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赴山东传教的原因探微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创立全真教,但在终南传教的八年间收效甚微,全真教的真正发展局面是在他到山东收七大弟子之后才开创的。本文旨在考查王重阳赴山东传教的原因,综合看来,主要是山东地区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道教文化传统适合全真教的发展,另外,王重阳在陕西终南的传教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更换新的环境在所难免。
  关键词:王重阳;山东;全真教
  王重阳归入道门后居于陕西终南南时村“活死人墓”中,他在墓中研读道教秘文,后迁往刘蒋村筑庵而居,在此潜心修道,至大定七年(1167),他烧了茅庵,离开终南赴山东寻找道友,从此开始了在山东传教的日子。自“甘河遇仙”起,王重阳在终南周边地区行化传教已有八年的时间,为何突然烧庵赴山东传教呢?诸道书说他受到了吕洞宾、刘海蟾等仙人的指点,要他“速去东海,投潭捉马”,笔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全真教后人为发展教门而杜撰的,缺乏科学的依据,是一种宗教神秘特色的体现,事实上另有他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时山东地区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全真教的传播。自古以来,宗教的出现总是与社会的现实状况密不可分。宗教的目的在于解决人的生死与苦难,为深处困境的人提供精神寄托,一般说来,社会越是动荡混乱,对现实绝望的人就会转而寻求精神慰藉,宗教的社会基础越广大,传播速度越快。宋金之际,山东地区饱受战乱与天灾之苦。公元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之后,金于当年即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军包围开封。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包围开封,城破后徽钦二宗及后妃、百官全部被俘,北宋灭亡。金兵在开封大肆搜抢财富,纵兵肆虐,波及范围极广,沂(今山东临沂)、密(今山东诸城)、曹(今山东菏泽)、兖(今山东兖州)、郓城(今山东东平)皆遭洗劫。公元1127年,赵构称帝后金兵再次南下,围棣州(今山东惠民)、陷潍州(今山东潍坊)、淄州(今山东淄博市淄川)等地。宋金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基本上都在山东地区发生过。山东地区位于宋、金政权的交界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无法避免充当战争主战场的命运,宋、金每一次的交锋都在此汇集,此地饱受战争蹂躏,社会混乱不堪。
  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满目疮痍,更有数不尽的苛捐杂税。频繁的征战导致财政危机加重,女真贵族对百姓的搜刮加剧。金占山东后强行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他们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却无法进行有效的统治来维持安定,自金兵南侵的1127年起,山东地区的起义不断,即使金朝进入稳定发展期之后,山东地区还爆发了耿京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济南府民耿京,怨金人征赋之骚扰,不能聊生,乃结集李铁枪以下得六人,入东山”。金宋之间的交战和金对起义的镇压,都对山东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频繁的战争使得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频繁的水灾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使得强盗四起,以致人相食,山东百姓陷入了空前的劫难之中。此时对国家无望的人就会将希望寄托在宗教上面,企图以此来缓解身心的创伤,王重阳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山东传教的,其主张的性命双修理论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影响渐次扩大。
  第二,山东地区尤其是齐国故地有着浓厚的神仙传说文化氛围和道教文化传统。山东地区尤其是齐国故地原始宗教观念和民间方术迷信极为丰富而久远。齐地的古文化盛行多神崇拜,崇拜内容丰富而全面,既有对自然界日月山川雷电的神灵崇拜,又有对鸟、熊、鹿等动物的图腾崇拜,也有对祖先的灵魂崇拜,还有对最高神天帝的崇拜。除崇拜内容丰富而全面之外,齐地还盛行各种民间迷信,齐人认为各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都意味着某种征兆,预示着吉凶祸福,传达着神灵的褒奖或警示。这种迷信观念后来便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符瑞说和谴告说。齐人的原始宗教观念和对民间方术的迷信,与道教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在此地传播全真教人们更加易于接受。
  山东还因其濒临大海的特殊地理优势盛行“海上神山”和“不死之民”的传说。《庄子·逍遥游》中就有对仙境的描写,《列子·汤问》中提到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仙山,《史记·封禅书》中也有关于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的记载。传说刺激了齐人对长寿永生的强烈欲望,使得他们积极的寻求行气养生之道。从先秦时期开始,统治者就不断的派人东来入海寻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这种浓厚的神仙文化氛围对于传播以长生成仙为核心的道教是极为有利的。除此之外,作为道家哲学分支的黄老之学也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齐国,后流传于民间,同神仙方术思想相结合,逐渐演变为黄老道,最早攀附黄老之学的也是齐地的方士。另,阴阳说与五行说最终的合流也是实现于战国中后期的齐国稷下学宫,而齐人邹衍则是阴阳五行思想的集大成者。据此可见,山东地区虽不是道教的原创地,却有着极为的深厚的道教文化基础,在这种情形之下传播道教的思想更能为人所接受。王重阳本人是很渴望能到蓬莱地区游历一番的,《踏莎行·烧庵》中说道,“惟留煨土不重游,蓬莱云路通来往”,他在很多诗词中表达了自己对蓬莱地区的向往,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修道之人的共同心声,归根结底是由于山东地区的神仙传说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第三,王重阳在关中传教收效甚微,要想扩大影响,必须更换新的环境。王重阳居终南的八年间,只有和徳瑾和李灵阳两个同道,其间虽然也收了几个徒弟,但是人数有限且影响力不大。他赴山东前想要弟子史处厚侍行,但史以母亲年老不能远游为托词未能随行。王重阳还在终南山留题“终南山,重阳子,违地肺,别京兆,旨兰田,经华岳,入南京,游海岛,得知友,赴蓬瀛。共礼本师之约”,期望能招徕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与其同行,结果仍是孤身一人。可想而知,终南之地的传教活动是极其不理想的,也难怪王重阳常常自叹“门外落花任风雨,不知谁肯悟希夷”。
  王重阳在去山东的途中本想寻找几个同路人共赴蓬莱,他曾试图说动终南蒋夏村的巨族姚铉同行,但姚以“素(夙)以害风相待”,没有理会王重阳的说服。由此可见,终南之地的人对王重阳本人是带有成见的,在这种情形下传教,信服的人寥寥无几,要想继续宣扬自己的理论,只能更换新的环境。因此,王重阳更加坚定了东赴蓬莱的决心,于大定七年(1167)终于到达了宁海。
  王重阳到达宁海之后,以此为根据地,先后度化了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七个弟子,是为“全真七子”,这在全真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在全真七子的积极努力下及统治者的支持下,全真教的信徒逐渐增多,一度成为全国第一大教门。
