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研究综述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之后,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热烈讨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阐述,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诸多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及特征功能进行了科学探讨,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综述
  一、前言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国领导高层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当今世情国情,认真研究与把握当今时代特征,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特别是2012年11月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纵观近年来的研究,结合十八大精神,迫切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做一步的探析,从而不断完善理论研究成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要求全体党员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八大要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力,首次用“四个倡导”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阶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吴潜涛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将其内容定位为“基础理论和前提性内容”、“实质性内容”、“民族性和时代性内容”、“规范性和操作性的切入点”。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周双丽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性质的独特性,客观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精髓。作为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核心内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化和先进性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体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全面体现了“六个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继承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3]
  王伟凯站在哲学的角度,分析和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四个部分自成系统、各有作用,却又相互联系、彼此贯通,全面科学地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涵。他从基础、目标、动力和规范四个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作出了深刻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根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标、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是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规范。[4]
  李崇福认为从客观基础来看,建设和谐文化之“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是客观的价值关系或价值事实,在人们的主体观念中的反映。从逻辑基础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直接生于、并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继续坚持、发展和创新,作为理论的提前和逻辑的中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包括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公平观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其核心和关键是理想信念。[5]
  秋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加以分类,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将其内容概括为“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能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6]
  张利华强调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并相互影响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7]   侯惠勤认为,“劳动优先”、“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学界有较为典型的观点,即“四方面体系说”,它是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高度概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且紧密联系的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有学者提出了“五维度体系说”,应从价值指导、价值理想、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和价值创造等方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冯景源立足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七维结构说”,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和人学。
  然而,李崇福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事业建设的高度,认为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导向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标性因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思想支撑性和思想背景性因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伦理道德上的基础性因素。[9]
  张利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内涵丰富的价值观系统,它具有内核、层次和外沿。这就是所谓的“五层同心圆体系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层次由里到外分为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它的边沿就是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10]
  牛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作了进一步引申,他认为做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肯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自始自终都贯穿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但同时他又强调了“以人为本”价值原则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也应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之中。因为,“以人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是对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评价标准,贯穿和渗透在各行各业乃至每个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中。[11]
  刘云山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思想与现实结合起来。[12]郭超认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基础与归宿,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继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荣与耻、倡导与反对的统一。[13]
  巩建华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金字塔”模型,应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大众价值观、人类普世价值观和西方社会价值观等多元价值观中确立核心价值观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1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功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叶小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特别强调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推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基本观点最本质的方面。[15]
  李建华从社会形态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两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具有强大的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他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八大功能,包括引领功能、创新功能、凝聚功能、整合功能、调适功能、选择功能、规范功能、联动功能,其中最首要和根本性的就是引领功能。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的必然要求,还是当今世界形势下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16]
  江文青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17]
  韦建桦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是: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逻辑层次;具有广泛的涵盖性、包容性和适用性;具有很强的整合力、亲和力和感召力。[18]田海舰认为,它的特征是:鲜明的主导性;广泛的包容性;强烈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19]
  韩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20]乔法容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指导功能、引领功能、整合功能、创新功能。[21]
  石国亮着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展开阐释,从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整合及渗透等层面作了说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先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具有整合不同意识形态的功能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功能。[22]
  三、目前研究现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近年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结构和功能方面成果是比较突出的,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认定已经有了一致看法。但在具体内涵的阐释上因所站立的角度的不同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不足。   第一,偏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各个方面的探讨,缺乏与中国传统核心文化的比较与内在联系分析。学者从基本内容、结构、功能做了比较全方位的探讨,然而,单纯注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各个方面的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和讨论,使得一个民族在任何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前后都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割裂断层的。
  第二,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所蕴涵的独特整体性研究。多数学者凭单一学科背景,循沿自身学科视野与角度,竭尽全力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侧重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一方面研究;或者过于集中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把握,很少从党的意识发展的九十年历史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政治宣讲色彩较浓,缺乏理论基础的深层次挖掘,目前仍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割裂与疏离现象。学术研究仅是滞留于经验总结、政治宣讲,学理开凿明显不足,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从价值层面上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理依据、本质性社会动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党的未来意识形态的工作启示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
  [2]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3]周双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实质和精神内涵[J].社会主义研究,2007,(5):30-32.
  [4]王伟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哲学诠释[J].理论月刊,2007,(6):34-36.
  [5][9]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2).
  [6]秋石.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9,(11).
  [7][10]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研究,2007.
  [8]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根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3).
  [11]牛峰.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J].理论探索,2011(4).
  [12]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13]郭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论析[J].理论学刊,2010(7).
  [14]巩建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J].学习与实践,2008(8).
  [15]叶小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0).
  [16]李建华,姜国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J].湖湘论坛,2008,21(3).
  [17]江文青.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概念构架[J].理论建设,2009(6).
  [18]韦建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内涵、科学精神、创新品格[N].光明日报,2007.
  [19]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
  [20]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0-45.
  [21]乔法容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
  [22]石国亮.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功能[J].理论探讨,2007,(5):12-14.
  [作者简介]史亚博,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亚博(1988—),男,河南漯河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曾龙,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佘倩楠,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为了遏制犯罪,维护“一国两制”下的社会繁荣与稳定,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和区际司法协助制度,就跨法域犯罪的特定对象的情报通报、交换,代为取证,代为送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对输电线路展开的运行维护工作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的线路跨越距离长,且输电线路一般暴露在室
2012年7月1日,关于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有了明确的实施依据,这是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但也并不完善。随着科技的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推动中亚、东亚与俄罗斯全方位、多角度深度合作的政治防务平台机制,正逐渐朝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深化务实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势力,为经济繁
诚信构建诚信踏实做人孔子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是一种万能的力量,它无所不能。邢海发董事长正是因为拥有这股强大的内
近年来,弹道导弹在亚太地区呈现扩散的势头.美国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向一些亚太国家(地区)输出先进作战飞机,加紧研制并企图向台湾转让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加剧了地区的紧张
301医院眼科主任李朝辉电脑里保存着一段珍贵的视频:一位抽泣着的巴基斯坦白内障患者,不停地重复着说自己很幸运.她患病超过10年,感谢李朝辉和团队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让她重
期刊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在追根寻缘的思考中,找到真谛.把科学的人生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关于生命的思想体系.基于此,本文对哲学的认知和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经济滞胀,为解决政府危机,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行政改革,特别是以民营化为代表的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改革,成为减轻政府
我国目前警检之间是在检察监督基础上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不仅不利于刑事追诉权准确而高效地行使,而且也不利于其合法而有序地运行。解决我国现有警检关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