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时光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真实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文章将教学空间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结合辽海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中“小豆子大学问”一课,将课程内容付诸于行动,开展“秘密农场”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大豆的全过程,进而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生活经验;生活态度
  一、研究背景
  1.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简言之,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知识、收获生活经验。因此,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回归生活。
  2.现实需要
  学期初,市、区教研员莅临笔者所在学校听课、调研。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市教研员提出了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就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来说,每个学期都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学科实践活动。于是,笔者就结合辽海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的“小豆子大学问”一课,开展持续一个学期的实践活动——种植大豆。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区教研员和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肯定。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的探究与研发。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此项学科实践活动才得以开展,笔者将此次实践活动命名为“春华秋实”。
  二、活动过程
  首先,笔者重新规划了校园原有的实验田,四年级每个班级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土地,责任划分明确,分产到户,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这样便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此项学科实践活动课由学生自己规划和管理,为此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一位专业种植人员,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辅助引导。笔者和学生的“秘密农场”就这样行动起来了。
  1.耕地播种
  笔者和学生一起给土地松土,学生非常热衷于这样的活动,干得特别起劲。有的学生甚至没见过铁锹、镐头等农具,笔者给学生讲解每种农具都是做什么的,应该如何使用。学生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我们的活动现场,笔者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演示这些农具的使用方法。在农业上,我们耕地、翻土使用犁或者农业机械,这些农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劳动效率,由于我们的土地面积较小,所以就选择了铁锹和镐头作为劳动工具。学生也会提出很多笔者不懂的问题,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请教专业种植人员,这样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与种植相关的知识。
  2.幼苗浇水、除草
  每天早晨,学生都很白觉地带着矿泉水瓶或者拿着小盆到自己的土地上给幼苗浇水,除去杂草。笔者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自主、自觉、责任、坚持,学生积极、热情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是收获了一种真实的切身体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成长。每当笔者看到学生往返于教室与“秘密农场”之间的身影,笔者都觉得特别欣慰。
  3.结夹
  结夹是学生盼望已久的过程,终于见到果实了。烈日和风雨都挡不住学生实践探究的执着和热情,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有的学生画车,有的学生写作,还有的学生唱歌,记录着种植大豆全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尽管是学科实践活动,但是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笔者和学生大多是利用早晨和午休时间到“秘密农场”进行活动。
  4.收获
  终于到了收获时节,学生非常开心,每个人都带着白己的小袋子去采摘。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果实真是大丰收,学生特别自豪,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了生活,非常有成就感。 三、收获成长 在参与整个大豆种植的过程中,从给土地松土到最后亲手摘下大豆,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快乐,亲近大自然,同时还把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体验中去,这就是学生未来真正用得上的东西。作为一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可能我们的课堂并不是每节课都精彩,但是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我们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一定是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总之,它无法脱离社会、无法脱离生活。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挖掘课程资源,继续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体验式学习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我体验、探索,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数学授课技巧。  关键词:小學数学;体验式学习;有效应用  伴随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推广,小学数学创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体验式学习不仅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而主题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将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促使此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素养;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由于学生安全及组织、策划等方面的难度,利用课堂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成为地理教师主要实施途径之一。地理实践力素养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
期刊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课堂笔记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文章就如何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提出相关策略,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笔记;指导策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俗语告诉我们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基于当下学生不乐观的习作现状,文章从家庭文化的视角提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表达等建议,为学生搭建习作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家庭文化;习作平台;习作方法  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
期刊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习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方向地思考、有序地推理、有根有据地表达,从而不断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使数学课堂洋溢浓浓的“理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趣”课堂;植树问题;理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事例,带领学生对事物或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一年级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写字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兴趣爱好为载体,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习内容、指导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字教学;内容导趣;方法激趣;评价添趣  一年级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通过教学和研习,笔者发现教材的写字编排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重视
期刊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数学科目的核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不少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在社会中发展潜力较弱。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格局不够完善。因此,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
期刊
摘要:语言类学科重在听。听可以理解一句话,是带着目的进行的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探究小学英语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英语听力“助听器”的作用,充分展现听力教学声声入心,让学生喜欢英语听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听力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突破策略  一、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英语的消极
期刊
摘要:分层走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中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设置适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同课异构  一、背景介绍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地,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
期刊
摘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文言文教学,应该如何落实这一核心素养?又应该如何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突破以往文言文教学的瓶颈?这些问题已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共同的疑虑和困惑。基于此,文章尝试将写作训练融入文言文教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交融。以此为径,淬炼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读写交融;淬炼思维  读写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新奇,其成功与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