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专业气象服务实践与思考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专业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大分支,深化了决策气象服务,支撑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介绍了合肥作为城湖融合型城市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及其专业气象服务现状,认为加大科研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效率和准确性;加快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完善人才制度,建立健全奖励制的薪资待遇,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城湖融合型专业气象服务定位,是合肥气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专业气象服务;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S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06–02
  气象与社会各行各业紧密相连,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肥市常住人口超1 000万,是人口快速增长的新一线城市,蕴藏着巨大的专业气象服务市场。气象部门掌握着气象、气候数据资源,官网发布的气象信息具有权威性和市场垄断性。但同时,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又随处可见,造成了专业气象服务和公益气象服务概念模糊、边界不清的现象。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础的专业气象服务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专业气象服务将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现阶段需要重新思考和认识专业气象服务。
  1 专业气象服务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认识专业气象服务的作用与地位,进而明确专业气象服务的目标,不但有助于推动专业气象服务的快速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使专业气象服务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有利。专业气象服务可以带动大气科学应用、大数据平台、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科学研究,还事关气象职工队伍稳定,可以强有力地推动公益气象和公共气象服务,推动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区域性特大城市,正加快与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合肥地理特征明显,东连南京、上海,西接武汉、西安,巢湖作为合肥市的内湖,城湖融合型城市对专业气象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创建全国性创新中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合肥,离不开气象支撑。合肥提出“大湖名城”理念,探索“创新高地”产业模式,将“大湖”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就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视城湖融合型专业气象服务定位,是合肥气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合肥市专业气象服务现状
  合肥市气象局2002年成立,在创建初期专业气象服务工作由省气象台和省局相关处室共同承担,人员、项目、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合肥市气象局作为省会城市真正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的时间是在2011年8月区划调整后,由于将巢湖市、庐江纳入管辖,区域面积增大,800里巢湖成为城市内湖,专业气象服务才慢慢步入正轨。每天制作五套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播放,同时在报纸、电台开展空气环境指数、穿衣指数等的预报发布,开展96121声讯台和手机短信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专业气象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气象服务产品和形式单一,把决策、公共服务产品和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混为一类,统统打包给客户,信息垃圾化,客户满意度低,专业气象服务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受市场冲击比较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气象服务的应用,没有顺应新形势拓展专业气象服务市场。
  2.1 城湖融合型城市专业服务需求
  巢湖位于合肥市内东南部,水域面积800 km2。为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已全面退渔禁捕10 a,巢湖沿岸1 km内严禁建设生活服务型设施,全面截污,进行生态修复。依托巢湖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休闲度假环境,打造好巢湖这张亮丽的名片。巢湖是合肥市城市防洪的重点区域,2017和2020年由于超长梅雨和超强降水,造成了局部洪涝,巢湖的安危严重威胁合肥市的安全。4—10月是巢湖蓝藻泛滥成灾期,严重影响巢湖沿岸周边城市的生态安全。同时,巢湖是安徽省内湖航运的主要场所,巢湖的水质、水位和风浪大小直接牵连着合肥市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为巢湖生态安全、防洪和航运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气象服务,是考量合肥省会气象服务的一把重要尺子。做好城湖融合型城市专业气象服务,发挥气象趋利避害功能,服务大湖名城建设,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山清水绿的重要环节[1]。
  2.2 合肥市已开展的专业气象服务
  合肥目前开展的专业气象服务,仍然是传统的手机短信、APP和每晚五套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虽然挂牌了体育气象台,但没有具体开展工作,手段单一,内容陈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2.3 专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合肥市专业气象服务面临的问题较多,缺乏策划人才、科研人才和营销人才,软、硬件投入都严重不足,最大的问题是认识的局限性,重视不够。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岗位的人员比较边缘化,天气预报随处可得,造成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定位难度。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多样,且很多都是免費的,这就使得对专业气象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2.3.1 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专业化”不足 专业气象服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更高层面去解决客户的需要,让客户从心底认可专业气象服务的价值,做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目前,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气象情报内容单一,多年一成不变,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重复往年的内容。短信预警服务只是简单地发布灾害种类和等级,没有针对客户需求做精细化的服务产品。服务工作中缺乏反馈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产品呆板,缺乏新颖、创新的融媒体应用服务产品[2]。
  2.3.2 专业气象服务人员能力“专业化”不足 目前,合肥市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人员有6人,其中高工1人,工程师3人,平均年龄41岁,人员专业化不足,且多年没有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思维和工作方法落后、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建立与业绩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业务人员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无论办公环境、新技术应用、人员配备,都没有优先考虑专业气象服务人员,造成人员干劲不足,缺乏活力,市场机缘一步步丢失,个人能力也慢慢弱化。   2.3.3 “专业化”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足 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足,最根本的是投入不足。做好专业气象服务需要有视野、有格局、有人才、有品牌、有坚强的领导,需要慢慢培育。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巨大的力量,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将有力地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为专业气象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完善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创新奖励机制,在创新方面要和市场接轨,要有和市场企业竞争的勇气,不断激发业务人员的积极性[3]。
  3 完善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对策
  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采取科学、高效的服务方式,及时、主动、准确地将气象服务产品传递给社会相关单位,为部门、行业、企业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由于气象灾害带来损失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完善专业气象服务机制建设,做好专业气象服务工作,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是新时期彰显气象工作勇于担当的重要内容。
  3.1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重视程度 合肥作为城湖融合型省会城市更应重视专业气象服务,创建专业气象服务队伍,打造专业气象服务平台,重视专业气象服务营销,做好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最接近广大人民群众,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专业气象服务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可以反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3.2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3.2.1 探索个性化服务 随着5G技术应用,智能手机普及,使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推送更加便捷。专业气象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求进行分类。目前,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名目繁多,如晒衣指数、啤酒指数、森林火险等级、实时气象要素等等,如此丰富多样的产品内容,如何精准推送给个人用户,使用户感觉既不冗余繁琐,又恰好是自己需要的,是相关人员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个人用户的阅读喜好,推介不同的服务产品置顶、排序,即个性化服务,让用户第一眼就能看到所需要的内容。个人用户每人每年收几元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额,可以用免费+注册的收费的方式赢利。
