化结构
  思考:设计表格,对比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找出区别和联系?并尝试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自主反思是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全方位思考,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将之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则要求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教学后的思考
  1.深入研究教材,理清知识网络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蓝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强化“用教材教”的理念,切忌抛开书本.教师要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入研究教材、教学要求,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提炼.
  2.注重对话体验,发展理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猜想、试验、类比、归纳、反思等手段不断让学生参与数学对话体验,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在对话体验时,要注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与文本、同伴、教师进行对话.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采用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测定化学实验室的挥发态汞,试验并优化了分析条件.在确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汞浓度在0.O—12.0ng/m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
如今,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师生互动多了,教师轻松,学生也得到了一定自由的空间,但是有时我们只能让课堂“动”起来,却未必是“互动”,因而学生也未必得到真正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与其他同行一起探讨,寻求增强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性互动的有效性策略,以下是几点心得,求教于大家。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地位,通好学生“思想关”  (一)做好引导,让学生认识“互动
语文教学离不开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强大的应试教育“绑架”了本色语文。当下,很多学生只知道“从书本上学知识,到试卷里要分数”,对周遭的一切无比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知识素养单薄,更遑论视野与能力。通过多年实践,我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并实践了乡土文化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途径与实施原则。  一、在语文课堂上渗
[摘 要]在中职教育中,机械制图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中职学校工科类的基础学科。为此,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这门学科,并从多方面着手,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则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制图 课堂教学 空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
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北京市近期对空气污染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尤其是针对建筑工地杨尘、渣土运输进行了专项治理活动,督促建设、施工单位使用有资质的企业的“四
2012年5月30日至5月31日,“2012年建筑企业CIO发展联盟走进企业系列活动——促进行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召开。
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在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少老师也望洋兴叹。其实,诗歌鉴赏复习也是有迹可寻的。我认为抓住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对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以我个人经验试谈以下几点。  一、读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要把握好标题信息,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对象、事件、主旨等。标题是指导学生理解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体制下,“问题解决”的教学形式已经开始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在大部分学生的终身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因此,深层次的“问题
引言:桥梁是重要的交通工程设施,保证桥梁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作为城市桥梁的养护单位担负着全市70座(城市大桥22座)桥梁的养护工作。为了加强城市桥梁的养
全球化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表明世界各国经济已经进入紧密联系、高度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全球化中大国作用与责任的状况如何将决定着新时代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