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国土资源部颁发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将保证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本文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现状及问题和完善建议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一、目前,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现状及问题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流转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
  根据《物权法》、《担保法》及《土地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目前,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还没有完全放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还不能进入二级流通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发挥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应有价值,这将可能导致一种恶性贫富差距。
  (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存在诸多问题[1]
  1.“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目前法律法规对“户”却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在实务过程中,就会对“一户一宅”的理解产生非常大的偏差,甚至产生歧义,例如,一户人家分成两户后,后来因法律的继承关系而取得两处宅基地,对于多出一处宅基地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将给确权颁证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2.缺乏统一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农村集体土地的登记工作尚缺乏统一的部门负责,而是由多头部门登记。
  3.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农村地籍调查工作需要完善,信息化建设处于滞后状态,农村土地登记工作尚没有实行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
  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建议
  (一)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根据问题[2]
  目前,并没有哪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出让、转让、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起来。而相反的是,在2004年8月29日第二次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和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当中却能寻找到一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一些法律根据。
  1.依据2004年8月29日第二次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之规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该条文的立法旨意:一是该条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推测专为农业用地,若是农业用地不办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手续而让其流转起来,法律上是禁止的。反之,如果同性质的土地流转,则不再是63条所调整的。例如,农业用地流转之后仍为农业用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变更原来的用途。在这种情况下,则应该适用第14条的规定。二是由63条后半句我们可知道,在满足一定情形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移。通常,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转移也即为流转之意也。
  2.另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内容,法律实际已经承认村民出租和出卖房屋的这种普遍现实,而对这样的客观现象也没有加以禁止,根据私法原理: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因此,从这方面理解,还是可以流转的。
  3.再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以及新《刑法》第228条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依法定程序下,也即“地随房走”而引起的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法律所允许的,只是要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主观上不能以牟利为目的。
  4.《物权法》没有直接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内容,但是依据第153条意思,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其他法律法规来调整,该条也没有禁止性规定。这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提供了立法空间。[3]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现有法律法规并没有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绝对禁止。相反,还能看出以后流转将是个必然趋势。只是目前还没有具体配套的操作办法。
  (二)应建立城乡同等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反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担心失地的农民将得不到任何生活保障,同时担心资金雄厚的城里人到农村去抢地。而农民朋友在这个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可能使他们变得一无所有的风险。土地对农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其实,只要国家将农民都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和城里人享有同等的待遇,这问题就可解决了。也将有利于发挥宅基地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充分显现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效能。
  (三)应区分对待“一户多宅”情况
  对因合法继承房产拥有多出的宅基地房的,对该房屋的所有权属继承人所有应以承认,只是对这部分房屋继承人改造或者扩建应以禁止,等房屋毁损或拆除后,多出的宅基地应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同时也可要求集体经济组织支付相应的补偿。对于其它一户多宅情况,只要多宅的面积总和不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应允许一户多宅出现。对于在宅基地上没有建住房和村民的住房已经废弃而导致宅基地长期闲置。这样应无偿回收。
  (四)改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为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
  《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9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法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五)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1]
  建议:一是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住房所有权统一登记的制度:二是包括林地在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土地主管部门登记。
  参考文献:
  [1]周力丰,万江波,丁永平,叶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情况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11(1).
  [2]找法网.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依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层次性[EB/OL].
  [3]龙翼飞,徐霖.对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调整的立法建议[J].法学杂志,2009(9).
其他文献
【摘要】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重要制度之一,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能与之对应的是人民陪审员制度。两者都是通过允许非法律工作者参与到案件的审理中并对审判结果产生一定效力,以实现对案件审理的公开化合透明化。但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程序上,更体现在其深层的法律思想中。本文将以《失控陪审团》这部经典影片为例,剖析中美关于陪审制度的不同与其背后所代表的两国法律对正义的保障差异。  【关键词】陪审
期刊
【摘要】地役权由于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完全可以包含了空间权。空间权可以视为是从地役权中分离出来的又一用益物权。可以用地役权制度和地方性立法规范社会中空间利用问题。  【关键词】地役权;空间权;立法  一、地役权的特征  对于地役权制度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根据大陆法系的通说,地役权制度有两个不同于其他用益物权的特征:一是要有供役地和需役地之间的“供需关系”;二是要“供”、“需”土地之间,在不根本影响
期刊
【摘要】国家出资企业中受委派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司法认定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从某个案对国家出资企业中工作人员能否认定为贪污罪的主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委派实质和从事公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贪污罪主体;委派;公务;国家出资企业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等国家出资企业
期刊
【摘要】条件拟制,即在附条件法律行为理论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促成条件成就或阻碍条件成就来获得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本文结合《合同法》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及条件拟制构成要件,分析我国条件拟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使条件拟制的规定更加成熟,以期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条件拟制;当事人;意思自治  一、《合同法》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及条件拟制的构成要件  附条件法律行为使条件的成就
期刊
【摘要】近年来,金融消费已经愈加融入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的关注。金融消费者在进行金融消费享受便利的同时,其合法权益同时也面临着现实或潜在的侵害。金融消费者的信息秘密与安全权正是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信息而产生的权利。主要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金融消费者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切入,从而探讨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即金融消费者的信息秘密与安全权。  【关键词】金融
期刊
【摘要】心智在法律中的作用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一旦对这种不言自明发起挑战,传统道德话语的解释则变得软弱无力。本文以一种实用主义的立场,运用法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削弱了心智在法律领域的神秘性,揭示出心智在法律内部与外部的运作过程,旨在引导人们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重估现有的价值。  【关键词】心智;法律;道德话语;实用主义;法经济学  一、引言:从不言自明谈起  现象是一场彻底的阴谋,接纳种种所谓不言
期刊
【摘要】敲诈勒索罪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的方式,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基于索债型敲诈勒索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无法就合同纠纷达成合意,尤其是涉及人身侵害及精神损害的纠纷亦难以确定赔偿金额。因此不能单纯以索要的数额大小为判断标准。如果行为人确实是为了弥补自身损失或者期待可能的利益,且符合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及公平自由原则,并具备索要债务的合法性及使用手段的非违法性两个条件则不应
期刊
【摘要】南海问题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大挑战,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经济专属区和领海划分的规定,以及现阶段能源危机的加剧,各国在海洋资源方面需求增多,近些年我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于在南海权利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争论的热点,而黄岩岛争议从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成为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海洋权利争议之一。本文将从东盟和我国签订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角度分析黄岩岛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增长快、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大社会问题。云南省也不例外。以大理州为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在增长。造成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应试和灌输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社会大环境;教育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都增长较快,已经成为一大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增加势必
期刊
【摘要】本文从重大行政决策绩效评估界定入手,基于重大行政决策的主要载体行政规范性文件,从绩效评估的制度功能、启动方式、评估主体、原则和结果使用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提出了重大行政决策评估为“出口后规范”、进一步细化启动程序、确立公众参与和较为独立的评估主体、严格转化评估结果的观点。  【关键词】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绩效评估  一、引言  行政决策,从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定义,一般是指国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