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bo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學生的“共同经历者”,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要注重实践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构建; 可能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70-001
  新课程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
  一、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生活的“共同经历者”
  曾读过一篇题为《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小短文: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哭得呼天抢地。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没有刻意的雕琢,行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的角色。殊不知孩子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因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蹲下身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求,建构学生可能生活
  建构学生可能生活是数学课程的根本目标。可能生活能够给予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主义关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激起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智慧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也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需要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并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初步的生活经验。
  三、超越知识体系的束缚,关注学生生活需要
  “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基础(胡塞尔)。”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生活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生活的需要包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等等。学生的这些需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过程性目标,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更应将其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知识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理想性,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的生活,来赋予教学内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各类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如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可以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我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六一儿童节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决策。这些内容完全超越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能在生活的天空自由翱翔。
  四、突出交互主体性,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
  新课程必须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弱化教师的中心言说者地位,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对话,让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充分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
  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成为思想、观点交流、碰撞的舞台。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中,学生们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美观,但有时也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
  五、注重实践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真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情境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并由此向课外延伸,触发学生生活的灵感与智慧。在教学方式上应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受、有所悟,进行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整合,克服那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练习课,我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们边议论,边动手,他们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数分钟后,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建成这个沙坑需挖去多少立方米土?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里的沙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们经过讨论,都自己一一作了解决。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生动的感知、深刻的体验和牢固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
  我们数学教学太多的灌输式、太多的理想化、太多的从成人角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以儿童化的眼光、儿童化的思维进行数学教学,为学生“可能的生活”需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0.10
  [2]《江苏教育》,2009.12
  [3]《名师课堂解读》,2008.4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搜集山西省资源植物的基本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植物的经济用途和传统植物分类方法,将山西省资源植物分为十五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了山西资源植物数据库,实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Mu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Mu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
闭孔疝临床少见,因其部位隐藏,缺乏外在表现,且一般外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术前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致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结合文献报道临床收治4例观察,现报告如下.
2007年11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召开第十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安全评价师已正式成为国家的一种新职业。
2007年9月27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
本文通过对2008-2014年安徽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揭示了安徽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异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发展的措施。
目的:肾上腺嗜铬细胞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织生长一种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术前病人精神紧张、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均可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而诱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主要是由采煤机截割煤炭而产生,螺旋滚筒作为采煤机的工作装置,直接与煤岩接触,参与落煤和装煤的过程,其结构参数、工作参数直接决定着机器工作时的产尘量大小,影
针对公路应急救援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分析系统中的各个组成环节,提出依据救援呼叫(CFS)的概率建立呶应急救援单元的新思路,建立救援单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救援设施数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农业基础稳固了,农村才能和谐稳定。近年来,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