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上升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内,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6℃,并预计到本世纪末仍将上升1.4~5.8℃.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生态系统对气温上升的反馈已成为国际生态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所研究的系统也已经从过去简化的模拟系统到复杂的真实生态系统.但是,现有对真实生态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气体交换等领域,对在土壤有机碳分解和保护中起决定作用的土壤微生物研究较少.为此,在美国大平原地区进行人工提高气温(上升1.8℃),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气温上升的反应.结果表明:增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总生物量没有显著效应,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甜菜夜蛾3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速率、病死时间分布与温度关系.结果表明,在29℃以下,随温度的升高,病死率增加,幼虫病死速率加快,病死持续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0~10cm和10~20cm两个土层有效氮
在 ANUSPL IN和 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 ,采用岷江流域内及周边地区共计 5 1个雨量站的 1988~ 2 0 0 2年各月连续观测数据 ,模拟产生岷江上游面积达 2 2 919km2的流域范围内月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栅格。为了体现当地季风方向和坡向之间的耦合效应 ,建立主风向效应指数 (PWEI) ,并从 DEM中提取海拔高度形成两个协变量 ,以雨量站的大地坐标位置作为独立变量。降水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的衰弱 ,极易发生折倒 ,风害、雪压是诱发立木折倒死亡的直接原因。冷杉林死亡木的现存量为 111.53 t· hm- 2 ;C、N、P、K、Ca、Mg 6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为
任何社会都不应忽视它最具天才的成员,任何社会都必须关注如何最好地去培养和教育天才。  ——Ellen Winner  (埃伦·温纳,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  天才教育专家,哈佛大学“零点计划”高级副研究员)  笔者一行曾于2008年赴美国考察其天才教育,行程虽短,感受颇深,最为直观的感受要算是其已经和正在进行的五个转向。  第一,从与社会隔绝的“精英教育”转向植根社会。近年来,基于智力遗传理论
化学是初三才开始接触的一门中考科目,它同时具有理科和文科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成绩明显分化问题,笔者将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其成因及解决策略。
地貌单元和地形的局部变化严重制约着光照、温度、水分甚至土壤资源的再分配,从而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以永久性监测样地为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0.96 hm2样地的地形表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溪流水质的影响,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境内阿什河流域的1~5级溪流河水进行采样,同时记载森林覆盖度、邻近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貌特征.对溪水样品的的pH,浑浊度
由李文华院士主编,95位长期从事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人员参加编写的《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最近出版。这部180万字的专著问世于我国又一个农业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