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媒体及综合语言教学方法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os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技术能为英语教学创设直观、立体的动态情境,提供大量的多种体裁和语体而且真实的语言材料。要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把听、说、读、写等多种言语技能的训练相结合,把各种教学法的优点相结合。
  关键词:媒体;综合语言教学法;语用功能;言语技能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8-0027-5
  Abstrac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multi-genre and multi-style authentic materials from media resource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pursuit of the final goal of developing th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ould gather the strengths of variou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methods, and highlight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langu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cro-skills.
  Key words: media, integrated approach, pragmatic function, macro-skill
  
  1. 引言
  
  媒体技术能为英语教学创设直观的、立体信息显示的动态情境,以及提供大量的多种体裁和语体而且真实的语言材料。声音文件能给学生提供地道的语音语调,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音。同时,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如何把媒体技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最新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教学,使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对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学院语言服务中心的老师给中国进修教师上教法课用的一个教学单元进行个案分析,希望能给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2. 个案分析
  
  本部分将对个案单元的教学目标及4个教学内容部分进行分析。4个教学内容部分分别为Watching the Video, Reading: A Family Tragedy, Pronunciation: Sounds of English, Listening: Meeting People。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给出个案具代表性部分的结构框架,必要时给出具体内容。
  个案在开始先给出了个案单元的教学目标:
  In this unit you will practise:
  · describing people, places and things
  · 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people you haven’t met before
  个案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讲在本单元中学生要学习什么语言项目,而是说学生将学习通过语言“做”什么,即语用功能。个案单元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法和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的意念—功能大纲(Notional-functional syllabus)和交际大纲(Communicative syllabus)的特点。Halliday认为语言是实施各种社交功能的工具,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表意(learn to mean),语言形式是语用功能的体现(realization)。Hymes认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掌握在言语事件(speech events)中实施一系列言语行为(speech acts)的能力,他认为学习者使用的语言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而且要恰当(appropriate)。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话语的语境,更加突出语篇的教学,如语篇的体裁特点、会话策略等,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引自胡壮麟,2002: 357)媒体技术的使用更有利于这些教学特点的发挥。下面我们对个案教学内容部分进行分析。
  Watching the Video
  Activity 1: Watching for key information
  Watch the video drama for Unit 1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the name of the hotel?
  Who runs the hotel?
  What problems does she have?
  Activity 2: Describing places
  1. Tick the words which you think best describe Seaford.
  2. Now look at the hotel and tick the words that best describe it.
  Activity 3: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s
  1. Look at the following photos of the people you saw in the video and read their descriptions. Write the correct name above each description.
  2. Now work with a partner and write a similar description for June Wilson (a character in the material).
  本部分使用了视听材料,教材同时提供了相应的彩色图片,为以下各项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活动1中概括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视听材料的理解,为活动2和活动3的完成提供了语境。
  活动2和活动3分别涉及到描写体裁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式。活动2要求学生找出可用于描写材料中城镇和旅店的形容词。这一个性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形容词的功能是描写人和物,形容词的使用是描写体裁的主要语言特征之一。活动3先给出描写人物的范例,这样学生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描写体裁其它的语言特点,比如描写体裁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关系小句、存在小句等。最后,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写出一个人物描写。这样,本部分以视听材料为主线,通过听说读写活动,不仅进行了描写人物、地点和事物这一语用功能的教学,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言语技能,有利于他们综合语言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Reading: A Family Tragedy
  Activity 1: Getting to the meaning
  1. Before you go on to the next exercise, read this:
  When you read a newspaper story, there are strategies you can use to help you understand what it is about. Here are some of those strategies.
  2. Before you read the article from the Seaford Echo of eight years ago, look at the headline and photograph.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be about?
  3. Now ‘skim read’ the story. Was your prediction correct?
  4. Scan the text for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Activity 2: Building your vocabulary
  Look at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these words. Write each word next to the appropriate definition in the table below.
  本部分阅读材料来自报纸,是新闻报道体裁。通过活动1学生可以了解材料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开始教材先教给学生们阅读策略:跳读和寻读,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本部分中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非语言交际信息,连同“预测故事内容”,这一个性化学习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活动2这一测试性任务让学生们学习了材料中出现的新词汇。
  Pronunciation: Sounds of English
  /s/, /z/ and /Pz/ at the end of words
  1. Before you listen to the audio cassette, read this:
  ‘s’ at the end of a 3rd singular verb (Simple Present) or a plural noun can have three different sounds: /s/, /z/ and /Pz/.
  2. Listen to these three groups of words. Can you hear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final ‘s’?
  3. Look at these sentences about the characters in the video. Underline all present tense verbs and plural nouns ending in an ‘s’.
  4. Now 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group the words you have underl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final ‘s’. You have been given the first word for each column.
  本部分通过听的材料进行语音教学。语音被作为独立的一部分来进行教学,可见其被重视程度。然而,个案中的音素教学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其语用功能“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和“名词复数”的联系中进行的。而且,本部分的句子都来自第一部分的视听材料,所以语音是在真实的语流中进行教学的。
  Listening: Meeting People
  Activity 1: A conversation in the hotel lounge
  Watch the scene in the video where Dewi and Janto Bambang meet Tomoko and Yoshi I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starts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 Dewi and Tomoko talk about?
  How do the couples get to know each others’ names?
  How do you think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couples will continue?
  Activity 2: What do they talk about?
  Listen to the rest of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omoko, Yoshi, Janto and Dewi on audio cassette. Tick the topics that they talk about.
  Activity 3: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with strangers
  1.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with strangers can be difficult. We usually ‘break the ice’ by talking about a shared situation or experience.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of strategies we use.
  Listen to the seven short conversations on the audio cassette. In the column headed ‘CONVERSATION STARTER’, write down the words used to start each conversation. The first one has been done for you.
  1. What is the strategy used to start each conversation? Write the strategy in the column headed ‘STRATEGY USED’. The first one has been done for you.
  Activity 4: What would you say?
  Look at these pictures. How could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 in these situations? Use each of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and 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本部分使用了视听材料。本部分学习训练的是“与陌生人交谈”这一语用功能。本部分的活动内容跟我们以往传统的听说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这里不再只关注对话本身的内容,而更多关注对话的语境以及会话策略,即用英语与陌生人交谈时谁先说话、如何策略地开始交谈、应该谈论什么话题、如何顺利进行交谈等,我们也可以说教学内容更关注语篇的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即语篇的体裁和语域分析。当然,活动4中的图片也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情景语境和非语言交际信息。
  
