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O《S-121海洋界限和边界产品规范》研究

来源 :海洋测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121标准是基于IHO S-100标准建立的关于海洋界限和边界的产品规范,发布官方S-121产品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我国官方S-121产品的生产,从数据结构、几何模型、应用模式、要素目录、编码等方面分析了S-121的数据模型,介绍了S-121产品国际生产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数据处理流程,论证了在我国开展官方S-121产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S-121标准的局限性和国内能力建设情况,总结出了在我国开展S-121产品生产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开展官方S-121产品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海底底质分类要素单一造成的底质分类类别不够细致和底质信息获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声图纹理特征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综合利用海底底质来源、地理等属性以及声图纹理特征等分类要素,进一步细化海底底质类别,解决了海底底质分类信息混淆或表达不充分等问题.实例数据分析表明,该分类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单一考虑底质粒度信息的缺点,可以真实反映海底底质的时空变化特性以及一定范围内的表面起伏特征,并且所包含的海底底质分类信息量更全面,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直接形象的海底底质信息.
远离岸线的中距离(30~50 km)海域缺少测绘基础资料,高程传递尚未形成相应的作业体系.为满足海上工程建设的精度要求,采用同步验潮平均海面传递法、GNSS/水准传递法以及DTU18全球平均海面模型传递法,在山东省半封闭海域与开阔海域进行了中距离海上高程传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5天同步验潮平均海面传递法与GNSS/水准法的精度相当(厘米级),与DTU18全球平均海面模型传递法进行直接传递的差异在15 cm内,可为不同测绘基础条件下海上风电高程基准传递提供作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