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合唱”是自然班级以合唱为主,以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为辅,领唱、重唱、说唱、轮唱等综合的歌唱艺术表演形式。班级合唱艺术以惊人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合唱艺术中一颗光耀夺目、五彩斑斓的明珠。
歌唱艺术形式的五个亮点
亮点一:“普及性”——整班制表演 在学校开展班级合唱,要求班班参与,人人歌唱,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展演的班级人员是整班制,大部分同学会是第一次在舞台亮相,突出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性和普遍性。
亮点二:“艺术性”——带声部表演 班级合唱由易到难,从单声部训练到多声部演唱,渐渐走向两声部以上的教材歌曲,这不仅是一次合唱艺术水准的展示,更是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的延伸。班级合唱与校级合唱团的区别就在于,校级合唱团是经过挑选且有一定歌唱条件的同学群体,而班级合唱是参差不齐,且歌唱条件有限的群体,所以班级合唱教学组织的难度要大于校级合唱团。班级合唱活动的开展,在于平常的课堂中渗透训练合唱的基本内容,这样坚持训练既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歌声中健康成长。
亮点三:“多样性”——多彩的表演 班级合唱在形式上以合唱为主,但为了调动每个同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各团队可以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多样性地呈现。在表演中可以有领唱、重唱、说唱、轮唱等形式,如编排中又加入朗诵、伴舞及使用提琴、古筝、笛子、二胡、铃鼓、鼓凳等多种乐器(课堂小乐器)伴奏的形式来增加合唱的艺术表现力,给班级合唱增添多姿多彩的元素,时代感强。
亮点四:“导向性”——多元的评价 多元的评价是班级合唱中最大的亮点。以展示为主,现场表演可以设立演绎奖、创意奖、表演奖、指导奖、伴奏奖、指挥奖。评比形式可以采取评议结合,最大限度、最大范围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多元地评价班级展演。
亮点五:“教育性”——习惯的养成 班级合唱展演是对音乐素养及行为规范的一次全面检阅。活动既是一次展演,又是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所有的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在评比中,重点通过台上台下的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评比出“组织奖”,活动过程中,学生进退场安静,不高声喧哗,有序候场,文明观看,自始至终保持场地整洁,展现学子们较高的综合素养,更是体现了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关注和培养。
班级合唱获得美好声音的途径
学会轻声歌唱 轻声歌唱是在力度记号p的音量范围内进行歌唱训练,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歌唱概念,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唱的越高越好,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孩子的音乐听觉,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由轻声歌唱带出假声 班级的合唱训练应强调音区之间的自然过渡。要使得学生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除了气起声外,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音区能够自如地调解共鸣腔体。
用下行音阶练习获得头声发声效果 用软起声,声音要有流动感;用“mu”“lu”练习音阶下行,用缓吸气让声音徐缓而出,每4小节换一次气,声音要求柔和连贯。
奥尔夫节奏练习 节奏练习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合唱队员敏锐的反应能力,还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创造能力和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发展演唱技能的基础。所以,对合唱队员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节奏练习,是班级合唱的基础内容之一。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
对于自然班的孩子,在歌曲的选择上应由易到难,先从单声部训练开始,找到声音的平衡点,让班级合唱队员的音量相对平衡,而音量平衡的最好效果是在合唱队员能够互相倾听而获得的自觉平衡。合唱不仅是生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有使每个合唱队员掌握边听边唱,声部内音量就达到了平衡。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歌曲时,可以由单声部作品到两个声部以上的作品训练,可以选择音乐教材上的作品作为班级合唱的切入口进行训练,例如《小鸟小鸟》《小白船》《西风的话》《歌声与微笑》《童年》《青春舞曲》等等,这些曲目对于孩子们来说,亲切而熟悉,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合唱的魅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合唱魅力
班级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班级合唱中,从“感受到欣赏再到演唱”被视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班级合唱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弘扬中国優秀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树立团队和集体精神、挖掘个人才能,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班级合唱”活动的开展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正松.合唱与指挥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歌唱艺术形式的五个亮点
