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命运共同体”是我国顺应国际社会形势而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它包含了平等互信的国际权利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世界文明观,体现着可持續发展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需在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指导下积极提升综合国力、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 文化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背景
  1.1经济全球化构建了日益紧密的联系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任何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人都是不存在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己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尽管一些地区矛盾和冲突导致了种族、民族以及国家隔阂的存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因素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为了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努力避免和减少冲突与矛盾的发生,这使得“地球村”的构想不再是空想。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政府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胸怀和智慧,还顺应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
  1.2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契机
  近代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全球性问题也伴随发展和进步而来。如果说21世纪之前世界人民感受最明显的是军事安全方面的威胁,那么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威胁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除了传统的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军事威胁,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不足。这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随着人类联系的日益紧密而传播到世界各个地区,严重制约和束缚了世界发展的脚步,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这些问题和威胁显得尤为重要。地球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解决当下各种全球性危机,避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也只有各国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通过共同利益的实现来促进自我更好发展,才可以推动世界繁荣稳定地发展。
  1.3中国维护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需要
  中国政府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过“命运共同体”,可以说这种理念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标签”,它充分蕴含着中国对未来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期望,它体现了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真诚待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表达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让世界更加真实清晰地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帮助中国树立良好国际的形象,增强世界对于中国的好感,从而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助力中国提升国际地位。
  1.4中国当下国内发展状况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的生产力借助国际环境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性问题,尤其是外逃犯罪分子打击问题,因不同国家的法律存在着差异,使得打击犯罪活动很难达成一致。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会破坏司法公正,甚至会助长犯罪之风,最终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和传播,符合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能够促进社会集体意识和整体意识的培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不良风气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解决长期发展所遗留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推动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有序发展,最终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2.1相互尊重、反对结盟
  如今,合作共赢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可,零和博弈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客观环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消除在政治上的敌对,相互尊重彼此,始终抵制对抗性思维,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抵制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非结盟”模式外交关系推动全世界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凭借建立的伙伴关系网不断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2.2国际秩序上构建公正和谐的新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以当下世界各国人民对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目标追求为基础,这种价值理念的核心特征是“共同性”。具体来说“共同性”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共同的利益,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都想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而发展就需要和平稳的国际环境,因此和谐的国际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二是共同的挑战,当今的全球性问题已经波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人类无一幸免,而这种关于生存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面对、共同解决;三是共同的责任,各国都有责任为了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奋斗,只有承担共同的责任以及共同承担责任,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完善与进步。这与近代史上部分列强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权益、破坏他国民众生活环境的做法完全不同,体现了全球各国人民对和谐发展新秩序的追求与向往。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
  3.1 共同权益观
  在国际社会发展日益紧密的今天,“共同权益”理念也逐渐显现。各国权益的高度的融合使得所有的国家都是利益链条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链条中的某个位置有瑕疵,则会影响到每个国家的利益。例如,在一国爆发了战争或者粮食危机之后,就会出现大批的难民迁移,这对邻国造成了阻碍;再如,上个世纪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国际社会的联系已经不容易再次的分开,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危机必然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人类延续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各国必须树立共同权益观,对人类命运进行集体的考虑,“同舟共济”,携手共建,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与障碍。   3.2可持续发展观
  历史上,工业革命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生产、消费中的污染却给人类生存敲响警钟。1943年美國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酸雾事件等均造成大面积污染以及一定的人员伤亡,如果全球的资源消耗以现有的情况持续下去,不仅会给环境一极大的破坏,人类生存也会面临困难。各国应当关注全球性的环境变化,并严格履行自己的发展承诺,如排污标准、造林面积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3.3全球治理观
  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几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治理问题是早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共识。任何国家不仅要重视本国环境问题的治理,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展开治理。比如国际河流污染治理问题,上下游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故此在治理时需要站在“全球”立场上,依赖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可以实现道德规范的、可以用于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全球机制”。如果各国可以从世界长远发展的利益入手,而不是以短期国内政治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共同体的道路将会一马平川。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4.1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自鸦片战争起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段屈辱的历史说明综合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地位,还影响着国家的尊严;建国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能力、军事能力、外交能力的不断提升,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得到了恢复,“中国声音”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响亮,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维和、反恐、国际援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清楚仍然存在与中国不同的声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不足、影响力还不够。故此,中国应当与世界各国一起,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以杰出的成就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目标,体现了全世界人民美好愿望,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4.2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共同携手,单独依赖中国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早在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和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南亚时就表达我国政府愿意与世界其他国家携手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和设想;2014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出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详细地提出了对外工作的“七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在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上述举措,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外交理念的继承还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了我国和平外交的理念。
  此外,除了通过政治途径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可以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将我国关于该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现,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该课题的聚焦,只有这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4.3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创新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有利益的地方难免有纷争,有纷争就需要解决,国际社会的争端历来是持续不断的,传统的争纷解决办法不乏有暴力因素,从而威胁了各国的发展环境。因此,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建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树立“国家集体主义”意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关切各方利益,解决矛盾冲突,灵活运用“谈判、磋商、调停、斡旋、国际调查与和解等政治方法以及通过仲裁和司法解决等”现代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际争端,努力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创新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还需要引入第三方的参与,即将国际争端交由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审理,各纠纷主体应以平等主体身份参与审理活动之中,矢志不渝地进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积极地完善那些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制体制。
  结 语
  从当前来看,打造“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而是来自于复杂的国际关系现实。“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还未成为体系文化,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国对“命运共同体”缺乏统一的共识。为此,中国需要更加努力地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各项实践,在超越制度、观念与信仰等分歧的基础上与其他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在互动的实践中寻找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陈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7.