  3.2.2 重点营销企业大客户 深入分析研究一些对气象服务产品深度依赖的行业和部门,加大公关力度,根据用户需求,订制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服务产品,进行精准服务。如城管局下属的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全市约有3 000辆),它们都有固定的运营时间和固定的行走路线,若提前1 h推送降水落点预报,为客户合理安排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将会大大节省成本,避免浪费。还有巢湖航运的船舶运输,若能提前1~2 h告之大风等级,将会大大降低风灾给巢湖航运造成的损失。目前,亟需打造一支专业气象服务营销队伍,针对不同客户开展有的放矢的精准服务。
  3.2.3 制订气象专业服务产品的地方标准 目前,各地发布的一系列气象预报指数,要尽早制订安徽气象地方标准,对照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积极申报,进一步完善气象地方标准体系,服务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在气象事业发展中保质量、促发展作用。事业发展,标准先行,在需求引领标准制定的同时,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需求的发展。气象标准化体系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大局,立足民生,面向行业,以高标准护航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气象标准化制度建设,探索标准应用实施的有效模式,在专业气象服务的实践中检验气象地方标准。
  3.3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要有胆识和勇气与微信、支付宝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发,构建有效的专业气象服务营销盈利新模式。以开放的服务理念,用“互联网+天气+”思路,创新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育、价值共创,有效利用气象数据资源,深度挖掘综合服务模式。专业气象服务几乎和气象部门所有科室都有交集,需要气象台制作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需要业务科的规范指导,需要装备保障中心的设备支持,需要法规科的法律援助和规范执法,需要气象局内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3.4 制作高端智库型专业气象服务产品
  专业气象服务首先要从服务决策、影响决策,甚至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入手,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如“合肥通风廊道”规划与建设、巢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民生工程,承担一批项目建设的气象服务咨询,为各类大型项目开工建设、运营保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高端智库型专业气象服务不仅仅是事前服务,而是事中、事后全程咨询服务,它贯穿全过程,从项目开始前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到中期的专业气象服务,后期的气象风险评估,打造一个完整的智库型咨询服务链,围绕合肥市“十四五”规划,提前谋划,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贡献省会城市的气象智慧。
  4 结论
  应提高认识,重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为合肥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加大科研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效率和准确性;加快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完善人才制度,建立健全奖励制的薪资待遇,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如此,方能促进合肥市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煜,郭秋陽.浅谈现行体制下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的思考[J].基层建设,2019(21):223.
  [2] 李露.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8(17):155,157.
  [3] 韩志群.关于开展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4):201.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华安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积距平法及山本法,分析华安县这50 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安县这50 a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22.9 h/10 a,夏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冬季趋于缓慢上升;秋季变化振幅最大,冬季最小;月平均日照时数呈单峰型分布,7月最多213.8 h,2月最少95.4 h;1980年出现强突变,1991年出现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加强气象观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在综合气象观测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气象观测结果的精准性,充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在当前的综合气象观测活动中,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的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鉴于此,结合安徽省蚌埠市综合气象观测工作
摘要 利用广西2018年环境监测数据日均值和小时值对柳州市空气污染程度、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4个季节典型空气污染个例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柳州各季节空气污染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柳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轻度污染最多,冬季污染最重,且集中在1月和2月;(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风廓线雷达以及ear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发生在保定的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发生在蒙古冷涡底部的西北气流中,冰雹路径与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吻合,冰雹出现在对流云团移动方向的右后侧;(2)较大的高低空垂直风切变促进了深对流的发展,高空急流核左前侧辐散,地面低压区辐合,有利于高低空能量的交换;(3)地面露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单站要素及数值预报模式等资料,对2021年3月9日青海省黄南州出现的大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系统结构、模式检验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是产生这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南侧强势的西南气流为此次降水带来了充沛的水汽,配合低空冷空气,为此次降雪创造了足够的动力和触发条件。  关键词 黄南州;大到暴雪;高原低涡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
摘要 应用西双版纳州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县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的月份为1—12月;勐海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的月份为3—11月。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风效指数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
摘要 采用衡水市1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984—2019年)和128个区域地面气象站(2014—2019年)的逐日观测数据、2019年衡水市设施农业经济数据及设施农业大风灾情历史资料,选取日极大风速作为大风灾害强度指标,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式对不同重现期下衡水市风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结合致灾因子、承灾体属性构建不同类别设施农业“风速-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综合考虑致灾因子、
摘要 为扎实抓好坝区农业气象服务,依据七星关区的气候特征及主要面临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地区的灾害性农业气象服务提出建议,为七星关的坝区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坝区农业;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S165+.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94–02  1 坝区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七星关区境内地形西部高、东部低,整个地势主要从西南
摘要 根据句容市1960—2019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句容市近60 a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句容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四季的气温总体趋势均是上升的,春季的增长最为显著。降水量总体趋势呈微弱的波动增加,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是减少的,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量是明显增加的。年日照时数总体趋势是明显波动减少的。此外,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2月29日一次寒潮天气下的雨转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是500 hPa横槽转竖引導冷空气南下,700 hPa和850 hPa切变,配合700 hPa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引起的;降雨时,低层有强上升运动区,对应水汽辐合,当出现降雪后,强上升运动区移至700 hPa~400 hPa附近,中高层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