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键盘时代 触屏时代 语音时代, 未来还能怎么玩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运行,离不开生产和消费,每个人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消费品加速新旧更迭,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变得越来越高效。
  今天的中国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这是一个数字技术成为经济进步重要动力的时代,而数字技术就是依托信息设备发挥作用的,如计算机,它实际上是信息数字化以后存储、运算和传输的物质载体。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以及工厂中的各类控制设备,实际都是信息设备,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自互联网诞生后,踏进数字经济时代是必然趋势。

鼠标键盘“成长记”


  鼠标、键盘是台式计算机的标配。但键盘并不是计算机的独占品。1868年,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设计出“QWERTY”式排列的键盘,并获得了专利。这种排列方式的键盘虽然一直沿用至今,但实际上打字效率并不高,当时是为了避免打字员敲打速度过快导致键盘故障而设计的,实现“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的目的。
  1964年,鼠标诞生于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之手。1973年,它被Xerox公司应用到实验电脑上。到1983年,Apple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LISA,把鼠标带给了大众。可以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鼠标和键盘才成为计算机的标配,台式电脑也开始走向网吧、学校和家庭。
  世界上第一家网吧于1994年在伦敦西区开设。1996年5月,中国的第一家网吧在上海诞生,每小时收费20元,对当时月平均收入只有889元的上海市民来说,网吧属于“高消费”场所。1995-1998年,網吧在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成为风靡一时的娱乐场所,价格也随之降到了每小时10~15元的水平。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国产电脑外设厂商“双飞燕”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重要讲话,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市场经济的活力再次被激发活力。1997年,面对“网吧热”带来的电脑和外设需求的激增,早在1987年就在东莞成立的双飞燕公司发布了2D滚轮鼠标,瞬时统领了整个网吧市场。1998年,双飞燕又开始销售键盘产品。时至今日,双飞燕已经在鼠标和键盘领域中取得了“零延迟”、“静音”、“防水”等多个技术专利。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移动网络还以初代网络、2G网和3G网为主,移动处理芯片性能低、能耗高,手机功能稀少。网络传输以有线宽带为主,数字产品的使用集中在电脑端。在这样的环境下,鼠标键盘统领了人机交互的方式,在“红色警戒”、“穿越火线”和QQ聊天火遍网吧之际,鼠标键盘成了人连接网络的重要工具。
  可未曾想到,人们在点击鼠标、敲击键盘的同时,游戏产业和社交经济正伴随着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慢慢崛起。

“触动”新世界


  当我们下意识地把电脑屏幕当成智能手机屏幕一样去触摸时,才能感受到触屏技术的意义。虽然笔记本的触屏技术在过去常被认为是“鸡肋”,但随着微软surface电脑和联想yoga电脑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触屏加入笔记本电脑已成为趋势——相对于鼠标和触摸板来说,触屏在打开软件等场景下更为敏捷,同时也增强了设备的便携性。
  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及更早的人来说,屏幕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显示的,但对于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屏幕才是大多数时候人机交互的主场。
  1994年8月16日,IBM上市了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Simon,它没有物理按键,售价899美元。完全依靠触摸屏操作的Simon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但由于受网络技术、移动处理器、操作系统和其他诸多配套因素发展滞后的影响,Simon只能实现通话、短信、电子邮件、记事本和少数其他功能,触屏使用价值并不大。
  触屏真正走上数字经济舞台的中央,是从2007年苹果推出高分辨率和多点触控的iPhone开始的。自此,搭配ios操作系统的iPhone和安卓手机席卷手机市场,短短3年就击败了传统手机巨头诺基亚,将触屏手机送到普罗大众的手中。伴随着移动网络、移动处理器和各类微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触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
  2015年,在中国3家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努力下,中国4G用户达到3.86亿户。在4G网络下,智能手机能够高速接受信息,这对手机硬件软件的制造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高的传输速率提高了手机使用者对视频媒体的需求,加大了手机的存储和运算压力。
  于是,手机硬件制造商不断提高手机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手机存储从标配8G到标配64G乃至128G,手机的处理器性能在两年时间里实现翻倍;索尼和三星不断研发出新的相机传感元件;手机软件厂商则尽力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增加手机的使用场景:视频传输存储和播放、手机游戏、移动支付、编辑收发文档和网络购物等。
  在此背景下,触屏开始占领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位置,各类平板电脑、触屏电视和触屏笔记本电脑开始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在触屏时代,手机、平板乃至电脑和自动售货机,都拥有着共同的操作逻辑,一个人可以触类旁通,快速学会使用各类触屏操作。   触屏操作相较于鼠标来说,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正因如此,屏幕产业也成为目前中国的工业焦点。国产屏幕厂商京东方在绵阳建立起了第6代AMOLED屏幕生产线后,意味着中国在屏幕技术上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智能语音领潮流


