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总结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辽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辽宁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3-0049-03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此,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辽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可以有多个视角。下面仅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四个方面,对辽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
  1.“三驾马车”同步拉动,发展动力更加充足。投资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2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为1605.6亿元,2011年增加到17726.3亿元,年均增长30.6%,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3年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30.8亿元,2011年达到8003.6亿元,年均增长15.1%。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辽宁省进出口总额2002年为217.4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959.6亿美元,年均增长17.9%。外贸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性进展。与辽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2002年为197个,2011年扩大到215个。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不足40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242.7亿美元,年均增长22.5%,高于全国13.3个百分点。自2008年以来,利用外资规模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三甲”行列。
  2.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辽宁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全省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1500多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2000万吨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590.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15.6亿元,年均增长6.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11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83.7亿元,是2006年的3.3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8%,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日趋稳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2258.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159亿元,年均增长12.1%,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扩大就业的贡献不断提高,2011年全省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019.9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2年的36.9%上升到43.1%,对全省就业人员增加量的贡献率高达80.3%。
  3.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大区域良性互动。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沈阳经济区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域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突破辽西北战略深入推进,“三年见成效”目标如期实现。2011年,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1150.9亿元、13939.9亿元、2167.1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8680.6亿元、10954.3亿元、1816.5亿元;十年来三大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4.8%、25.7%、31.8%,增长势头超过全国同期增长水平,比全国同期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4.9、11个百分点。辽宁作为坐拥两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省份,三大区域发展齐头并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4.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2年的64.8%上升到2010年的86.1%,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525元增加到2011年的20467元,年均增长1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751元增加到2011年的829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0元,年均增长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2011年辽宁城镇化率达到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享乐型转变。十年间,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8.8%下降到3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5%下降到39.1%。2012年辽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开始放缓,但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二、当前辽宁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辽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消费、出口的拉动力不足。2011年辽宁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高于全国同期6.4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2011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6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43元,城镇居民是当前消费需求的主体,收入低是导致消费需求乏力的直接原因。2009年辽宁的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6%、40.4%、-16.9%,2010年辽宁的外贸依存度仅为2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3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省份75.6%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投资依然是辽宁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2.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02-2011年十年间,辽宁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1%,落后于GDP的增幅。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6.1%,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投资因素分析来看,投资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2002-2011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年均增幅依次为26.7%、31.8%、30%。201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4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81.3%,第二产业增长47%,第三产业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4.7%,2012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本世纪以来的十年时间,广东、江苏两省通信、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8倍、13.4倍,辽宁仅增长3.5倍。辽宁与全国及发达省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差距仍然很大,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借用何传启等学者研究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方法,以辽宁省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解读个体城市鞍山的现代化相对水平,利用该地区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得出的结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区现代化;现代化评价体系;鞍山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
期刊
[摘 要]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必由之路与不二法门。浙江省长兴县在城乡社区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引人瞩目。本文以长兴县为案例,作粗浅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和谐共建会;社会管理;创新;长兴    浙江省长兴县“和谐共建会”于2008年10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的问题,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作为新加坡长期执政的政党,是世界上公认的勤政高效、奖罚分明的政党,在治懒治庸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思想教育、用人导向、考核制度、群众监督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可
期刊
[摘 要]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动关系,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辽宁应抓住与东北亚合作的机遇,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  [关键词]辽宁;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融合化。尤其是在后工业化社会中,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发达工业国都已经实现了高服务化社会。辽宁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辽宁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为实证材料来源、证明,农村生源地的城乡差异与大学生校园人情消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农村籍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呈现出表达特征,而城市籍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表现出工具型特征,郊区籍大学生则表现出表达——工具兼具型特征。  [关键词]城乡差异;大学生;人情消费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85-08
期刊
[摘 要]城市化中非理性的土地征收行为,容易给城市建设的“品质”留下“经济隐患”和“社会风险”。温州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模式,既有“自下而上”民众诉求“抛砖”的推动,又有“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引玉”的改革,其典型特点是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对政党政治生命力的思考出发,分析了政党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面临的来自社会的三大挑战: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社会组织形式的挑战、民众动员方式的挑战。得出结论,政党政治的社会基础已经大大弱化,但由于政党与政府保持的紧密联系呈加强趋势,政党政治短期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西方政党;政党政治;发展前景;社会基础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甚至将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作为确定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历史不是很长,研究方法各异,但对于各个区域提出发展目标,制定各种发展政策等都起到了辅助作用。本文以沈阳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指标为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模型,测算出沈阳市
期刊
[摘要]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迫切问题,本文以盘锦市为例,通过运用《2011年盘锦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盘锦市5年来的转型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阐述了盘锦市协同推进空间、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空间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90;F293[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