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阶段,坡地环境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一方面坡地开发在不占用良田的前提下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坡地的立体形象,可使人产生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为建筑形态的创造以及诗意栖居的建构提供了灵感和契机。本文以东莞厚街万达项目为例,从小区的布局、道路规划、竖向设计、台地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论述坡地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整体规划;竖向设计;坡地建筑;交通规划;融合地形
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东莞市厚街镇莞太路厚街路段西侧,占地约为14 万平方米。包括A30906商住混合地块和A30907商业金融地块(见表1、 2)。地块北侧为希尔顿大酒店,西临康乐北路和明珠花园,南临体育路。临近厚街镇政府,距东莞市中心区仅15 分钟车程。地块周边大型居住小区、配套设施林立,具有很高的发展价值。
2.总体规划
本项目的产品定位为城市综合体,将城市应有的商业、办公、居住、餐饮、文娱以及交通等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并在各个部分之间建立其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共生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
从城市肌理来看,地块东南侧为二五六省道(莞太路),是接连东莞主要城区以及虎门镇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为场地的主要城市界面以及重要的产品展示界面,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是作为主干道,其明显的劣势则为噪音较大,会影响居住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择其优而避其害,将沿主干道一侧规划成商业综合体的业态形式,建立主要的商业形象面,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其商业价值;并形成城市屏障,将噪音隔离在外,使其内部空间远离尘嚣,获得一份宁静而娴雅的生活品质。
而作为城市的次要干道(东北侧的康华路以及西北侧的康华北路),是其片区主要的人流地带,具有较高的商业能动性,因此此沿街面若规划为沿街商铺将有较高的商业氛围;且本项目的住宅组团坐落在此界面,其住宅出入口分布在不同的方向节点,也为这段区域创造不少商机。
本项目中心景观为湖面景观,由住宅组团以及商业综合体形成的城市屏障围合而成,隔离周边城市干道带来的干扰与尘嚣,为住户和商业人流创造一片宁静而美好的景观视觉享受。
3.竖向分析方法
本项目的高差较为复杂,我们应以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构,再对其建筑规划进行必须的功能安排设计,以期提高各个空间的使用率。坡地建筑及其场地最好是面向较高的沿街面,之后将各个组团细化,做梯级或者缓坡处理,一方面要做到各功能之间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个别空间的最大化,消化大部分的高差,并展示出更好的空间风貌,从而实现更多的价值与用途。
由于商业综合体的跨度较大,且公共性很强,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消化场地高差的设计重点,利用高差的不利条件转换为商业综合体的有利条件,赋予商业综合体更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活力;并且创造住宅区以及中心湖面区域平缓的条件,使其住宅区的沿街商铺以及湖边商铺的步行氛围更加流畅而宜人。
3.1合理利用高差处理出入口的形式
(1)人工湖景在西侧的主要出入口广场,为湖滨商铺的主要出入口以及主要的景观展示面,需要避免大高差的影响,因此此处需要规划为连续性的缓坡,使其视线感受以及步行感受直接清楚;而中央湖景与市政道路的高差则在东侧次要入口广场处利用大台阶的形式解决,除了可以避开东南侧二五六主干道的噪音干扰,还可以保证中央湖景的私密性,给予中央湖景一片独立的宁静空间。
(2)办公出入口以及商场主要出入口均集中在二五六省道一侧,为了保证百货出入口与商场出入口高程的一致性以及各自拥有一个完整的入口广场,两者之间不能存在高差,因此将二五六省道的高差集中解决在一个大台阶上,保证了各个入口广场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
(3)为了充分利用中央湖景的景观,我们建议将住宅组团的入户大堂以及架空花园整体抬高至室外步行街的高度,使其可以直接感受到美丽的湖景景观,并且空间不受压抑,视线开阔明亮。由于地下车库需全埋在地下,因此室外步行街与住宅底商之间的架空空间作为封闭空间,平时不作使用。
