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要陷入误区

来源 :聪明泉·少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大、空:专家指出,近年来发现小学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学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还有的学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这类文章在分数上很可能“碰壁”。一篇作文能否打动阅卷老师、得高分,因素是多方面的。情感真挚是首要的,即使是源于生活的虚拟情景,也应包含着真情实感。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必定不受欢迎。
  
  仿、套、抄:一些考生抱侥幸心理,临场将考前背下的佳作进行仿造、套抄,这种现象引起了阅卷老师的高度关注,评卷规则规定,一旦发现作文为抄袭作品,将作严肃处理,直至判零分。专家称,考生备考多读范文有必要,但关键在于从其中揣摩文章立意、构思,学习语言、表述为己所用,而不是模仿、套抄内容。
  
  选材老一套:“材料新鲜”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的要求,它考查考生的阅读是否广泛、 对生活是否关注。在近年的试卷中,经常发现考生在选取材料方面“老一套”,举出的例子是用过千万次的,如屈原、雷锋、居里夫人的例子都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再则,部分考生喜欢在作文中堆砌材料,却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证,这样空洞的作文再不可能得到高分。要写出鲜活有灵魂的华章,专家建议考生可将目光放到身边来:成长道路、身边人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文体怪异:话题作文是不限文体的,于是一些学生在作文中,“怪文体”也就出现了,不符合任何一种文体的规范,成了“四不像”;另外则是小学生一种心想创新,写出的作文却是内容与形式严重不符。专家称,创新可以,但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文体形式一定要与内容符合;二是既然选择了一种文体,就应按照文体的特点,要求展开写作。
   (人华/编辑)
其他文献
“妈妈,送到这里就好了。”
告诉你,我有一对可爱的“儿女”。瞧你眼珠子瞪得,像铜铃似的。实话实说吧,我的这对“儿女”呀,其实就是我家养的两只调皮的鸡崽儿。自打买回来,我就和它们形影不离,连老妈都不免“醋意大发”,“瞧你对它们好的,像对自己的孩子似的!”怎么,不相信?那咱们一起去看看。  “叽,叽——”看到了你,它们叫得更欢了。你以为它们在欢迎你吗?才不是呢!它们饿了,跟你要东西吃呢!赶紧给它们一片菜叶,然后,你会听到“叽叽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