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甜我是传闻的绝缘体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235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舞蹈的痛苦经历
  
  景甜属于年少成名的明星,她从来不讳言自己是个幸运儿。其实在幸运的背后,她也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景甜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体质很弱,爸妈工作又忙,就把她送去学舞蹈,希望她通过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景甜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那是自己人生最痛苦的经历。小孩子身体本来就弱,还要高强度训练,还要减肥,实在苦不堪言。景甜想起过去的舞蹈生涯就直摇头,坦言:“不喜欢。”
  12岁那年,景甜考取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开始专业的练舞生涯。那段经历留给景甜最痛苦的回忆莫过于减肥。“那时候,只要你瘦,老师就喜欢你;你要是胖,你就完了”学校每天称体重。有一次双休日,周五景甜上秤才78斤,周一早上竟变成了㈤斤。老师说:“不行,今天必须把这两斤减下去。”当场就让景甜和几个“发胖”的同学穿了练功服去操场上跑圈。没跑几步下起了雨,景甜抬头就能看见老师站在教学楼的窗户后面盯着她们。当时她们都特不理解,非常恨他。现在景甜时时受惠于自己扎实的舞蹈底子,这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为了景甜减肥,妈妈也特别“狠心”。14岁那年,景甜开始发育,半年内长了15斤。老师看了直发愁,眼神里都是“你可怎么办啊”这样的内容。放假前,老师特意叮嘱景甜的妈妈,一定要监督女儿减肥。结果景甜发现,妈妈比老师还很心。妈妈吃饭的时候,景甜坐在旁边看得流口水,妈妈都不为所动,就是一口都不让吃。饿着肚子,妈妈还带她去跑步。景甜一边跑一边想,为什么我的妈妈一点儿都不心疼我呢?在妈妈的严格督促下,景甜的减肥成绩卓然,一个假期减掉了20斤,圆满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虽然景甜依旧怀念离开家在舞蹈学院自由自在的日子,怀念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但是从舞蹈学院附中一毕业,她还是选择了放弃舞蹈专业,转行表演,并且顺利考取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懵懂走进娱乐囤
  
  景甜并非怀揣“明星梦”走进电影学院的,但当时老师告诉他们:“你们要像赵薇、黄晓明、陈坤那样去努力,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再往后,景甜就和电影学院的学生没什么区别了先是签约一些小的公司,去拍广告,然后再经人介绍到处去试镜。慢慢地,走进了娱乐圈。
  景甜第一次被观众认识,是在2008年的热播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里演赵薇和刘烨的“女儿”欧阳雪。景甜说,当初剧组找到她,是因为觉得她的眼睛很大,跟赵薇很像。“很多时候,赵薇更像是我的老师。我演得不好,她会严肃地给我提意见。”在剧组,景甜更喜欢与刘烨混在一起,“在戏里,刘烨很压抑、很严肃,但戏外他可闹腾了,特别会开玩笑,一见到我就‘宝贝女儿’地叫,还说如果他的女儿像我这么漂亮就好了”。
  从出道以来,由于景甜一开始就和大牌明星合作,每次出演的都是重要角色,这么多幸运的背后免不了遭遇很多质疑和非议,要么传言“有背景”,要么传言“被包养”。面对这些猜测,景甜表示:“传言都不是事实,自己也并不是很介意,公司这么强势地推一个新人,相信大部分人确实不是很能接受,如果一个已经很有名的明星出演女主角大家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是新人,而且并没有代表作,所以也不能要求大家都很公正地看待自己。”
  也难怪引起众人的猜疑,全因景甜的运气确实太好了一点。《战国》是号称要跟《赵氏孤儿》打擂的大片,连“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者15只是女二号,片中孙红雷、吴镇宇都围绕着她团团转。“运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能得到出演《战国》的机会,还是跟自身气质有关吧。导演看到了我的努力、我以前的一些表演,觉得我身上有角色的那个劲儿。”
  