(4)由于入户大堂的抬高设置,其与市政道路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若只用大台阶解决,则会大大影响住户的出行便利,因此我们建议每个组团设置一个主要的出入口大堂,并在出入口大堂处布置扶手电梯便于住户的出行,然后引导住户到达各自的住宅楼栋。
(5) 由于商业综合体东西侧的高差较大,可以利用其高差的不利因素,将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为双首层出入口的形式,创造更多空间的可能性;并将首层出入口的金街轴线尽端设计成水滴形,弱化此处空间的促狭感,扩大用户的空间感受。
3.2消化场地高差对沿街商铺的影响
(1)连续性
商铺布局应尽可能的连续成环,避免出现断开的可能,如果商铺与商铺之间存在高差,不能用梯级或者是扶梯等做法来解决,应该从商铺的竖向标高设计出发,结合室外场地的坡度做结构降板的处理。
(2)可达性
沿街商铺与周边道路应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高差,若场地的坡度限制而无法做到,则在其竖向设计的时候使用大台阶解决,避免使用花池、绿化带等阻挡性质的规划设计,以免降低商业的积极性。
(3)可视性
商业界面的昭示性,特别需要注意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可视性,应避免构筑物对沿街商铺的阻挡,例如大树,地库出入口等等。
3.3地库出入口与场地高差的处理方式
由于项目周边的市政道路存在高差,因此设计在选择地库出入口的时候尽量靠近市政道路的最低点,此方式有以下优点:
(1)减少坡道的总长度,尽量使驾驶人员可以更快更平缓的到达车库。
(2)货车的出入口坡道需要的坡度为8%~10%,较大的高差比较难满足此需要。
(3)减少坡道长度的同时,也降低一定的建造成本。
3.4需要避免高差对人防的影响
人防规范规定:甲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底面标高不得高出室外地坪的标高。
而东莞市规定:若室外地坪为坡地建筑,则需要注意人防顶板底面的标高不得高出其最近市政道路的最低标高。
4.结语
总的来说,坡地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影响坡地建筑设计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和密切的联系。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是基于所有元素和影响因素而形成的,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完整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合理的发展、创造坡地建筑,这不仅是建筑功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还是生态观的要求,更是体现坡地特色风貌的要求。
关键词:整体规划;竖向设计;坡地建筑;交通规划;融合地形
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东莞市厚街镇莞太路厚街路段西侧,占地约为14 万平方米。包括A30906商住混合地块和A30907商业金融地块(见表1、 2)。地块北侧为希尔顿大酒店,西临康乐北路和明珠花园,南临体育路。临近厚街镇政府,距东莞市中心区仅15 分钟车程。地块周边大型居住小区、配套设施林立,具有很高的发展价值。
2.总体规划
本项目的产品定位为城市综合体,将城市应有的商业、办公、居住、餐饮、文娱以及交通等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并在各个部分之间建立其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共生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
从城市肌理来看,地块东南侧为二五六省道(莞太路),是接连东莞主要城区以及虎门镇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为场地的主要城市界面以及重要的产品展示界面,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是作为主干道,其明显的劣势则为噪音较大,会影响居住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择其优而避其害,将沿主干道一侧规划成商业综合体的业态形式,建立主要的商业形象面,利用其优势来提高其商业价值;并形成城市屏障,将噪音隔离在外,使其内部空间远离尘嚣,获得一份宁静而娴雅的生活品质。
而作为城市的次要干道(东北侧的康华路以及西北侧的康华北路),是其片区主要的人流地带,具有较高的商业能动性,因此此沿街面若规划为沿街商铺将有较高的商业氛围;且本项目的住宅组团坐落在此界面,其住宅出入口分布在不同的方向节点,也为这段区域创造不少商机。
本项目中心景观为湖面景观,由住宅组团以及商业综合体形成的城市屏障围合而成,隔离周边城市干道带来的干扰与尘嚣,为住户和商业人流创造一片宁静而美好的景观视觉享受。