  早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语音识别技术就已经出现。1920年生产的“Radio Rex”玩具狗在被呼喊它的名字时就可以从底座上弹起来,这是目前能追溯到的最早的语音识别器了。随后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神經网络”算法的加入,语音识别技术在诸多设备上得到了应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有了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1987年,国家开始执行863计划,863智能计算机专家组为语音识别技术研究专门立项,中科院自动化所及其所属模识科技公司于2002年发布了“天语”中文语音系列产品。但是,由于当时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性能羸弱,难以搭载运用语音识别技术,而在台式电脑上,语音操作又达不到键盘鼠标的效率,因此语音识别软件应用场景稀少,没能在当时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
  随着移动处理器和移动网络的不断进步,移动设备不仅能承受语音识别带来的算力压力,还能够利用语音操作,完成对信息的收发处理。2011年发布的iPhone4S开始搭载Siri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唤醒Siri,完成拨打电话、查询天气等操作,其优势开始显现。不过实话实说,此时的语音技术还仅仅是“博君一笑”,只能够在手机上代替极为简单的触屏操作。
  在随后的几年内,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语音技术开始遍地开花。坐落在合肥的科大讯飞研制出了普通消费者可用的实时翻译语音技术,Windows电脑操作系统引入微软语音助手“小娜”,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在借助AI技术 语音识别实现编辑并发送短信等较为复杂的操作。
  和语音识别分不开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之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意味着人工智能已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2017年7月,小米发布“小爱同学”音响,它可以联动小米旗下的家居产品。至此,智能语音技术已能够实现对家中灯、电视、扫地机及电饭煲等一系列智能电器的控制。早上起床时,人们就能够通过智能语音音响收听天气和日程、开关窗帘及其他家电、与同事免提通话等。类似这样的语音技术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诸多电器中去,这实际上也构成了物联网的雏形。
  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技术安全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除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外,骨声纹也成为一种生物识别方式。在2018年华为荣耀发布的分体式无线蓝牙耳机上,人们就能通过语音指令实现支付的身份安全认证。
  可以说,智能语音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机交互中的双手,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舒适和高效。

未来还能怎么玩


  纵览人机交互模式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人们输出信息的方式,已从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扩展到触摸屏幕,再到语音指令;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从文字拓展到图片、音频和视频乃至全景视频。
  不难想象,在未来的操作模式中,还会有更惊喜的变化。从输出信息的方式来看,可能会增加手势甚至是眼球轨迹运用,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体感”方式。目前手势识别已经应用在了创维电视的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言开关电视及换台,电视能够通过监测用户状态实现调节(如在监测到用户睡眠时关闭电视)。从接受信息的方式来看,随着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眼镜的研发,未来接受信息可能不再仅仅依靠手机、电脑的屏幕,还会依靠手表屏幕的震动,智能眼镜或是VR眼镜的反馈,大胆一点设想,还可能体现在隐形眼镜上。也许当我们在玩游戏时,一套布满震动反馈的衣服,甚至能模拟出身临其境的触感。
  在数字经济的大环境下,操作模式的变化无疑将日新月异,但不论操作模式如何变化,其目标始终是服务于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体验仍是检验新技术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不论有什么样的模式出现,都一定会更好“玩”。
其他文献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巨大.近年来,建筑物安全问题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界定安全责任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就正常使用期内建
现今岩石物理技术已经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精细刻画应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深入到储层描述的具体细节.本文以苏里格某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利用常
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是建筑健康运营的技术保障,为了解该行业发展现状,本文从建筑鉴定与加固企业构成,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化,鉴定与加固项目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
会议
本文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房屋建筑维护工作状况,对相关法规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了简要的说明;指出了目前房屋建筑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创新此项
本文就当前全国各地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鉴定及管理工作普遍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发展路子和模式,市场化发展程度比较低,检测鉴定机构的实力、人员
本文界定了房屋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当事人,阐释了政府与房屋建筑物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指出新时期政府在对房屋建筑物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时应履行以下职责:加强对房屋所
通过对国内外房屋安全鉴定行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指出我国当前的房屋安全鉴定事业体制落后,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严重的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
建筑物的的质量安全鉴定涉及多个专业,应根据国情,先从建筑结构安全鉴定着手,逐步向建筑使用功能(含建筑节能,室内空气安全等),外墙饰面,玻璃幕墙,高空悬挂物和建筑设备等专
会议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在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中存在的投保意识薄弱、相关的现行法律不够健全、缺乏权威的工程质量事故鉴定机构等主
会议
研究内容:1、全面推行机械拆除施工,是实现建、构筑物拆除施工安全的有效手段:2、加大技术投入,充分发挥机械效力,开拓发展新的拆除施工技术工艺;3、严格机械操作规范,加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