  [2] 向宏.大交通:从“一带一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M].成都西南大学出版社,2017:20-125.
  [3] 王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35-120.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痛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50-320.
  [5] 党的十九大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20-235.
  [6] 刘嘉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2016.
  [7] 国纪平.为世界许诺一个——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J].人民日报,2015.
  [8] 王寅.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J].国际问题及研究,2017.
  [9]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J].人民日报,2016.
  [10] 王德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先进世界观[J].人民日报,2017.
  作者简介:谢益梅 ( 1991- ) ,女,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指在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南亚裔穆斯林认同的解析,把握其重心的流转,借英国案例阐释战后自边缘化-半边缘地区向核心地区的世界性移民浪潮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本质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审视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的“伊斯兰威胁”和英国文化多元社会的建构模式。这一认同首先是制度层面的,而后逐渐深入到文化和心理层面。该进程随英国穆斯林的代际代替愈益加速。南亚裔穆斯林的伊斯兰认同和国家认
期刊
【摘 要】 汉代是古代经学的鼎盛时期,也是律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学、律学在此时期的同时兴盛绝非偶然。本文从经学、律学的概念厘定入手,着眼于探析经学与律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律学的独特个性,落脚于汉代出现的司法实践审判方式“春秋决狱”的原则与运作过程,力图对汉代经学、律学的关系有一个浅显的把握。  【关键词】 经学 律学 春秋决狱  汉代是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和法律制度初步发展的时代,亦是我国古代经学鼎
期刊
【摘 要】 京津合作示范区是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的承载地,是京津两市战略合作的重要基地,智慧新城建设是京津合作示范区的重要定位之一。本文基于京津合作示范区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内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驗,就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京津合作示范区 光年城 智慧新城 规划建设 策略分析  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对外疏解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雄安新区
期刊
【摘 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及国情。而社会主要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设十分重要,既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对党员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党员服务活动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完善考核体系,确立奖励机制;健全培训机制,提升服务技能;加强团队沟通,健全信息共享;打造精品活动,提升影响力度;等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大学
期刊
【摘 要】 我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放开,暴露出生育意愿不高、生育实践不达预期的一些问题。利用子女成本-效用理论,本文发现现阶段生养子女直接成本高企和机会成本骤升是二孩意愿不得释放的根本原因,于是提出由国家财政适当补贴工薪阶级及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措施以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全面二孩 生育意愿 子女成本-效用理论 生育保险 二孩补贴  一、引言  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晚、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通讯信息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手机几乎成了现在老幼都青睐的生活必备品,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面对手机多样化的需求的增长,国内外各种品牌手机不断增加,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华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市场总占比69%,除此外还有很多可靠来源可以知道这些品牌在占据中国市场份额比较大,所以在本文中主要研究该四个的
期刊
【摘 要】 数据融合技术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原始数据,去除冗余信息,形成高质量的融合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量,达到节省能量,延长网络寿命,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和准确度的目的。文中对近年来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根据融合过程中采用的融合方法,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分为了基于估计方法、统计方法、信息论方法、人工智能方法四大类,本文针对
期刊
【摘 要】 2016年可以说是“黑天鹅”现象频发的一年。而伴随着“黑天鹅”现象的,则是“后真相”一词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黑天鹅”“后真相”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是已经酿成质变的媒体乱象。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自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2016美国大选中美国传统媒体的表现探究在“黑天鹅”现象中传统媒体遭遇窘境的原因,并尝试探索美国传统媒体的出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其中70%的碳排放来自生产领域,因为我国的低碳经济主要强调产业的低碳经济。本文通过全国各省2001年至2008年的数据,根据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显著地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这一减少碳排放量的效果在产业结构较差的地区更为显著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量 固定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