3.竖向分析方法
本项目的高差较为复杂,我们应以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构,再对其建筑规划进行必须的功能安排设计,以期提高各个空间的使用率。坡地建筑及其场地最好是面向较高的沿街面,之后将各个组团细化,做梯级或者缓坡处理,一方面要做到各功能之间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个别空间的最大化,消化大部分的高差,并展示出更好的空间风貌,从而实现更多的价值与用途。
由于商业综合体的跨度较大,且公共性很强,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消化场地高差的设计重点,利用高差的不利条件转换为商业综合体的有利条件,赋予商业综合体更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活力;并且创造住宅区以及中心湖面区域平缓的条件,使其住宅区的沿街商铺以及湖边商铺的步行氛围更加流畅而宜人。
3.1合理利用高差处理出入口的形式
(1)人工湖景在西侧的主要出入口广场,为湖滨商铺的主要出入口以及主要的景观展示面,需要避免大高差的影响,因此此处需要规划为连续性的缓坡,使其视线感受以及步行感受直接清楚;而中央湖景与市政道路的高差则在东侧次要入口广场处利用大台阶的形式解决,除了可以避开东南侧二五六主干道的噪音干扰,还可以保证中央湖景的私密性,给予中央湖景一片独立的宁静空间。
(2)办公出入口以及商场主要出入口均集中在二五六省道一侧,为了保证百货出入口与商场出入口高程的一致性以及各自拥有一个完整的入口广场,两者之间不能存在高差,因此将二五六省道的高差集中解决在一个大台阶上,保证了各个入口广场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
(3)为了充分利用中央湖景的景观,我们建议将住宅组团的入户大堂以及架空花园整体抬高至室外步行街的高度,使其可以直接感受到美丽的湖景景观,并且空间不受压抑,视线开阔明亮。由于地下车库需全埋在地下,因此室外步行街与住宅底商之间的架空空间作为封闭空间,平时不作使用。
(4)由于入户大堂的抬高设置,其与市政道路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若只用大台阶解决,则会大大影响住户的出行便利,因此我们建议每个组团设置一个主要的出入口大堂,并在出入口大堂处布置扶手电梯便于住户的出行,然后引导住户到达各自的住宅楼栋。
(5) 由于商业综合体东西侧的高差较大,可以利用其高差的不利因素,将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为双首层出入口的形式,创造更多空间的可能性;并将首层出入口的金街轴线尽端设计成水滴形,弱化此处空间的促狭感,扩大用户的空间感受。
3.2消化场地高差对沿街商铺的影响
(1)连续性
商铺布局应尽可能的连续成环,避免出现断开的可能,如果商铺与商铺之间存在高差,不能用梯级或者是扶梯等做法来解决,应该从商铺的竖向标高设计出发,结合室外场地的坡度做结构降板的处理。
(2)可达性
沿街商铺与周边道路应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高差,若场地的坡度限制而无法做到,则在其竖向设计的时候使用大台阶解决,避免使用花池、绿化带等阻挡性质的规划设计,以免降低商业的积极性。
(3)可视性
商业界面的昭示性,特别需要注意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可视性,应避免构筑物对沿街商铺的阻挡,例如大树,地库出入口等等。
3.3地库出入口与场地高差的处理方式
由于项目周边的市政道路存在高差,因此设计在选择地库出入口的时候尽量靠近市政道路的最低点,此方式有以下优点:
(1)减少坡道的总长度,尽量使驾驶人员可以更快更平缓的到达车库。
(2)货车的出入口坡道需要的坡度为8%~10%,较大的高差比较难满足此需要。
(3)减少坡道长度的同时,也降低一定的建造成本。
3.4需要避免高差对人防的影响
人防规范规定:甲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底面标高不得高出室外地坪的标高。
而东莞市规定:若室外地坪为坡地建筑,则需要注意人防顶板底面的标高不得高出其最近市政道路的最低标高。
4.结语
总的来说,坡地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影响坡地建筑设计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和密切的联系。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是基于所有元素和影响因素而形成的,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完整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合理的发展、创造坡地建筑,这不仅是建筑功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还是生态观的要求,更是体现坡地特色风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