  3. 个案分析总结及其给我们英语教学的启示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质上讲,《英语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道破了英语教学中的“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整个教育领域和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即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他们设计的一系列的任务型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下面我们谈谈个案分析在这两方面给我们英语教学的启示。
  3.1 关于“教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或称交际能力。Hymes(1971)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可能性(possibility)——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可行性(feasibility)——产生能被人脑解码的能力;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应用正确语言形式的能力;语言应用(performance)——话语被完成的事实(转引自胡壮麟,2002: 357)。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篇章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转引自何广铿,2002)。Richards和Rogers(1986)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总之,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获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知识的教学为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案中语言知识的教学,例如形容词的学习、词汇和语音专门训练项目,都是在真实的语篇或语流中进行的,都是在语用功能教学的同时进行的。也可以说语用功能的教学是第一位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在与语用功能教学的联系中进行的。
  我们一再强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语言能力就谈不上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策略能力也无从实施,这样也就更谈不上交际能力。所以,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学生语言准确程度的提高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我国当前英语教学有轻视语言知识教学的倾向,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部分,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应该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应加强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的训练及其相关学习策略的教学。比如,个案中阅读策略的教学,力争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个案单元通过真实语篇的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语境意识的培养,更加突出语篇的体裁及语域分析、语篇展开的策略、言语行为策略、非语言交际策略等语用功能的教学。这些都是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交际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而这些正是我们传统英语教学非常薄弱甚至空白的环节,需要我们下功夫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3.2 关于“怎么教”
  从英语教学法的变革历史来看,英语教学法的研究也是沿着“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这两个方面展开的。也就是说有的教学法在“教(学)什么”方面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有的教学法在“怎么教(学)”方面有所创新。从个案题目来看,个案单元更加突出该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与其它教学法的不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谈谈个案单元在“怎么教”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是该教学法最明显的创新所在。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个案中的媒体是广义的媒体,包括各种语言的与非语言的视听信息资源。比如,个案中有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报纸、图片等。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们将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更加灵活、丰富、生动、直观而且真实的语言资料和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其中去接触、感知、体验、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该教学法中的“综合”,在笔者看来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为语言知识教学和语用功能教学的综合;二为听、说、读、写等多种言语技能训练的综合,三为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语言知识和语用功能的综合意思是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在与语用功能教学的联系中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这一点前文已经有所论述。多种言语技能训练的综合个案体现得很明显,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我们谈谈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就所有的教学法而言,我们很难说哪种是最好的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它们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该教学法集各种教学方法之长而称为综合教学法。比如,个案单元的教学步骤来源于的PPP教学法;阅读中词汇的专项学习具有很明显的词汇教学法的特点;联系学生个人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个性化和开放性的问题以及小组讨论和交流都是人文主义教学(humanistic teaching)所提倡的(Harmer,2001: 90-91);同时,个案单元的整个教学过程把所有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任务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互动形式和活动形式相结合,信息差、游戏、解决问题、发表个人意见等多种任务和活动类型相结合,这些任务型教学活动既具趣味性,又具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及合作学习精神,使他们乐学、主动地学,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王笃勤,2002:前言)。
  
  4. 结语
  
  要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规则。为此,语用功能应成为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把听说读写等多种言语技能的训练相结合,把各种教学法的优点相结合,优化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rd Edition[M]. London: Longman, 2001: 90-91.
  何广铿. 英语教学研究[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胡壮麟主编.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7.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以政府为主体、党委为核心、人大为依托,实现城市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的良好政治局面,全面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度。
摘 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目标。为了应对新的目标,应重新整合英语教学模式。作者试从英汉笔译教学模式的特征着手,对新型的英汉笔译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翻译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讨论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8-0024-3  Abstract: Cur
"五个坚持"严格要求党办人须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对中国共产党绝对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以无怨无悔、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貌,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而奋斗。笔者结合自身在医院党
1992年,Masquelet首次提出了表浅感觉神经血管轴岛状皮瓣概念,后经Bertelli、Hasegawa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密切。随着显微解剖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浅静脉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面对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国际形势,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身份认同是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共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组建团队的教学形式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组建学生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实现情感教学目标。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项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吊钩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该构件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图,从理论上对吊钩的危险截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改进吊钩的受力状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