  《战国》成就景甜
  
  《战国》里,景甜扮演的田夕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是一个类似花木兰的女武将,也是唯一需要舞刀弄枪的女性角色。用景甜自己的话说,这个人物“勇敢、真诚、善良”。
  最初,景甜也曾为田夕这个带点痞气的女将军形象想过很多表演方式,但田夕上阵厮杀的霸气还是让瘦弱的景甜很担心自己能否值好,她甚至对自己产生了“不会演戏”的质疑。导演的点拨让她发现了自己和田夕之间的相似之处,“田夕跟符号化的温柔、贤淑、娴静的大家闺秀形象大相径庭。我们和导演讨论之后认为田夕具有男孩性格,她的服装就多为男装,而我本身是个单纯直率大大咧咧的人,我也是外向调皮敢爱敢恨的性格,和田夕的形象很接近”。女一号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景甜说:“拍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你就是田夕,要像田夕一样坚强自信。”’
  光是性格上像无法准确地诠释出田夕这一人物的特色,作为一个非常强悍的女将军,田夕在战场上厮杀恨不得比男人还要猛,剧组希望田夕的这种风格能够被发挥到极致,删减了男演员的打戏,成就了田夕“最能打”的角色。景甜从没拍过这么多的打戏,她不会武功也没有替身,临时加的武戏让她完全没有准备,即使过去的舞蹈功底帮了些忙,但实际演出过程中还是难以应付:“没有真正体验过无法了解,因为我们这种打戏不是金庸小说中那种飘来飘去的,不是那种非常缥缈神秘的感觉,我们这个打戏是非常真实的,就是两手拿着两把刀上战场上去拼杀的。但是我打出来都太柔了,即使我很用力地打完一招,他们还是会说,你怎么好像跳舞似的?但是有一点好处,至少拉筋什么的我腿能抬上去。我这次是真的体会到很多打星的辛苦和汗水,每次拍完的第二天浑身都疼,剧组的人见了我就问,是你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你啊。”
  作为新生代的电影演员,景甜说她还有太多的不足,或许压根儿没学会掌握几种表演的技巧,但她相信,脱去一切所谓的技巧,抛开那些华丽的外壳,只要在创作中永远保持一颗真诚和单纯的心,用心灵最深处的自己去面对角色,那样,赋予角色的生命和灵魂才是能具有震撼力和感动力的,这也是她从台作过的前辈身上所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无论外界如何品评景甜,这个女生总有一定之规。
其他文献
这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男男女女之间最平凡不过的故事,讲述了爱人之间的离别与重逢,猜疑与不舍。然而,在众多类似的题材之下,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等待与坚持中流露出的对爱情的信仰。  故事从七年后超市的相遇开始,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娓娓道来。七年前,还在上大学的赵默笙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女孩,对同校的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拔足倒追。何以琛是一个光芒四射的男子,身边美女成群,从来不乏追求者,他
期刊
我始终相信每段文字必定带着作者的独特气质。想起作者笔下的两个男子,三木和清河,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如同未经洗礼般静雅,爱得纯粹又爱得浓烈。生命中有些事婉转沉重。作者将有关自省的恒定能量放入,当我在阅读时同样感受到那纷繁纠结的情爱,如书中写“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意,盘旋在心底,指引你我做出温柔的事”。  在读《世间最美的情郎》时,我倏然想起作者曾写过的另一本《佳期如梦爱如胭红》,如同那里的古典爱
期刊
是不是很多人的爱情都是这样,在一起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曾经在脑海中设想过无数遍的那个人。他或她意外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曾以为与这样的人永无交集。然而,在相遇的那一刻,眼神再也无法从对方身上转移开来,那是一种叫“命运”的东西在作怪。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爱一个人,由人由天,就是由不得自己。  赵枚,一个学音乐的女孩子,单纯而美好,远赴乌克兰留学。她曾不无向往地对闺蜜说,她要找一个英俊、优秀、智
期刊
书名 《世上另一个我》  作者 萨拉·帕坎南[美]  翻译 胡绯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日期 2011年5月  定价 28.00元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的影子。  《世上另一个我》讲述了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女主人公林赛有一个漂亮、性感的孪生姐姐亚历克斯,她光彩照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轻易就能得到父母甚至是陌生人的宠爱。而林赛长相普通,性格内
期刊
厨房对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黄昏夕阳斜时,一声“吃饭了”所带来的弥漫香气和温暖的满足;窗外行人川流忙,小小厨房里却满溢着人间烟火的安全和归属;屋里灯光暖,家人将精心做出的菜一扫而空的成就……不过现在,这个传统上属于女人的天地,对女人来说似乎已然成了负担。可是对于何易来说,厨房确实她的象牙塔。在厨房里的煎炒烹炸,不仅仅化解了职场上的压力与烦躁,还让她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满足和那份日渐稀少地对生活的敏感。
期刊
  
期刊
人生中总有些不如意,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上天给她取名叫做“阵痛”。她重要么?当然重要,因为我们每一次成长都要一个“阵痛”,痛过之后,回头看看,自己又长大了一点。  ——李响  职场三十岁综合征·昨天发做好的成为今天的问题,明天想要的成为今天的焦虑。  ——杨石头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总是询问一些实际的案例经验是不公平的。在我们每年做校园招聘的时候,我需要问的,是他们的思路。只要他们思路清晰,他
期刊
所谓自知之明,是指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而我以为,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自己、不认识自己的,大多是自视甚高、自命不凡的。著名作家歌德就曾感慨“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他自己。”而法国思想家蒙田早在16世纪撰写的随笔《论自命不凡》一文中说:“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我想说的是,拥有一
期刊
面试如果是一场博弈的话,最好的结果是双赢。不仅是求职者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老板们也希望能做成伯乐,找到千里马。此次,本刊专访心理学专家陶思璇为读者解读面试心理学,告诉你老板怎么想,你该怎么做。    8小时以外 面试时的个性展示如何把握分寸好?  陶思璇有时,人们对某些词的理解过于狭隘,比如“个性”、“自由”,认为它们的发挥是不需要与环境、他人的协调的。这是个误解。如果你能在面试的
期刊
冯小刚的《手机》告诉我们高科技没准儿是危险的,通讯发达也有可能是致命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自己手机一响就心惊胆战、六神无主的,不是躲债的就是心里有鬼的;对方手机一响就如临大敌、一级戒备的,不是疑心过重的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当人们学会了删除短信、屏蔽电话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的“正室”已经学会“盗号”之术,以便查看你的聊天记录了。  男女恋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对敌斗争”,其中有浑水摸鱼、暗度陈仓
期刊