亮点一:“普及性”——整班制表演 在学校开展班级合唱,要求班班参与,人人歌唱,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展演的班级人员是整班制,大部分同学会是第一次在舞台亮相,突出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性和普遍性。
亮点二:“艺术性”——带声部表演 班级合唱由易到难,从单声部训练到多声部演唱,渐渐走向两声部以上的教材歌曲,这不仅是一次合唱艺术水准的展示,更是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的延伸。班级合唱与校级合唱团的区别就在于,校级合唱团是经过挑选且有一定歌唱条件的同学群体,而班级合唱是参差不齐,且歌唱条件有限的群体,所以班级合唱教学组织的难度要大于校级合唱团。班级合唱活动的开展,在于平常的课堂中渗透训练合唱的基本内容,这样坚持训练既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歌声中健康成长。
亮点三:“多样性”——多彩的表演 班级合唱在形式上以合唱为主,但为了调动每个同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各团队可以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多样性地呈现。在表演中可以有领唱、重唱、说唱、轮唱等形式,如编排中又加入朗诵、伴舞及使用提琴、古筝、笛子、二胡、铃鼓、鼓凳等多种乐器(课堂小乐器)伴奏的形式来增加合唱的艺术表现力,给班级合唱增添多姿多彩的元素,时代感强。
亮点四:“导向性”——多元的评价 多元的评价是班级合唱中最大的亮点。以展示为主,现场表演可以设立演绎奖、创意奖、表演奖、指导奖、伴奏奖、指挥奖。评比形式可以采取评议结合,最大限度、最大范围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多元地评价班级展演。
亮点五:“教育性”——习惯的养成 班级合唱展演是对音乐素养及行为规范的一次全面检阅。活动既是一次展演,又是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所有的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在评比中,重点通过台上台下的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评比出“组织奖”,活动过程中,学生进退场安静,不高声喧哗,有序候场,文明观看,自始至终保持场地整洁,展现学子们较高的综合素养,更是体现了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关注和培养。
班级合唱获得美好声音的途径
学会轻声歌唱 轻声歌唱是在力度记号p的音量范围内进行歌唱训练,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歌唱概念,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唱的越高越好,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孩子的音乐听觉,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由轻声歌唱带出假声 班级的合唱训练应强调音区之间的自然过渡。要使得学生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除了气起声外,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音区能够自如地调解共鸣腔体。
用下行音阶练习获得头声发声效果 用软起声,声音要有流动感;用“mu”“lu”练习音阶下行,用缓吸气让声音徐缓而出,每4小节换一次气,声音要求柔和连贯。
奥尔夫节奏练习 节奏练习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合唱队员敏锐的反应能力,还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创造能力和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发展演唱技能的基础。所以,对合唱队员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节奏练习,是班级合唱的基础内容之一。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
对于自然班的孩子,在歌曲的选择上应由易到难,先从单声部训练开始,找到声音的平衡点,让班级合唱队员的音量相对平衡,而音量平衡的最好效果是在合唱队员能够互相倾听而获得的自觉平衡。合唱不仅是生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有使每个合唱队员掌握边听边唱,声部内音量就达到了平衡。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歌曲时,可以由单声部作品到两个声部以上的作品训练,可以选择音乐教材上的作品作为班级合唱的切入口进行训练,例如《小鸟小鸟》《小白船》《西风的话》《歌声与微笑》《童年》《青春舞曲》等等,这些曲目对于孩子们来说,亲切而熟悉,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合唱的魅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合唱魅力
班级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班级合唱中,从“感受到欣赏再到演唱”被视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班级合唱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弘扬中国優秀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树立团队和集体精神、挖掘个人才能,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班级合唱”活动的开展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正松.合唱与指挥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