  参考文献:
  [1](金)王重阳著,白如祥辑校.王重阳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5.
  [2]唐代剑.王嚞丘处机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牟钟鉴、白奚、常大群、白如祥、赵卫东、叶桂桐.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5.
  作者简介:魏晶晶(1989—),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史。
其他文献
摘 要: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甚至传记等等,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沈从文小说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愫,可以说每本书都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和认真研究,现笔者就从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入手,进行浅薄的研究,以期对作者本人和作品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孤独意识  一、沈从文小说中孤独意识的表现题材  1.军旅怀旧小说  沈从文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
期刊
摘 要:盛唐边塞诗大兴,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其中王昌龄的七绝边塞诗可以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水平。本文试从“短小精悍的组诗方式”、“雄浑开阔的壮美意境”、“强烈深挚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来浅述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王昌龄; 七绝边塞诗 ; 艺术特色  边塞诗最早见于《诗经》,主要是借助想象、对比等艺术手法,将征夫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与牵挂描绘出来,直接以鲜明的形象感动人。到了盛唐时期,
期刊
民俗文化是全人类文化的大课题,因为在这个星球上,凡有人烟处就有民俗文化生活。中国民俗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大课题,而中国的悠久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全社会,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全世界。现在国际上有很多学者,特别是国外的汉学家几乎都在讲,21世纪的文化将是中国的文化,好像世界上人类的文化正在或即将发生什么变化,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其中民俗文化也不例外。  一、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民俗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行业在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电力系统的维修、管理力度也随之得到人们的重视。线损管理作为电力企业工作重点,它在保证供电稳定性、安全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要得到供电企业的重视。本文就配电网线损管理的作用入手,简单的阐述了其中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期刊
什么是法?如何准确界定法定概念与本质?自数千年前,从国家与法律产生之初延续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统一而精确的解释。寻找法的定义与本质可以说是法学永恒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志说,命令说,规则说,判决说,行为说,社会控制说,事业说等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法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地解释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目标的主动安排,缺乏对学习信息、学习方法的合理选择,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这种被动学习的现状,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坚持“以需定学,以学定教”的原则,由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主选择,在合作中互学,在互助中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关键词:师生协商;学习菜单
期刊
摘 要: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光网络为基础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文章从PTN、ONT、FTTX三大热点技术出发,诠释新一代光网络。  关键词:传送网;PTN;ONT;FTTX  随着国内大规模的3G建设、移动业务转向以数据通信为重点,以及互联网业务对带宽要求的持续增长,现在的网络无法适应全球业务运营的要求。传送网的智能化及IP化、接入网的光进铜退,运营商需要新一代的光网络来
期刊
摘 要:金庸先生的笔下几乎人人,都名字号俱全,实属少见。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名字可能骗人,但一个人的外号绝不会骗人。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对人物形象,性格起到了概括和提示作用,简单易记而又具有特色,可谓一“名”惊人。本文试对金庸小说中人物名号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物名号;文化内涵;金庸武侠小说  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天法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为研究视角,通过阐述土地流转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华宁县宁州街道土地流转的现状,梳理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规律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丰富和发展土地流转方面研究成果。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我国土地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前所未有全球化的时代。在新的环境中,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化时代里应提倡怎样的文学创作观念?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给人以启示,被人们铭记?新的时代应以何种视角、何样理论研究和批评文学作品?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点简单探讨,认为好的作品应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而新时代的文学研究应有开阔、宏伟的“世界思维”。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文学观念;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